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雨集第二冊-第二節 佛‧菩薩‧天的融和

第二節 佛‧菩薩‧天的融和

「佛法」中,高級天與低級的鬼天、畜生天,對釋尊與出家弟子,只是讚仰、歸敬、聽法而求安樂與解脫,又自動的表示護法的虔誠。雖說天上也有聖者,但都不及人間的阿羅漢arhat。在佛弟子的歸依信仰中,沒有「天」的地位,天反而是仰望佛、法、(出家)僧──三寶救度的。容忍印度民間信仰的群神,憐愍愚癡而超脫群神,是「佛法」的根本立場。由於佛教界傳出的菩薩bodhisattva「本生談」,菩薩多數是人,但也有是天、神、鬼與畜生,所以經律中所見的天,有些在大乘經中成為大菩薩了。經律中說,釋尊的二位天上大弟子,大梵天Mahābrahman得阿那含果,帝釋Śakradevānām indra得須陀洹果。這二位天弟子,在『華嚴經』中,與人間的二大弟子──舍利弗Śāriputra、大目犍連Mahāmaudgalyāyana合化,成為(與梵天相當的)文殊師利Mañjuśrī、(與帝釋相當的)普賢Samantabhadra菩薩(1)。這與色究竟天Akaniṣṭha圓滿究竟菩提的佛,綜合起來看,表示了佛法與印度天神的溝通。「娑伽度龍王十住[地]菩薩,阿那婆達多龍王七住菩薩」(2),與這兩位龍菩薩有關的,有『海龍王經』與『弘道廣顯三昧經』。『法華經』說:八歲龍女,立刻轉男子身,於南方無垢世界成佛(3)。『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的當機者,是一位現緊那羅kiṃnara身的大菩薩。『維摩詰所說經』說:「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4)。屬於四大王眾天Caturmahārājakāyika-deva的鬼、畜天,是菩薩而蒙佛授記的,著實不少。最重要的,要算夜叉yakṣa了。經中有金剛手Vajra-pāṇi,也名執金剛Vajradhara,或譯密跡金剛力士,是從手執金剛杵得名的,本是一切夜叉的通稱,如帝釋手執金剛杵,也是夜叉之一。經律中說,有一位經常護持釋尊的金剛力士。這位經常護持佛的金剛手,在『密跡金剛力士經』中,是發願護持千兄──賢劫千佛的大菩薩(5)。經常隨侍釋尊,所以被解說為:一般人所不知的佛事,一般人沒有聽說過的佛法,這位護法金剛知道得很多,於是「菩薩三密」,「如來三密」,都由這位金剛手而傳說出來。後來的「秘密大乘佛法」,都由此傳出,理由就在這裏。印度人信仰的夜叉極多,帝釋在中間(約忉利天也可說有五方),四王天在四方,都有夜叉群,所以傳有五(部)族金剛神,『大品般若經』就已說到了(6)。夜叉身的大菩薩,受到『華嚴經』的尊重。法會開始,十方菩薩以外,從大自在天Maheśvara到執金剛,一切天眾(菩薩)來參加。善財Sudhana童子所參訪的,也有眾多的女性天神,都是夜叉。圍繞師子嚬呻Siṃhavijṛmbhitā比丘尼的,在十地菩薩以上,有「執金剛神」,與「坐菩提道場菩薩」(也就是「普賢地」)相當(7)。夜叉身相的菩薩,地位非常崇高,與「秘密大乘佛法」是一脈相通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天神──鬼天、畜天的地位,隨「大乘佛法」而重要起來,一向與鬼神信仰相結合的咒術等,也當然要漸漸地滲合進來。不過在「大乘佛法」中,菩薩化的鬼畜天菩薩,所說的還是菩薩道的深智大行,佛果的功德莊嚴,與後起的適應鬼、畜天的法門,精神還是不大同的。在一般人心目中,天、鬼天(神)、畜天(俗稱「妖精」),比人要厲害得多,所以在信仰中,漸漸地勝過了人間的賢聖僧。

「大乘佛法」,重在印度群神的菩薩化。西元四、五世紀間傳出的『楞伽經』,進一步的佛化群神。如『入楞伽經』卷六(大正一六‧五五一上──中)說:

「大慧!我亦如是,於娑婆世界中,三阿僧祇百千名號,凡夫雖說而不知是如來異名。大慧!或有眾生知如來者,有知自在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那羅延者,有知勝者,有知迦毘羅者,有知究竟者,有知阿利吒尼彌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婆羅那者,有知毘耶娑者,有知帝釋者,……有知意生身者。大慧!如是等種種名號,如來應正遍知於娑婆世界及餘世界中,三阿僧祇百千名號,……而諸凡夫不覺不知,以墮二邊相續法中,然悉恭敬供養於我」(8)

