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十一章 經部譬喻師的流行

第十一章 經部譬喻師的流行

第一節 說轉部‧說經部‧譬喻師

第一項 說轉部與說經部

西元二、三世紀間,從說一切有部中分出的經部,光芒萬丈,可說是後起之秀。經部的思想,不僅有關於聲聞乘,更有關於大乘佛教。在漢譯大藏中,雖沒有純粹的經部論書,但從『成實論』,『俱舍論』,『四諦論』,『順正理論』等論書中,有足夠的資料,可供經部教學的研究。為了了解經部的地位,及其思想源流,先將說轉部,說經(經量)部,譬喻師的關係,略為解說。

在部派佛教中,說轉部Saṃkrāntivādin,說經部Sūtravādin──二部的同異,有四類不同的傳說。藏傳Bhavya的『異部精釋』,三說不同:一、說一切有部的傳說,說轉部又名無上部Uttarīya。在漢譯的『異部宗輪論』,經量部又名說轉部;說轉與說經,是看作同一部的異名。西藏所傳,稱為無上部,漢譯『十八部論』(『異部宗輪論』的舊譯),曾這樣說:「因大師鬱多羅,名僧伽蘭多(說轉),亦名修多羅論(經部)」(1)。這可見鬱多羅(無上義)是這一部派的開創者;無上部從部主立名。二、大眾部的傳說,但有說經部。三、正量部的傳說,但有說轉部。這三說,都出於『異部精釋』(2)。四、銅鍱部的傳說,從說一切有部分出說轉部,後又分出說經部。漢譯的『舍利弗問經』,也是說為不同的二部。傳說是這樣的紛亂。從思想來研究,這都是說一切有部的分支,但二部是並不一致的。『異部宗輪論』所說的宗義,是說轉部。世友Vasumitra造『異部宗輪論』時,還沒有說到經部。因部主得名,名鬱多羅部;從所立宗義得名,名說轉部。等到經部成立而大大發展起來,要在部派中得到一席地,於是乎從說一切有部分出的鬱多羅部,被傳說為修多羅部;於是乎漢譯有說轉部就是說經部的傳說。

『異部宗輪論』所說的宗義,並非說經而是說轉部。由部主鬱多羅創立,時間為佛滅「四百年初」。依阿育王Aśoka於佛滅百十六年登位來推算,說轉部的成立,約為西元前一世紀。說轉部的宗義,如『異部宗輪論』(大正四九‧一七中)說:

「謂說諸蘊有從前世轉至後世,立說轉名。非離聖道,有蘊永滅。有根邊蘊,有一味蘊。異生位中亦有聖法。執有勝義補特伽羅」。

窺基的『異部宗輪論述記』,以經部的種子說去解說,是不適當的。從『大毘婆沙論』引述的異說中,也許會更正確的了解說轉部的宗義。如『論』卷一一(大正二七‧五五中)說:

「有執蘊有二種:一根本蘊,二作用蘊。前蘊是常,後蘊無常。彼作是說:根本、作用,二蘊雖別,而共和合成一有情,如是可能憶本所作,以作用蘊所作事,根本蘊能憶故」。

這分明是說轉部的見解。二蘊說,勝義補特伽羅說,都可從這段文字而得適當的了解。這本與說一切有部相近,而發展到另一方向的。說一切有部,主張法體自相恒住,作用有起滅的,如『順正理論』卷五二(大正二九‧六三二下)說:

「法體雖住,而遇別緣或法爾力,於法體上差別用起,本無今有,有已還無,法體如前,自相恆住。………故有為法自相恆存,而勝功能有起有息」。

有為法,可以起用而現為「本無今有,有已還無」的三世差別,而法體是「恆住自相」的,如如不異的。但說一切有部,只可說「恆住」,不許說「常住」。因為「恆住」是不離生滅,可以現為起滅,而有三世性類差別的;是有為,是無常。而「常住」是不生滅的,是無為法。說一切有部的法體恆住,用有起滅,在不同的學派看來,非常離奇。世親Vasubandhu曾說頌調弄說:「許法體恆有,而說性非常,性體復無別,此真自在作」(3)!說一切有部的「法體恆住」,「用有起滅」,這一派就明朗的說為:根本蘊,是法體,是常住;作用蘊,是作用,是無常。作用蘊是從根本蘊生起的,所以名為根邊蘊。根本蘊是常住一如(一一法恆住自相,沒有任何差別可說),所以又名一味蘊。

依說一切有部,一一法恆住自相,可以稱為「法我」,但不能稱為補特伽羅我。依法體而起作用,各各差別,又是剎那生滅,所以也不能成立補特伽羅。只能在作用現起的五蘊和合相續中,安立假名補特伽羅,說眾生從前生到後世。所以『異部宗輪論』(大正四九‧一六下)說:

「有情但依現有執受相續假立。說一切行皆剎那滅,定無少法能從前世轉至後世,但有世俗補特伽羅,說有移轉」。

說轉部卻不同:「說諸蘊有從前世轉至後世」的,「有勝義(真實)補特伽羅」,而不是世俗假有的。差別就在:根本蘊是常住的,一味的。所以用從體起,用不離體,在體用統一的見地下,有真實的補特伽羅。『大毘婆沙論』,引有『六法論』(似為五蘊與我名六法),說「彼論中更說多種不順理因」,這是近於說一切有部而不完全相同的。『六法論』所說的我,似乎可與說轉部的勝義補特伽羅參閱,如『大毘婆沙論』卷八(大正二七‧三七下)說:

「如彼論說:我體唯一,無有五種。……然蘊自相,五種各別;彼所執我,相無差別。以所執我,無有細分,無差別相,常住不變,生老病死不能壞故」。

對說轉部而作進一步的思考,說轉部說「異生位中有聖法」,可論斷為現在有而過未無的學派。如是三世有的,那末凡夫位中是沒有聖法──無漏法的;聖法還在未來法中。如說現在有,取本有說(說一切有部也是本有的,不過法在未來而已),那才異生位有聖法了;這聖法當然是沒有起用的。『大毘婆沙論』卷一三(大正二七‧六五中),有異宗說:

「謂或有說:過去未來無實體性,現在雖有而是無為」。

這一見解,在一般學派中,似乎沒有這麼說的。然從說轉部的思想去了解,那末,一切是現在有,而一切法體是常住的,這不是「現在雖有而是無為」嗎?照這一見解來說,一切是永恆的現在。在即體起用,現為生滅作用的有為法中,當下就是常住不變。有為、無為的統一中,有常住不變的真我。這與從說一切有部而分出的犢子部,立不可說我,不是非常近似的嗎?但說轉部與說一切有部的思想遠一些;這一學派,在說一切有部阿毘達磨論宗,日漸發揚廣大時,在聲聞學派中,衰落或者就消失了。不過,這一思想,在佛教的另一園地,是會發揚廣大起來的。

說轉部是從說一切有部中分流而出的。但與經部的思想,距離非常大,怎能說說轉部就是說經部呢?

註解:

[註 95.001]『十八部論』(大正四九‧一八中)。

[註 95.002]Tāranātha『印度佛教史』所引(寺本婉雅譯本三七五──三七七)。

[註 95.003]『俱舍論』卷二〇(大正二九‧一〇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