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四節 阿毘達磨施設足論

第四節 阿毘達磨施設足論

第一項 品目與撰述的推論

說一切有部的阿毘達磨論──「六足」、「身義」,玄奘幾乎都翻譯了,惟有『施設論』沒有譯出,這是很可惜的。『俱舍論(光)記』說:「施設論壹萬八千頌」(1)。『大智度論』說:「第三分八品之名分別世處分,是目犍連造」(2)。本論是長達一萬八千頌(可譯五六十卷),分為八品的大論。趙宋時,法護Dharmapāla等譯出『施設論』,共七卷。論內別題為:「對法大論中世間施設門第一」,缺。「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二」,到「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十四」。西藏也有『施設論』,分「世間施設」,「因施設」,「業施設」。藏譯的「因施設」部分,與法護譯的『施設論』相當。但從舊傳的一萬八千頌,八品,以及『大毘婆沙論』的引文來說,不但漢譯的殘闕不全,西藏的譯本,也只是部分而已。

施設(prajñapti,paññatti),在上座部系阿毘達磨論書中,意義重要,而應用極為普遍。銅鍱部有『人施設論』(與『舍刮弗阿毘曇論』「非問分」「人品」相當)。在『人施設論』初,首舉「六施設:蘊施設,處施設,界施設,諦施設,根施設,人施設」(3)。又『雙論』等,都有「施設分」──立門,釋義。以施設為論名,以施設為「分」名,都是類集、安立、分別的意思。『舍利弗阿毘曇論』,有這樣的話:

「今當集假結正門」(4)

「今當集假觸正門」(5)

「今當集假心正門」(6)

假結,假觸,假心──假是什麼意義?假,應為施設的異譯。如『異部宗輪論』的「說假部」,『十八部論』就譯為「施設論部」。又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三假品」:法假施設,受假施設,名假施設;依『大智度論』,原文是法波羅聶提,受波羅聶提,名波羅聶提(7)。波羅聶提prajñapti,可以譯為「假」,也可譯「施設」。鳩摩羅什Kumārajīva譯作「假施設」,那是重疊語,用來表達本義,以免誤解了。這樣,『舍利弗阿毘曇論』的假結,假觸,假心,就是結施設,觸施設,心施設了。『舍利弗阿毘曇論』中,同樣的性質,標揭同樣的文句而沒有「假」字的,還有「今當集諸道門」(8),「今當集諸不善法門」(9),「集諸因正門」(10),「今當集名色正門」(11)。這種類集而立門釋義的,都是假──施設。或以一法門為主而纂集經說;或以一切法為對象,而類集種種義門──論門、論母;或依一法門,而安立章門,分別解說。在阿毘達磨論中,施設一詞的應用極廣。

傳為大目犍連Mahāmaudgalyāyana所造的『施設論』,『大智度論』作「分別世處分」,分別也就是施設的異譯。如真諦Paramârtha的『部執異論』,譯說假部(施設論)為分別說部(12)。依『大智度論』說:論有八品,從第一品的「世間施設」得名。『大智度論』夾注,依『樓炭經』造。『樓炭經』是『長阿含經』的『世記經』。異譯有『大樓炭經』,『起世經』,『起世因本經』。『世記經』,就是世分別;記有分別的意義。起世的起,也是施設安立的別譯。所以,施設──波羅聶提,古來或譯為「假」,或譯為「分別」,或譯為「記」。再來注意說一切有部古傳的阿毘達磨──摩呾理迦,如:

『阿育王傳』:「摩得勒伽藏者,所謂四念處……願智三昧,增一定法,百八煩惱,世論記,結使記,業記,定慧等記」(13)

『阿育王經』:「云何說智母?謂四念處……願智,悉皆結集:法身,制說,寂靜見等,是說智母」(1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所謂四念處……法集,法蘊,如是總名摩呾理迦」(15)。『順正理論』:「四念住……及集異門,法蘊,施設,如是等類,一切總謂摩呾理迦」(16)

這是源於同一文句的不同傳譯。最初結集的阿毘達磨──摩呾理迦,首列四念處等,大致與『法蘊論』的品目相近。文末,『順正理論』明說集異門,法蘊,施設──三部論的論名,這與『阿育王經』的結集,法身,制說(施設的別譯)相合。最可注意的,是晉代初譯的『阿育王傳』,末作「世論記、結使記、業記、定慧等記」。準上所說,『世記經』的記,就是施設的古譯;那末這就是「世論施設」,「結使施設」,「業施設」,「定施設」,「慧施設」了。藏譯的『施設論』,分「世間施設」,「因施設」,「業施設」;而上文也有「世論記」與「業記」。所以,傳說的『分別世處分』,總有八品,現在雖不能完全明白,但憑上來的文證,可以推定:世間施設,因施設,業施設,結使施設,定施設,慧施設──是『施設論』的部分品目。

