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四項 上座部系的根本論書

第四項 上座部系的根本論書

上座部系統的論書,由於部派不同,推重的本論也不同,但都是稱為阿毘達磨的。一、傳於錫蘭的銅鍱部,有七部阿毘達磨:一、『法僧伽』──『法集論』Dhammasaṁgaṇi;二、『毘崩伽』──『分別論』vibhaṅga;三、『陀兜迦他』──『界論』Dhātudathā;四、『逼伽羅坋那』──『人施設論』Puggulapaññatti;五、『耶摩迦』──『雙論』Yamaka;六、『缽叉』──『發趣論』Paṭṭhāna;七、『迦他跋偷』──『論事』Kathāvatthu。這七部論,分為兩類:『法聚』等六論,傳說為佛說的。『論事』,傳為阿育王Aśoka時代,目犍連子帝須Moggaliputta tissa依佛說而作,是遮破他宗以顯自的要典。

二、傳於罽賓的說一切有部,也有七論,稱為一身六足。六足論為:『法蘊足論』,『集異門足論』,『施設足論』,『品類足論』,『界身足論』,『識身足論』。一身論為『發智論』。六足論傳為佛弟子──舍利弗Śāriputra等所造。『發智論』是佛滅三百年初,迦旃延尼子kātyāyanīputra纂集佛說,立自宗而遮他的要典。這是說一切有部的根本論。銅鍱部與說一切有部,一南一北,彼此的關係並不密切。如說一切有部的『異部宗輪論』,敘述部派,竟沒有提到銅鍱部。銅鍱部的『論事』,廣破他宗,凡二十三品,二百十六章,而對說一切有部,也只論到五章。這樣的天南地北,同樣有七部阿毘達磨,而且又都是六論與一論,以完成一宗的教義(二部又同有五師相承的傳說),這決不是偶然的。在早期的論書上,應有一種密切的關聯。

犢子部的根本論,據『大智度論』說:「佛在時,舍利弗解佛語故,作阿毘曇。後犢子道人等讀誦,乃至今名為舍利弗阿毘曇」(1)。從犢子部分出正量等四部,據『三論玄義』(依『部執論疏』)說:「以嫌舍利弗毘曇不足,更各各造論,取經中義足之。所執異故,故成四部」(2)。這可見正量等四部,也是以『舍利弗阿毘曇論』為根本論的。漢譯的『舍利弗阿毘曇論』,分為:「問分」、「非問分」、「攝相應分」、「緒分」──四分。法藏部的『四分律』說:「有難,無難,繫,相應,作處:集為阿毘曇藏」(3)。雪山部的『毘尼母經』也說:「有問分別,無問分別,相攝,相應,處所:此五種名為阿毘曇藏」(4)。法藏部為分別說系的一部,雪山部是先上座部的別名。這二部的阿毘達磨,都與『舍利弗阿毘曇論』相合。因此可以說,在上座部系中,除銅鍱部及說一切有部,有特別發展成的七論外,其他都是以『舍利弗阿毘曇論』為本論的。列表如下:【圖片

         ┌──說一切有───────────────── 七部阿毘達磨
         ├──犢子(本末五部)──────────┐
    上座部──┼──(雪山)──────────────┼── 舍利弗阿毘曇
         │              ┌─法藏──┘    |
         │       ┌(印度)──┤          |
         └──分別說──┤      └─化地‧飲光--------+
                 └(錫蘭)────銅鍱───── 七部阿毘達磨

在論書的傳承中,不但犢子系五部,法藏部,雪山部,宗奉傳為舍利弗所造的『舍利弗阿毘曇論』,就是說一切有部,也是以舍利弗為佛世唯一大論師。如『大毘婆沙論』卷一(大正二七‧一)說:

「如來應正等覺弟子眾中,法爾皆有二大論師,任持正法。若(佛)在世時,如尊者舍利子」。

說一切有部所傳的六足論,屬於早期的『法蘊論』,『集異門論』,也或說是舍利弗造的。這可見說一切有部,是怎樣的推重舍利弗了。至於銅鍱部的七部阿毘達磨,沒有說是舍利佛造。但大寺派Mahāvihāra-vāsināḥ所傳的『小部』Kuddaka-nikāya,其中有『義釋』Niddesa,『無礙解道』Paṭisambhidā,顯然為論書,都傳說為舍利弗造的。這二部書,在無畏山寺派Abhayagirivāsin,就稱之為阿毘達磨。這樣看來,阿毘達磨為上座部系的論書,都仰推舍利弗,應有共同的根本阿毘達磨。這正與『蜫勒』為大眾部系的論書,都仰推大迦旃延Mahākātyāyana一樣。在佛陀時代,一味和合時代,舍利弗與大迦旃延的論風,儘管有些出入,都是互相尊重的,和合無間的。但在部派分立的過程中,傳承不同,二位大師的論風,漸漸的被對立起來。

註解:

[註 6.001]『大智度論』卷二(大正二五‧七〇上)。

[註 6.002]『三論玄義』(大正四五‧九下)。

[註 6.003]『四分律』卷五四(大正二二‧九六八中)。

[註 6.004]『毘尼母經』卷三(大正二四‧八一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