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第二節 中阿含與長阿含

第二節 中阿含與長阿含

第一項 中阿含

「相應教」類集成立,而傳為佛說與弟子說的經文,仍不斷的傳出,流行,又次第結集出來。次後集成的部分,在原有的契經上,分別、抉擇、評破、融攝、組合,會入了更多的事緣,傳說,成為「中阿含」與「長阿含」。或為了便於教化,依當時所傳的經法,以增一法編集,成為「增壹阿含」。三部集成的時代相近,但「增壹阿含」要遲一點。

漢譯『中阿含經』,是說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in的誦本。分六〇卷,一八品,二二二經(傳說分為五誦)。南傳的『中部』,與『中阿含經』相當,是銅鍱部Tāmraśāṭīya的誦本。全部分一五品,一五二經;分為「根本五十」、「中五十」、「後五十」三部分,這應該就是漢譯所傳的「分」或「誦」了。這兩種誦本,經文共同的,『中阿含經』為九八經;然『中阿含經』的(一〇七)『林經』,(一〇八)『林經』,與『中部』(一七)的『林藪經』相當,所以依『中部』說,共同的只有九七經。兩種誦本的品名,大同的僅有四品,對列如下:【圖片

〔中部〕     〔中阿含經〕
一、根本法門品
二、獅子吼品
三、譬喻法品
四、雙大品     一五、雙品
五、雙小品
六、居士品
七、比丘品
八、普行者品
九、王品       六、王相應品
一〇、婆羅門品   一二、梵志品
一一、天臂品

一二、不斷品
一三、空品
一四、分別品    一三、根本分別品
一五、六處品
           一、七法品
           二、業相應品
           三、舍梨子相應品
           四、未曾有法品
           五、習相應品
           七、長壽王品
           八、穢品
           九、因品
          一〇、林品
          一一、大品
          一四、心品

          一六、大品
          一七、哺多利品
          一八、例品

不同部派的誦本,出入如此的大,要論究原典的形態,顯然是太難了!「品」,本為隨類集經,一〇經結一偈頌以便持誦。這十經的一頌,就稱之為品,是極一般的情形;如事實上略有多少,也只增減一、二而已。『中部』是這樣的,而『中阿含經』一八品中,一〇經為一品的共一一品,一一經的有二品,這都近於常態;或有一四、一五、一六經為一品的,更有二〇經、二五經為一品,顯然是大大的增編了!

依品名的共同,品目的次第來說,是難以想見經典原型的。然在同一品(品名不一定相同)中,或前後數品中,比對『中部』與『中阿含經』,如有多少經相同的,就多少可以理解出來了。如:【圖片

 〔中部〕        〔中阿含經〕
一、根本法門品(一〇經)  八、穢品(一〇經)
二、獅子吼品(一〇經)   九、因品(一〇經)

           一〇、林品(一〇經)

二品與三品不同,品目也不同,而各品前後相連,內容卻有一五經相同。依『中部』(下例)的次第是:一‧三‧五‧六‧七‧八‧一〇‧一一‧一三‧一四‧一五‧一七(『中含』分為二經)‧一八‧一九‧二〇【圖片

四、雙大品(一〇經)   一五、雙品(一〇經)
品名相近。二品相同的,四經:三一‧三二‧三九‧四〇
七、比丘品(一〇經)   一六、大品(一〇經)
二品彼此相同的,三經:六五‧六六‧七〇
八、普行者品(一〇經)  一七、哺多利品(一〇經)
二品彼此相同的,三經:七七‧七九‧八〇
九、王品(一〇經)    一八、例品(一一經)
二品彼此相同的,四經:八七‧八八‧八九‧九〇
一〇、婆羅門品(一〇經)  一二、梵志品(二〇經)
二品彼此相同的,四經:九一‧九三‧九六‧九九
一三、『分別品』(一二經)一四、根本分別品(一〇經)
二品彼此相同的,共九經:一三二‧一三三‧一三四‧一三五‧一三六‧一三七‧一三

八‧一三九‧一四〇

從上面的列舉中,可以看出:『中部』的一‧二品,與『中阿含經』的八‧九‧一〇──三品;『中部』的一三品,與『中阿含經』的一四品,是相當一致的。『中部』的七‧八‧九──三品,與『中阿含經』的一六‧一七‧一八──三品,次第相連,而每品都有三或四經相同,雖然品名不同,仍可想見原典的部分次第。「婆羅門品」就是「梵志品」,那是不用說的了。在這『中部』(全經一五品)的八品、(全經相同的九七經)四二經中,多少可以看出上座部聖典原型的一部分。