『施設論』,『大智度論』作「分別世處分」;涼譯『毘婆沙論』,或稱之為『施設世界經』(17)。『施設論』起初似乎是以初品──「世間施設」得名的。說到「世間施設」,傳說是依『樓炭經』造的。『樓炭經』──『世記經』的內容,是從器世間的成壞,器世間的安立,說明有情世間──人、天、地獄、畜生、餓鬼等情形。『長阿含經』的『世記經』,凡五卷,分為「閻浮提洲品」,「鬱單曰品」,「轉輪聖王品」,「地獄品」,「龍鳥品」,「阿須倫品」,「忉利天品」,「三災品」,「戰鬥品」,「三中劫品」,「世本緣品」──十二品。婆羅門教有『往世書』Purāṇa,敘述五事──宇宙的創造,宇宙的破壞與再建,神統與王統的世系,古代諸王治世的情形,月族的歷史。『世記經』,可說是佛教立場的『往世書』。與『世記經』類似的,有陳真諦譯的『立世阿毘曇論』,凡十卷,二十五品。『世記經』的緣起,如『經』卷一(大正一‧一一四中)說:

「眾比丘於食後,集講堂上,議言:諸賢!未曾有也!今此天地,何由而敗?何由而成?眾生所居國土云何?爾時,世尊於閑靜處,天耳徹聽,聞諸比丘,於食後集講堂上,議如此言。……佛告諸比丘:……汝等欲聞如來記天地成敗,眾生所居國土不耶?……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依經文,這是比丘們,以世界成壞,眾生所住的器世間為論題,而共同論議。如來知道了,就應機宣說。但內容非常類似的『立世阿毘曇論』,開端就說:「如佛婆伽婆及阿羅漢說」(18)。論文中,或標「如是我聞」,直錄經文(每有新的成分),或直敘而末了說:「是義佛世尊說,如是我聞」。這顯然為經說及傳說的類集。從『世記經』、『立世阿毘曇論』的內容來說,一部分是見於『雜阿含經』等的。或作佛及阿羅漢說,或作初由比丘們論議,後由佛說。這應解說為:這是依據古傳的經說,由眾比丘──阿羅漢們的整理、論議而集成,覺得完全符合如來的意思。

說一切有部的『施設論』──「分別世處分」,我以為並非依『長阿含經』的『世記經』造的。『大智度論』夾注所說,只是譯者或錄寫者所附加,並非論文。因為,編為經的體裁,作為佛為眾比丘說,如『世記經』那樣,只是某一部派的傳說(19),而不是各派公認的。如銅鍱部的『長部』,就沒有與『世記經』相當的契經。銅鍱部並非沒有說到這些問題,而是沒有集成這樣的部類,作為是佛說的。說一切有部的『大毘婆沙論』,論到有關的問題,沒有引用『起世經』,卻有『(世間)施設論』。還有不明部派(可能是犢子部系)的『立世阿毘曇論』,也是佛弟子援引佛說而撰述的。世間施設,是當時佛教界的共同論題,共同要求。各部派都有類似的部類,但或稱為經,或稱為論,並不一致。說一切有部的『施設論』,依經(或引經)而作問答,明白表示了佛弟子的撰述──論書的立場。

註解:

[註 27.001]『俱舍論(光)記』卷一(大正四一‧八中)。

[註 27.002]『大智度論』卷二(大正二五‧七〇上)。

[註 27.003]『人施設論』(南傳四七‧三五七)。

[註 27.004]『舍利弗阿毘曇論』卷二六(大正二八‧六九〇中)。

[註 27.005]『舍利弗阿毘曇論』卷二七(大正二八‧六九四下)。

[註 27.006]『舍利弗阿毘曇論』卷二七(大正二八‧六九七中)。

[註 27.007]『大智度論』卷四一(大正二五‧三五八下)。

[註 27.008]『舍利弗阿毘曇論』卷一五(大正二八‧六二五上)。

[註 27.009]『舍利弗阿毘曇論』卷一八(大正二八‧六四六上)。

[註 27.010]『舍利弗阿毘曇論』卷二六(大正二八‧六八七中)。

[註 27.011]『舍利弗阿毘曇論』卷二六(大正二八‧六八九上)。

[註 27.012]真諦『部執異論』的分別說部,與毘婆闍婆提Vibhajyavādin──分別說部,截然不同,不可混淆。

[註 27.013]『阿育王傳』卷四(大正五〇‧一一三下)。

[註 27.014]『阿育王經』卷六(大正五〇‧一五二上)。

[註 27.015]『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四〇(大正二四‧四〇八中)。

[註 27.016]『順正理論』卷一(大正二九‧三三〇中)。

[註 27.017]『毘婆沙論』卷七(大正二八‧四五下)。

[註 27.018]『立世阿毘曇論』卷一(大正三二‧一七三上)。

[註 27.019]法藏部『四分律』卷五四(大正二二‧九六八中);『長阿含經』中,有『世界成敗經』,與漢譯『長阿含經』有『世記經』相合。『世記經』及漢譯『長阿含經』,可能為法藏部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