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雨集第一冊-一一──

一一──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入般若三昧者,直修般若波羅蜜行。但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即得見性,入般若三昧。當知此人功德無量,經中分明(1)讚歎,不能具說。

此是最上乘法,為大智上根人說。小(2)根智人若聞法,心不生信。何以故?譬如大龍,若下大雨,雨於(3)閻浮提,如漂草葉;若下大雨,雨放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者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4)慧觀照,不假文字。

譬如其雨水,不從無有,元是龍王於江海中,將身引此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一切有情無情,悉皆蒙(5)潤。諸水眾流卻入大海,海納眾水,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小[卍]根之人,聞說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自小[卍]者,若被大雨一沃,悉皆自倒(6),不能增長。小[卍]根之人,亦復如是,有般若之智(7),與大智之人亦無差別,因何聞法即不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無能現。

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有迷心,外修覓佛,未(8)悟自性,即是小根人。聞其頓教,不信外修,但於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見;煩惱塵勞眾生,當時盡悟。猶如大海納於眾流,小水、大水合為一體,即是見性,內外不住,來去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

心修此行,即與『般若波羅蜜經』本無差別。一切經書及文字,小大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9)置。因智慧性,故能建立(10)。若無世(11)人,一切萬法本無不有,故知萬法本從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在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卍]故,智為大人。迷人問(12)於智者,智人與愚人說法,令使愚者悟解心(13)開。迷人若悟心開,與大智人無別。

故知不悟,即(14)佛是眾生;一念若悟,即眾生(15)是佛。故知一切萬法盡在自身心中,何不從於自心,頓現真如本性(16)!『菩薩戒經』云:戒本源(17)自性[卍]清淨。識心見性,自成佛道。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註解:

[註 12.001]「明」,「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註 12.002]「小」,「原本」作「少」,依「明本」改。

[註 12.003]「於」,「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註 12.004]「智」,「原本」作「知」,依「明本」改。

[註 12.005]「蒙」,「原本」作「像」,依「明本」改。

[註 12.006]「倒」,「原本」作「到」,依「明本」改。

[註 12.007]「智」下,「原本」有「之」字,今刪。

[註 12.008]「未」,「原本」作「來」,依「明本」改。

[註 12.009]「人」,「原本」缺,依「明本」補。

[註 12.010]「故能建立」,「原本」作「故故然能建立我」,「故然」即「故能」衍誤,今刪正。

[註 12.011]「迷人問」,「原本」作「問迷人」,今改正。

[註 12.012]「世」,「原本」作「智」,依「明本」改。

[註 12.013]「心」,「原本」作「深」,依「明本」改。

[註 12.014]「即」下,「原本」有「是」字,依「明本」刪。

[註 12.015]「生」下,「原本」有「不」字,依「明本」刪。

[註 12.016]「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註 12.017]「戒本源」,「原本」作「我本願」,依『梵網經』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