『中阿含經』與『中部』,同出於上座部Sthavira,而出入竟那樣的大!這是由於分派而各部的組集不同。如漢譯『長阿含經』,是法藏部Dharmaguptaka誦本,與『長部』同一系統,所以大部分相同。漢譯『中阿含經』,是說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in誦本。如『長阿含經』與『長部』中,有一一經見於『中阿含經』,如:(三六)『地動經』(1),(五九)『三十二相經』(2),(六八)『大善見王經』(3),(七〇)『轉輪王經』,(七一)『鞞肆經』,(九七)『大因經』,(一〇四)『優曇婆邏經』,(一三四)『釋問經』,(一三五)『善生經』,(一四二)『雨勢經』(4),(一五四)『婆羅婆堂經』。這不是『中阿含經』的重出,而是部派的組集不同。反之,『中部』的(一〇二)『五三經』,在說一切有部誦本中,應該是屬於「長阿含」的(5)

『中阿含經』與『中部』,與『雜阿含經』及『相應部』有關的。可分為三類:1.『中阿含經』與『中部』相同(名稱不一定相同),與『雜阿含經』相當的,有三經,如下:【圖片

 〔中阿含經〕    〔中部〕        〔雜阿含經〕
二九、大拘絺羅經   九、正見經       三四四
九三、水淨梵志經   七、布喻經       一一八五[後分]
一八九、聖道經   一一七、大四十法門經   七八四

                     七八五[合]

『中阿含經』與『雜阿含經』,屬於同一部派的誦本,所以『中阿含經』是重出的。2.『中阿含經』與『雜阿含經』或『相應部』相同的,共一四經,如下:【圖片

  〔中阿含經〕    〔相應部〕    〔雜阿含經〕
 一七、伽彌尼經    四二‧六
 二〇、波羅牢經    四二‧一三
一一四、優陀羅經    三五‧一〇三
一二〇、說無常經    二二‧七六
 二三、智經      一二‧三二    三四五[後分]

 二八、教化病經    五五‧二六[合]  五九二
            一〇‧八     一〇三一[合]
 五八、七寶經     四六‧四二    七二一
 六一、牛糞經     二二‧九六    二六四
一二一、請請經     八‧七      一二一二
一二六、行欲經     四二‧一二    九一二
 四八、戒經               四九五
一二三、沙門二十億經           二五四
 六二、頻鞞沙羅王迎佛經         一〇七四[前分]
一四八、何苦經              九四[後分]

『伽彌尼經』等四經,銅鍱部Tāmraśāṭīya屬於『相應部』的,而說一切有部編入『中阿含經』,這是部派的編組不同。其餘的一〇經,可說『中阿含經』是重出了。3.『中部』與『雜阿含經』及『相應部』相同的,共二五經,如下:【圖片

  〔中部〕       〔雜阿含經〕    〔相應部〕
  二三、蟻蛭經     一〇七九
  三三、牧牛者大經   一二四九

  三四、牧牛者小經   一二四八
  三五、薩遮迦小經   一一〇
  三七、愛盡小經    五〇五
  四一、薩羅村婆羅門經─┐
             ├ 一〇四二‧一〇四三
  四二、鞞蘭若村婆羅門經┘
  五三、有學經     一一七六[序同]
  五九、多受經     四八五      三六‧一九
  七二、婆蹉衢多火經  九六二
  七三、婆蹉衢多大經  九六四
  七四、長爪經     九六九
  八四、摩偷羅經    五四八
  八六、鴦掘摩經    一〇七七[略]
 一〇九、滿月大經    五八       二二‧八二
 一一八、入出息念經   八一〇      五四‧一三──一四
            八一五[合]

 一四三、教給孤獨經   一〇三二
            五九三[合]
 一四四、教闡陀經    一二六六     三五‧八七
 一四五、教富樓那經   三一一      三五‧八八
 一四六、教難陀迦經   二七六[較廣]
 一四七、教羅睺羅小經  二〇〇      三五‧一二一[近]
 一四八‧六六經     三〇四
 一四九、大六處經    三〇五
 一五〇、頻頭城經    二八〇
 一五一、乞食清淨經   二三六
 一五二、根修習經    二八二

上表所列舉的,『中部』『多受經』等六經,又見於『相應部』,所以是重出。『蟻蛭經』等二〇經,說一切有部屬於『雜阿含經』,銅鍱部卻編入『中部』,這是部派間的編組不同。最可注意的,是『中部』一四四經以下,編為「六處品」。「六處品」中,與『雜阿含經』相同的九經,有八經出於『雜阿含經』的「六入處誦品」;而一四四‧一四五‧一四七──三經,也出於『相應部』的「六處相應」。銅鍱部又編入『中部』,這才與說一切有部本不同;「六處品」應該是赤銅鍱部所增補的。

『中阿含經』二二二經,比對起來,『中阿含經』(與『中部』相同的除外)所有而見於『增支部』的非常多,如下:【圖片

  〔中阿含經〕      〔增支部〕
  一、善法經       七集六四
  二、晝度樹經      七集六五
  三、城喻經       七集六三
  四、水喻經       七集一五
  五、木積喻經      七集六八
  六、善人往經      七集五二
  八、七日經       七集六二
  一一、鹽喻經      三集九九
  一二、惒破經      四集一九五
  一三、度經       三集六一
  一五、思經       一〇集二〇七‧二〇八

