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講記-第二項 辨差別

第二項 辨差別

此中加行無分別智有三種,謂因緣、引發、數習生差別故。根本無分別智亦有三種,謂喜足、無顛倒、無戲論無分別差別故。後得無分別智有五種,謂通達、隨念、安立、和合、如意思擇差別故。

無分別智有三種,每一智中又有多種差別。於「中加行無分別智有三種」:一、「因緣」,無性釋為本有種性,這與本論的體系不合。應該這樣說:過去生中熏成聞熏習,因聞熏習的強盛勢力,在這一生中,能不需要甚麼現緣,自然顯現(一般頓機的相似悟,就是這一類)。二、「引發」,雖過去也曾熏習過,但要由某種加行才能生起加行智。三、「數習」,這是過去熏習薄弱得很,或者竟是沒有,因現在生中的數數修習,需要極大的加行,如聽聞思惟修習,才能生起加行無分別智。這三種,是從它「生」起的「差別」而建立的。「根本無分別智亦有三種」差別:一、「喜足」,凡夫外道由思惟修習,生無想天,或非想非非想天,沒有作意,心生喜足,以為自己的境界已達頂點。二、「無顛倒」,小乘聖者,修苦空無常無我的四正觀,摧破常樂我淨的四顛倒,不再分別常等,名無顛倒的無分別智。三、「無戲論」,菩薩的無分別智,離去一切名言戲論分別,證無分別的法性。這三種無分別,是從「無分別」的「差別」而建立的。後後勝於前前;外道小乘菩薩的無分別智,在它的自體上,都截然不同。

「後得無分別智有五種」:一、「通達」,後得無分別智,帶相緣如,通達真如的體相。二、「隨念」,從根本無分別智,或帶相緣如的後得智後,隨即追念無分別智所契證的。三、「安立」,將自己所證見的境界,用名相來為人宣說。四、「和合」,將一切法作總合的觀察。五、「如意」,隨自己的欲求,能變地為水,變水為火,如意而轉。這五種是從後得智所「思擇」的「差別」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