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二節 佛陀遺物與遺跡的崇敬

第二節 佛陀遺物與遺跡的崇敬

第一項 遺物的崇敬

佛涅槃後,不但佛的遺體──舍利śarīra,受到佛弟子的尊敬供養,佛的遺物,與佛有特殊關係的地點──聖跡,也受到尊敬供養,表示對佛的無比懷念。遺物,是佛的日常用具,可說是佛的「手澤存焉」。佛的遺跡,如菩提場等聖地,也就成為巡禮供養的道場。『迦陵誐王菩提樹供養本生』,說到三種支提cetiya:sārīrika是舍利;pāribhogika是日常的用具;uddesika是與聖跡相當的建築的紀念物(1)。這三類,就是佛弟子為了敬念佛而有的三類支提。

佛涅槃了,佛的日常用具,就為人尊敬供養而流傳在各地。錫蘭佛教界的傳說,遺物的分散情形,附載在『佛種姓經』末(2):【圖片

Gandhāra(健陀羅)Kaliṅga(迦陵伽)佛齒
Kusa(拘沙)                佛缽‧杖‧衣服‧內衣
Kapilavastu(迦毘羅衛)          敷具
Pāṭaliputra(華氏城)          水盌‧帶
Campā(瞻波)               浴衣
Kośalā(拘薩羅)             白毫

Brahmā(梵天)               袈裟
Avanti(阿槃提)              座具‧敷具
Mithilā(彌絺羅)             火燧石
Videha(毘提訶)              漉水布
Indaraṭṭha(印度羅吒)          刀‧針箱
Aparanta(阿波蘭多)            餘物

這裡面的佛齒與白毫,是佛的遺體。所說的佛缽、杖、衣,在Kusa,即貴霜Kuṣāṇa───大月氏王朝所轄地區。關於佛的遺物,『大唐西域記』也說到(3):【圖片

縛喝                 佛澡罐‧掃帚
健陀羅                佛缽
那揭羅曷               佛錫杖‧佛僧伽黎

佛的衣、缽、錫杖,『法顯傳』也所說相合(4)。健陀羅與那揭羅曷Nagarahāra,都是貴霜王朝治地,所以與錫蘭的傳說一致。這可見佛遺物的所在地,多數是有事實根據的。錫蘭傳說而知道Kusa,可見『佛種姓經』的成立,是很遲的了。『法顯傳』說:竭叉有佛的唾壺(5)。與法顯同時的智猛,也在「奇沙國見佛文石唾壺」(6)。竭叉即奇沙,約在Wakhan谷附近。這是中國僧侶西行所見到的遺物。佛的遺物,散布在各地,受到尊敬,大致情形如此。

佛的遺物中,佛缽受到了最隆重的敬奉。『法顯傳』說:「可容二斗許。雜色而黑多,四際分明。厚可二分,瑩澈光澤」(7)。『高僧傳』智猛傳說:「見佛缽光色紫紺,四際盡然」(8)。佛缽是青黑而帶有紫色的。所說的「四際分明」,「四際盡然」,是傳說佛成道而初受供養時,四天王各各奉上石缽。佛將四缽合成一缽,在缽的邊沿上,仍留下明顯的四層痕跡。四天王奉缽,是佛教界共有的古老傳說。據『法顯傳』說:「佛缽本在毘舍離,今在犍陀衛」(9)。佛缽從東方的毘舍離Vaiśālī傳到北方的犍陀衛(即健陀羅),是貴霜王迦膩色迦Kaniṣka時代,西元二世紀的事(10)。西元五世紀初,法顯去印度時,佛缽就在北方。但古來傳說佛缽的所在地,極不一致。或作「弗樓沙」,即犍陀羅王都布路沙布邏Puruṣapura(11)。或說在罽賓(12),罽賓是犍陀羅一帶的通稱。或說大月氏(13),就是貴霜王朝。所以雖所說不一,其實是同一地區。惟有鳩摩羅什Kumārajīva在沙勒頂戴佛缽(14),與其他的傳說不合。這可能印度就有此歧說,如『德護長者經』卷下(大正一四‧八四九中)說:

「我缽當至沙勒國,從爾次第至大隋國」。

佛法由東南而到北印度,可能由此引出,預言佛缽也要經西域來中國。這一佛缽移動來中國的預言,也見於『法顯傳』(大正五一‧八六五下)說:

「法顯在此(師子)國,聞天竺道人於高座上誦經云:佛缽本在毘舍離,今在犍陀衛。竟若干百年,當復至西月氏國。若干百年,當至于闐國。住若干百年,當至屈茨國。若干百年,當復來到漢地」。

這是大同小異的傳說。其中,從毘舍離到犍陀羅,是事實。到沙勒,或說于闐,中國,是沒有成為事實的預言。在西元五世紀末,寐吱曷羅俱邏Mihirakula王侵入北印度,佛缽被破碎了,碎缽又傳入波刺斯(15),以後就失去了蹤跡。從佛缽的預言,可見佛缽在佛教界受到的尊重。

註解:

[註 12.001]『本生』(南傳三四‧一五四──一七二)。

[註 12.002]『佛種姓經』(南傳四一‧三六一──三六二)。

[註 12.003]『大唐西域記』卷一(大正五一‧八七二下)。又卷二(大正五一‧八七九上──下)。

[註 12.004]『高僧法顯傳』(大正五一‧八五八中──八五九上)。

[註 12.005]『高僧法顯傳』(大正五一‧八五七下)。

[註 12.006]『出三藏記集』卷一五(大正五五‧一一三中)。

[註 12.007]『高僧法顯傳』(大正五一‧八五八中──下)。

[註 12.008]『高僧傳』卷三(大正五〇‧三四三中)。

[註 12.009]『高僧法顯傳』(大正五一‧八六五下)。

[註 12.010] 東國王亡失佛缽,見『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大正一二‧一一一四下)。月氏國王伐中天竺,取得佛缽,見『馬鳴菩薩傳』(大正五〇‧一八三下);『付法藏因緣傳』卷五(大正五〇‧三一五中)。

[註 12.011]『高僧法顯傳』(大正五一‧八五八下)。『大唐西域記』卷二(大正五一‧八七九中)。

[註 12.012]『高僧傳』卷三(大正五〇‧三四三中三三八下)。

[註 12.013]『水經注』引竺法維說。

[註 12.014]『高僧傳』卷二(大正五〇‧三三〇中)。

[註 12.015]『蓮華面經』卷下(大正一二‧一〇七五下──一〇七六上)。『大唐西域記』卷二(大正五一‧八七九下)。又卷一一(大正五一‧九三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