  一六、伽藍經      三集六五
  一八、師子經      八集一二
  二一、等心經      二集四‧六
  二二、成就戒經     五集一六六
  二四、師子吼經     九集一一
  二五、水喻經      五集一六二
  三五、阿修羅經     八集一九
  三七、瞻波經      八集二〇[序起同]
  三八、郁伽長者經

           八集二一、二二   三九、郁伽長者經   四〇、手長者經     八集二四   四一、手長者經     八集二三   四二、何義經      一〇集一   四三、不思經      一〇集二   四四、念經       八集八一   四五、慚愧經

           七集六一   四六、慚愧經   四七、戒經       一〇集三   四九、恭敬經      五集二一、二二   五二、食經

           一〇集六二   五三、食經   五六、彌醯經      九集三   五七、即為比丘說經   九集一   七三、天經       八集六四   七四、八念經      八集三〇   八二、支離彌梨經    六集六〇   八三、長老上尊睡眠經  七集五八[前分]   八四、無刺經      一〇集七二   九〇、知法經      一〇集二四   九四、黑比丘經     一〇集八七   九五、住法經      一〇集五三   九六、無經       一〇集五五 一〇九、自觀心經     一〇集五四 一一〇、自觀心經     一〇集五一 一一一、達梵行經     六集六三 一一二、阿奴波經     六集六二 一一三、諸法本經     八集八三‧一〇集五八 一一六、瞿曇彌經     八集五一 一一七、柔軟經      三集三八‧三九 一一八、龍象經      六集四三[後分] 一一九、說處經      三集六七 一二二、瞻波經      八集一〇 一二四、八難經      八集二九 一二五、貧窮經      六集四五 一二八、優婆塞經     五集一七九 一二九、怨家經      七集六〇 一三〇、教曇彌經     六集五四 一三七、世間經      四集二三 一三八、福經       七集五八 一四三、傷歌邏經     三集六〇 一四九、何欲經      六集五二 一五五、須達哆經     九集二〇 一五七、黃蘆園經     八集一一(6) 一五八、頭那經      五集一九二 一六〇、阿蘭那經     七集七〇 一七二、心經       四集一八六 一八八、阿夷那經     一〇集一一六‧一一五合 二〇二、持齋經      三集七〇 二一五、第一得經     一〇集二九

『中阿含經』與『增支部』相同的,略檢得七〇經,占『中阿含經』的三分之一弱。說一切有部的「增壹阿含」,沒有傳譯,所以不知道有多少與「增壹阿含」相同。但大體說,這七〇經,銅鍱部編入『增支部』,而說一切有部是編入『中阿含經』的。

此外,還有自部獨有的經文:『中阿含經』特有的,如:七‧三三‧五〇‧五一‧五四‧五六‧六〇‧六五‧六六‧六九‧七六‧八〇‧八六‧九二‧一二七‧一三六‧一三九‧一四〇‧一四七‧一五六‧一五九‧一七六‧一七七‧一九七‧二一八‧二一九‧二二〇‧二二二,共二八經,在全經的比數中,為百分之一二、五。『中部』特有的,是:四‧一二‧二九‧三〇‧三六‧四八‧五一‧五五‧五七‧五八‧六〇(7)‧六二‧六七‧七一‧七六‧八五‧九二‧九四‧九五‧九八‧一〇〇‧一〇二‧一〇三‧一〇五‧一一〇(8)‧一一一‧一一四‧一一六‧一三一,共二九經,在全經的比數中,占百分之一九。

總之,『中阿含經』與『中部』相同的,僅有九七經。二部誦本所以如此的差異,是由於「四阿含」在部派分化中,各派的編集組合不同。銅鍱部編入『長部』、『增支部』的,而說一切有部編入『中阿含經』的,達八〇經以上;說一切有部屬於『雜阿含經』的,有二十餘經,銅鍱部把他編入『中部』;再加上各有自部所誦的契經,差異就不免相當大了!如除去這些差異,二部所誦的『中阿含』原型,約為一〇品,一〇〇經(9)

註解:

[註 78.001]『地動經』所說地動因緣,普入八眾,為『長部』(一六)『大般涅槃經』,『長阿含經』(二)『遊行經』的一部分。

[註 78.002]與『長部』(三〇)『三十二相經』的前分相當(南傳八‧一八三──一八七)。

[註 78.003]大善見王事,『長阿含經』為(二)『遊行經』的一分。『長部』於(一六)『大般涅槃經』外,別立(一七)『大善見王經』。

[註 78.004]『雨勢經』,為『長部』(一六)『大般涅槃經』,『長阿含經』(二)『遊行經』的一分。銅鍱部又編入『增支部』「七集」二〇經。

[註 78.005]如本書第八章第四節第三項說。

[註 78.006]『增支部』「八集」一一經中,三──八節,與『中阿含經』(一八)『師子經』相同。

[註 78.007]五一──六〇經,並出「居士品」。

[註 78.008]一〇二──一一〇經,並出「不斷品」。

[註 78.009]參考前田惠學『原始佛教聖典之成立史研究』(六四二──六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