『楞伽經』的意思是:如來(佛,不一定是釋尊)的名號,是非常多的。梵天、帝釋以外,如自在Īśvara是溼婆天;那羅延Nārāyaṇa異譯作毘紐Viṣṇu,毘紐是那羅延天的異名;日是日天;月是月天;婆樓那Varuṇa異譯作明星,即太白星:這都是印度神教所崇拜的。迦毘羅Kapilā是數論Sāṃkhya派傳說中的開創者;毘耶娑Vyāsa廣博仙人,傳說為吠陀Veda的編集者:這都是印度神教傳說的古仙人。印度的群神與古仙,其實是如來異名。一般人雖不知道就是如來,但還是恭敬供養梵天等。這種思想,比『楞伽經』集出還早些的『大集經』,已明白的表示了,如『大方等大集經』(九)『寶幢分』(大正一三‧一三八)說:

「世尊入王舍城。爾時,心遊首楞嚴定,示現微妙八十種好。若事(奉)象者,即見象像。事師子者,見師子像。有事牛者,即見牛像。事命命鳥,見命命(鳥)像。有事兔者,即見兔像。有事魚、龍、龜、鱉、梵天、自在(天)、建陀(天)、八臂(天)、帝釋、阿脩羅、迦樓羅、虎、狼、豬、鹿、水(神)、火(神)、風神、日、月、星、宿、國王、大臣、男、女、大(人)、小(人)、沙門、婆羅門、四(天)王、夜叉、菩薩、如來,各隨所事而得見之。見已,皆稱南無,南無無上世尊,合掌、恭敬、禮拜、供養。爾時,雪山光味仙人,……睹見佛身是仙人像」(9)

『楞伽經』說:世間不同宗教的不同信仰,其實所信仰的就是「如來」,只是他們不知道而已。這是說:隨地區、生活,人類不同意識而形成不同的信仰,其實神的本質是一,就是如來。這是泛神的,也就是一切神即一神的。『寶幢分』從佛出發,不同信仰的人,他們所見的佛,就是他們平時所信奉的神。這是大乘行者從「法性平等」的立場,消解了神與佛之間的對立(免受印度傳統宗教的岐視與排斥),而達到「天佛不二」的境地。這一思想的開展,可能與如來普入八眾有關,如『長阿含經』(二)『遊行經』(大正一‧一六中)說:

「佛告阿難:世有八眾,何謂八?一曰剎利眾,二曰婆羅門眾,三曰居士眾,四曰沙門眾,五曰四天王眾,六曰忉利天眾,七曰魔眾,八曰梵天眾。我自憶念:昔者往來與剎利眾,坐起、言語,不可稱數;以精進定力,在所能現。彼有好色,我色勝彼;彼有妙聲,我聲勝彼。彼辭我退,我不辭彼。彼所能說,我亦能說;彼所不能,我亦能說。阿難!我廣為說法,示教利喜已,即於彼沒,彼不知我是天是人。如是(乃)至梵天眾,往反無數,廣為說法,而莫知我(是)誰」(10)

「八眾」,有人四眾與天四眾。天四眾是:梵天眾;魔眾;忉利天Trāyastriṃśa眾,帝釋是忉利天主;四天王天Caturmahārājakāyika,(應譯為四大王眾天)眾。忉利天眾與四大王眾天眾,都是低級天──高等的鬼天、畜天。佛分別的到八眾中去,是神通示現的。無論到那一眾去,就與他們一樣,但音聲、容色、論說,什麼都比他們要高超得多。這還是容忍印度神教的信仰,而表示勝過一切人與天神的偉大。不過,到底是佛還是天(神),在一般人心中,多少會模糊起來。『長阿含經』是「世界悉檀」,隨順眾生的樂欲而說。如經師們不能把握經說的意趣所在,依文解義;進而從無二無別的意境去解說,表示為「佛天不二」,這在現實的一般人心中,不免要神佛不分了!「大乘佛法」後期,這一趨勢是越來越嚴重了!

註解:

[註 10.001]參閱拙作『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八章(四六五──四七二)。

[註 10.002]『大智度論』卷四(大正二五‧九二中)。

[註 10.003]『妙法蓮華經』卷四(大正九‧三五中──下)。

[註 10.004]『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大正一四‧五四七上)。

[註 10.005]『大寶積經』(三)『密跡金剛力士會』(大正一一‧五二下──五三上)。

[註 10.006]『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一七(大正八‧三四二上)。

[註 10.007]『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六七(大正一〇‧三六四上──中)。

[註 10.008]『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大正一六‧五〇六中)。『大乘入楞伽經』卷五(大正一六‧六一五中──下)。

[註 10.009]『寶星陀羅尼經』卷四(大正一三‧五五五上──中)。

[註 10.010]『長部』(一六)『大般涅槃經』(南傳七‧七八──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