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增註本)-心淨或不淨

心淨或不淨,利他或損他;善行不善行,佛子應諦察。

佛說的世間正見,經中說有一定的文句,現在略分為四類。一、正見有善有惡。確信我們的起心作事,有善的與不善的,也就是道德的與不道德的。佛法的正見,從確見世間(出世間)有道德的定律著手。如堅決的否定道德,那便是邪見了,如印度的六師外道,懷疑哲學,唯物論的順世外道等。

什麼是善不善呢?從自己的內心說:「心淨」是善的;如「或不淨」,那就是不善的。我們的內心,經常有一些煩動惱亂(煩惱)的不淨因素,如不起雜染的煩惱,而心起清淨的因素,就是善。這如與貪、瞋、癡,相反的無貪、無瞋、無癡,崇尚賢善而輕拒暴惡的慚、愧,使心安定清淨的信心,實現止惡行善的精進。這些,都是淨的,善的;反之,如貪、瞋、癡、無慚、無愧、不信、放逸等,就是不淨的不善了。從見於事行的對他影響來說,那麼如有「利」於「他」的,是善;如「或」有「損」於「他」的,是不善。人與人(人與眾生),都有著關係,應該是互助共濟的合作,遵行自他共處的和樂法則。如所作為而有害於他,那即使有利於己(損他利己),也是不善而不可為的。如有利於他,那即使有損於己(損己利他),也是善的而應該做的。從內心與對外影響,決定「善行」與「不善行」的差別。行,是動作,內心的動作名意行,身體的動作名身行,語言的動作名語行,這都是有善與不善的,所以說善行不善行。這一切,佛弟子,或繼承佛陀家業的「佛子」,「應」該審「諦」的觀「察」。不但要確實信有善與不善,而且要分別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修成堅定不移的正見,作為我們起心作事的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