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年譜-光緒三十三年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一九〇七──一九〇八),大師十九歲。

是年夏,大師再去天童,聽道老講《楞嚴經》。閱《楞嚴蒙鈔》,《楞嚴宗通》,愛不忍釋。暇從道老受相宗八要及五教儀,於教義乃略植初基(自傳三)。

,辭歧老,去慈谿汶溪西方寺閱大藏經。初以道老讚歎閱藏利益,心生嚮往。圓暎力贊其成:初為修書介紹,次復親送大師去汶溪。西方寺閱藏,大有造於大師之一生,故大師自謂:

『後來他(圓暎)與我雖不無牴牾,我想到西方寺的閱藏因緣,終不忘他的友誼』(自傳三)。

同閱藏經者,有淨寬(後為鎮江金山寺方丈)、本一(後為沙市章華寺方丈)、昱山。昱山(法名慧月,別署懶石,常州人,出家於普陀山普慧菴)與大師同戒,『朝夕晤對,研究唱和者,間續歷二三載。真摯高純,為(大師)生平第一益友』(人物誌憶七;自傳三;輯定毗陵集跋後)。

,大師閱《般若經》有省。蛻脫俗塵,於佛法得新生自此始。如自傳(三)云:

『積月餘,大般若經垂盡,身心漸漸凝定。一日,閱經次,忽然失卻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靈光湛湛,無數塵剎煥然炳現,如凌虛影像,明照無邊。座經數小時,如彈指頃;歷好多日,身心猶在輕清安悅中』。

旋取閱《華嚴經》,恍然皆自心中現量境界。伸紙飛筆,隨意舒發,日數十紙,累千萬字。所有禪錄疑團,一概冰釋,心智透脫無滯。所學內學教義,世諦文字,悉能隨心活用(自傳三;我的宗教經驗;告徒眾書;相宗新舊二譯不同論書後)。

是年秋冬,大師目光忽成近視(自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