學佛三要-三 學佛是人生向上事

三 學佛是人生向上事

要了解學佛的根本意趣,必先認識人生生存的價值,在宇宙中是居於主動的地位,而後才能決定我們應走的正確路向。因為世間的動亂和安寧,人們苦痛與幸福,都是人類自力所造成,並沒有什麼外在的東西來主宰我們。人類有此主動的力量,才有向上向善的可能。

向上,就是向好的方向努力,一步步的前進達到那至善的最高峰,也就是學佛的意趣所在。人之常情,無不喜愛向上向好的,除非是失意分子,因為事業等失敗,使他意志消沈,不想振作,索性做一個社會上的敗類。但這種人究竟是少數,而且都有機會改善的。平常以為人生好事,是家庭生活美滿,兒女多,身體健康,有錢有勢,當然這也是人生的好事。可是依佛法說:這是好的果,並不是好的原因。要想獲得良好的結果,不能就此滿足,因為這是要過去的。必須積集良好的因,才能保持而趨向更好的。這如見一朵美麗的花,就想摘下來屬於己有,而不想法去培植花草,或不再去培植,雖然獲得了,到底是罪惡的,或立刻要失去的。有些人,能合理的獲得了錢財和地位,但是往往利用這些錢勢,做出種種害人利己的勾當,這都是缺乏了人生向上的精神,更沒有確定向上目標的錯誤所致。

有人說:我不想學佛、成佛,只要做一個好人就夠了,這是不大正確的。古語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則得其下」。學佛,先學做一好人,這是正確的;若只想做一個好人,心就滿足,結果每是僅得其下。所以,學佛不但要做一好人,而且還要具有一種崇高的目標,縱使一生不能成辦,將來總要完成這理想的目標才對。

世界任何高尚文化,都有一個理想的目標,勸人去修學。如耶教叫人體貼神的意思,效法耶穌。雖然他們認為人不能做到神和耶穌那樣的權威,但是要學習耶穌博愛和犧牲的精神。他們說:人的身體是土所造的,靈魂是由神給予的。因為人作了罪惡就墮落了,將那聖潔的靈魂弄的污髒不堪,所以教人先將污濁的心淨化起來,才能進求那光明理想的目標──生天國。

中國儒家也說:「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士是讀書明理之人,尚且要「見賢思齊」;進而賢人還要效法聖人。但是「聖人有所不知」,又要希天。所以正統儒家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鞭策自己向賢聖大路上邁進的。道家也有一套理想的目標,所謂:「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者,即是依據宇宙萬有的自然法則,不用矯揉造作,任性無為,便是他們做人向上的目標。人世間的一切,立身處世,若不遵循自然法則的發展,就會顛倒錯亂,治絲益紊,一切的痛苦困難就接踵而來。從上面看來,儒家是效法賢聖的高尚人格,進而通於天格;道家是崇尚宇宙間自然的真理法則。總之,他們都有引導人生向上的理想境地。

一般人以為能好好做人就好了,不需要什麼向上向善的目標,像這樣得過且過的心理,不能自我強化,努力向上,如國家或民族的趨勢如此,有墮落的危機。一般高尚的宗教,都有一個光明的遠景,擺在我們面前,使人嚮往,羨慕,在未達到這一理想境地的中途,不斷的改造自己,力求向上,這才能獲得信教的真實利益。

學佛要怎樣才能向上?這先要明白佛法中五乘道理,五乘:即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人天乘是佛法的基礎,但不是佛法的重心所在。因為做一好人,是我們的本分事,即是生天也不希奇。雖然天國要比人間快樂得多,但是還在三界之內,天福享盡,終必墮落,還有生死輪迴之苦。佛法的真義,是教人學聲聞、緣覺的出世;學菩薩、成佛的自利利他,入世與出世無礙。但學聲聞、緣覺,還不過是適應的方便,最高的究極是以佛果為目標,從修學菩薩行去實現他。學菩薩行向佛道,必不離人、天、聲聞的功德,漸次展轉向上,雖然要經過悠久的時間和廣大無邊的功德累積,但有了這高尚的目標在前,助長我們向上向善的欲樂精進,至少意志不會消沈墮落下去。

學佛必先皈依三寶──佛、法、僧。三寶,是學佛最高理想的皈依,應依此三寶而去修學。三寶中的法,是人生宇宙絕對的真理。佛是對此真理已有究竟圓滿的覺悟者。僧是三乘聖賢,對於真理雖然沒有究竟的覺悟,但已入法海,有或淺或深的體驗者。所以佛與僧同是學佛者最高理想的模範。佛法,不像耶、儒的但以人格性的天神或賢聖為崇仰,不像道者但以永恆的自然法則為依歸;皈依三寶,是統一了人與法二者而樹起信仰的理想。我們何以要恭敬、禮拜、讚仰、供養三寶?這不但是一種虔誠敬信的表現,也不僅是一般所見的求功德,這是嚮往著佛、僧崇高的德性和圓滿的智慧,真法的絕對究竟歸宿,以期我們對於真理,同樣獲得徹底的覺悟。我常說:中國孔、孟之道,對於做人處世、立功、立德,有一種獨特的好處,可是缺乏一幅燦爛美妙的光明遠景,不能鼓舞一般人心嚮往那光明的前途而邁進。可是一般宗教,無論你是多麼的愚癡和年老,它都有一種攝引力,使你向上向善而努力。所以能夠看經,研究佛法,和拜佛,念佛的,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信佛或學佛的。真正的學佛,主要是以三寶為崇高理想的目標,自己不斷的修學,加以佛菩薩的慈悲願力的攝受,使我們身心融化於三寶中,福慧一天天的增長,一天天接近那崇高的目標。
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