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增註本)-施以捨以利

施以捨以利,由悲由敬別,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

五乘共法的布施,著重在物資的布施。怎樣才算是布施?凡布「施」要有二大條件:一、「以捨」:自己對於該項物資,要有捨心──犧牲心。如被人借去而不能歸還;或遺失了;或勉強給予而沒有捨心,心痛不已,這都不能說是布施。二、「以利」:布施給人(或畜生等),要使人得到利益。如以毒品施人,意圖毒害對方等,就不能說是布施。所以布施的定義是:甘心樂意的,犧牲自己的福樂來成就別人的福樂。布施的真精神,就是損己利人。無怪乎利他為先的大乘法,布施功德有著重要的價值。

布施的動機與對象是什麼?這也有二類。一、「由悲」:對人類的鰥寡孤獨,殘廢疾病;或者遭水火風等災害;或者受到兵燹;或如老牛的臨死乞命等。以同情的悲憫心而布施,近於現代所說的慈善救濟事業。二、「由敬」:對父母的孝養,尊長的供奉,三寶的恭敬供養等,以尊敬心來布施,也含有報德的意味。此二類,布施的動機與對象各「別」。

說到布施功德的勝劣,這要從三方面來說。一、「心」不同:或悲憫與尊敬心深重;或悲敬淡薄;或者沒有悲憫與尊敬心,存心不同,那布施雖同,功德卻大有差別了。二、「田」不同:田是福田,就是布施種福的地方。如貧窮疾病等是悲田,父母三寶等是敬田。敬田中,供養父母,勝於供養尊長。三寶中,如供養初果聖者,不如二果;二果不如三果;……菩薩不如佛。一切布施功德,不及施佛功德,這是福田尊勝的緣故。悲田中,以可悲憫的程度來分別:如少壯不務正業,弄得衣食無著,這雖然可悲憫,當然不及殘廢老弱的可悲。三、「事不同」:事是所布施的事物。如心同田同,那當然要依布施事物的多寡,而「功德分勝劣」了。這三項中,佛法還是以心為重,所以貧人一錢一果的布施,不一定不如富人十萬百萬的功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