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論會編(下)-一一

一一(18);   一四四二(一三二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娑多耆利天神,醯魔波低天神,共作約誓:若其宮中有寶物出者,必當相語,不相語者,得違約罪。時醯魔波低天神宮中,有未曾有寶波曇摩華出,華有千葉,大如車輪、金色寶莖。時醯魔波低天神遣使告語娑多耆利:「聚落主!今我宮中,忽生未曾有寶波曇摩華,華有千葉,大如車輪,金色寶莖,可來觀看」!娑多耆利天神,遣使詣醯魔波低舍告言:「聚落主!用是波曇摩百千為?今我宮中,有未曾有寶,大波曇摩出,所謂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汝便可來奉事供養」!時醯魔波低天神,即與五百眷屬,往詣娑多耆利天神所,說偈問言:「十五日良時,天夜遇歡會,當說受何齋,從何(19)羅漢受」?

時娑多耆利說偈答言:「今日佛世尊,在摩竭勝國,住於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演說微妙法,滅除眾生苦。苦苦及苦集,苦滅盡作證,八聖出苦道,安隱趣涅槃。當往設供養,我羅漢世尊」。

醯魔波低說偈問言:「彼有心願樂,慈濟眾生不?彼於受不受,心想平等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彼妙願慈心,度一切眾生;於諸受不受,心想常平等」。

時醯魔波低說偈問言:「為具足明達,已行成就不?諸漏永滅盡,不受後有耶」?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明達善具足,正行已成就。諸漏永已盡,不復受後有」。

醯魔(20)波低說偈問言:「牟尼意行滿,及身、口業耶?明行悉具足,以法讚歎耶」?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具足牟尼心,及業身、口滿。明行悉具足,以法而讚歎」。

醯魔波低說偈問言:「遠離於害生,不與不取不?為遠於放蕩,不離禪思不」?

娑多耆利復說偈答言:「常不害眾生,不與不妄取。遠離於放蕩,日夜常思禪」。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為不樂五欲,心不濁亂不?有清淨法眼,滅盡愚癡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心常不樂欲,亦無濁亂心。佛法眼清淨,愚癡盡無餘」。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至誠不妄語,麤澀言無有?得無別離說,無不誠說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至誠不妄語,亦無麤澀言。不離他親厚,常說如法言」。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為持清淨戒,正念寂滅不?具足等解脫,如來大智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淨戒悉具足,正念常寂靜。等解脫成就,得如來大智」。

(21)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明達悉具足,正行已清淨。所有諸漏盡,不復受後有」?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明達悉具足,正行已清淨。一切諸漏盡,無復後生有」。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牟尼善心具,及身、口業跡,明行悉成就,故讚歎其法」?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牟尼善心具,及身、口業跡,明行悉成就,讚歎於其法」〕。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伊尼延鹿[足*尃],仙人之勝相,少食捨身貪,牟尼處林禪。汝今當共行,敬禮彼瞿曇」。

時有百千鬼神眷屬,圍繞娑多耆利、醯魔波低,速至佛所(22),禮拜供養。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敬禮,而說偈言:「伊尼延鹿[足*尃],仙人之勝相,少食無貪嗜,牟尼樂林禪。我等今故來,請問於瞿曇,師子獨遊步,大龍無恐畏。今故來請問,牟尼願決疑!云何得出苦?云何苦解脫?唯願說解脫,苦於何所滅」?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世五欲功德,及說第六意,於彼欲無貪,解脫一切苦。如是從苦出,如是解脫苦,今答汝所問,苦從此而滅」。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泉從何轉還?惡道何不轉?世間諸苦樂,於何而滅盡」?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眼、耳、鼻、舌、身,及以意入處,於彼名及色,永滅盡無餘。於彼泉轉還,於彼道不轉;於彼苦及樂,得無餘滅盡」。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世間幾法起?幾法世和合?幾法取受世?幾法令世減(23)」?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六法起世間,六法世和合,六法取受世,六法世損減(24)」。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25):「云何度諸流,日夜勤方便?無攀、無住處,而不溺深淵」?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一切戒具足,智慧善正受,如思惟繫念,是能度深淵。不樂諸欲想,亦超色諸結,無攀、無住處,不溺於深淵」。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何法度諸流?以何度大海?云何捨離苦?云何得清淨」?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正信度河流,不放逸度海,精進能斷苦,智慧得清淨」。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汝可更問餘,沙門、梵志法,真實施調伏,除此更無法」。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更餘何所問,沙門、梵志法,大精進今日,已具善開導。我今當報彼,娑多耆利恩,能以導御師,告語於我等。我當詣村村,家家而隨佛,承事禮供養,從佛聞正法。此百千鬼神,悉合掌恭敬,一切歸依佛,牟尼之大師。得無上之名,必見真實義,成就大智慧,於欲不染著。慧者當觀察,救護世間者,得賢聖道跡,是則大仙人」。

佛說是經已,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及諸眷族五百鬼神,聞佛所說,皆大歡喜隨喜,禮佛而去。

一二(26);   一四四三(一三三〇)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是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連,住耆闍崛山中。時尊者舍利弗,新剃鬚髮。時有伽吒及優波伽吒鬼,優波伽吒鬼見尊者舍利弗新剃鬚髮,語伽吒鬼言:「我今當往打彼沙門頭」。伽吒鬼言:「汝優波伽吒莫作是語!此沙門大德,大力,汝莫長夜得大不饒益苦」。如是再三說,時優波伽吒鬼再三不隨伽吒鬼語。即以手打尊者舍利弗頭,打已尋自喚言:「燒我,伽吒!煮我,伽吒」!再三喚已,陷入地中,墮阿毘地獄。尊者大目揵連聞尊者舍利弗,為鬼所打聲已,即往詣尊者舍利弗所,問尊者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苦痛可忍不」?尊者舍利弗答言:「尊者大目揵連!雖復苦痛,意能堪忍,不至大苦」。尊者大目揵連語尊者舍利弗言:「奇哉!尊者舍利弗,真為大德大力。此鬼若以手打耆闍崛山者,能令碎如糠會,況復打人而不苦痛」?爾時、尊者舍利弗語尊者大目揵連:「我實不大苦痛」。時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共相慰勞。時世尊以天耳聞其語聲,聞已,即說偈言:「其心如剛石,堅住不傾動,染著心已離,瞋者不反報,若如此修心,何有苦痛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因陀羅釋迦、崛摩、白山賓迦羅、富那婆修、曼遮尼羅、箭毛、受齋、曠野、及雄、淨、七岳并雪山、害及於無害,是名第十二)(27)

註解:

[註 28.018]『別譯』三二八經。『小部』『經集』一品九經。

[註 28.019]「何」,原本作「阿」,依宋本改。

[註 28.020]「魔」,原本作「摩」,依宋本改。

[註 28.021]此下兩番問答,重出,應刪。然依『別譯』,問答應在此處。

[註 28.022]「所」,原本作「前」,依宋本改。

[註 28.023]「減」,原本作「滅」,依宋本改。

[註 28.024]「減」,原本作「滅」,依宋本改。

[註 28.025]「佛」,原本缺,依宋本補。

[註 28.026]『別譯』三二九經。『小部』『自說』四品四經。『增壹阿含經』(四八)「不善品」六經。

[註 28.027]攝頌「十二」經,誤作「十四」,今改。攝頌見『別譯』卷一五(大正二‧四八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