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與禪-六、東山法門的念佛禪

六、東山法門的念佛禪

一 東山法門的興起

達摩(磨)所傳的禪,到初唐而忽然隆盛起來。被尊為四祖的道信,住蘄州(今湖北)黃梅縣的破頭山(約西元六二〇──六五一),會下有五百多人。到了弟子弘忍,也就是五祖,在破頭山東(所以也稱東山)的馮茂山,繼續弘揚(六五二──六七四),學眾多到七百多人,成為當時中國的禪學中心。杜朏的《傳法寶紀》(七一三──作),形容當時的盛況為:

「既受付囑,令望所歸。裾褸湊門,日增其倍。十餘年間,道俗受學者,天下十八九。自東夏禪匠傳化,乃莫之過」。

達摩的禪門,到這時才成為中國禪學的主流。再經六祖慧能門下──荷澤,南嶽,青原門下的闡揚,進一步而成為中國佛法的主流。在中國禪宗的發展中,被稱為「東山法門」的五祖弘忍,是有重要貢獻的!五祖並沒有著作,現有燉煌出土的《導凡聖悟解脫宗修心要論》,署名「蘄州忍和上」,這也只是弟子們傳述而撰集下來的。代表五祖禪的《修心要論》,主要為:

「夫言修道之體,自識當身本來清淨,不生不滅,無有分別,自性圓滿,清淨之心:此是本師,乃勝念十方諸佛」。

「故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菩薩之根本,入道之要門,十二部經之宗,三世諸佛之祖」。

《修心要論》,大致代表了五祖的禪。然「東山法門」的面目,最好從五祖門人,分化一方的諸大弟子,所表見的禪風去理解。雖然五祖門下,悟入有淺深的不同,應機設化的方便也不必相同,但同承五祖的「東山法門」,在差別中應有共同的部分。從五祖門下的共同部分,來理解「東山法門」當時的情況,應該是更正確的。

五祖門人,有十大弟子,如《楞伽師資記》(七二〇頃),《曆代法寶記》(七七四──),圭峰《圓覺經大疏鈔》(八二三)卷三之下,都說到「一方人物」的十弟子。現在還多少可以考見的,有曹溪慧能,荊州神秀,這代表了「南宗」,「北宗」二大系。此外在四川的,還有資州智詵門下的「淨眾宗」,「宣什宗」。五祖門下,遍布於中國的東西南北,代表中唐時期的禪門。
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