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法研究佛法-四 大乘中觀師

四 大乘中觀師

譬喻的瑜伽者,著重於普及教化,定慧修證。在傳說中,這一系的大師,如婆須密(世友)、眾護、馬鳴、僧伽斯那,都被稱為菩薩。馬鳴的師長──脇比丘,曾確指十二分教中的方廣,即是般若經(婆沙論卷一二六)。這是一切有系中,與大乘精神相呼應的一流。大乘,本興起於印度東南。大乘經中所說的般若、三昧,實與瑜伽的內容相近。北方大乘初興,即與罽賓區(通過葱嶺而到達于闐,斫句迦)的禪者相關。「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可說是絕好的說明。二三世紀的龍樹,來雪山修學,而弘化於南憍薩羅。《中觀論》等名著,也是從(勝義)禪出教的。提婆的作品,即稱為《瑜伽行地四百論》。龍樹與一切有系有關,與罽賓區的瑜伽者,流行於北方的般若中觀者,有著深切的關係。但龍樹「一切皆空」的中觀,直從大乘經(與見空得道,見滅諦成聖的大眾分別說系相關)來;與阿毘達磨系的見四諦得道,見有成聖,源流各別。所以後世的中觀宗,僧護、清辨諸大師,也還是復興於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