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講記-(2) 喻說

(2) 喻說

此義云何?以一切心識之相皆是無明,無明之相,不離覺性,非可壞,非不可壞。如大海水,因風波動,水相風相不相捨離,而水非動性。若風止滅,動相則滅,濕性不壞故。如是眾生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心與無明俱無形相,不相捨離。而心非動性,若無明滅,相續則滅,智性不壞故。

再約比喻來說明。所說破和合識相,滅相續心相,所破所滅,都就虛妄雜染說,清淨的如來藏性,是不可滅除的。這是真常唯心論的根本論題。如《楞伽經》說:『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所以生滅的滅除了,不生不滅的法身、淨智,卻永遠存在。為了說明這,所以說:「以一切」眾生虛妄分別的「心識」,是妄想心「相」,「皆是無明」自性所攝。無明,即是不覺相。無明不覺有二義:一、通相,一切虛妄分別生死雜染法,都以無明為相;故無明可為一切雜染法、一切煩惱的通相。本論的不覺,即是一切染法的總稱。二、別相,無明為虛妄雜染法的根元,即無始無明住地。(本論說覺義,可以攝一切覺;但於一切覺中,特重本覺。說不覺義,可以總攝一切虛妄分別法;然於一切虛妄分別法中,特重於根本無明。)此處,先總攝一切心識為無明、不覺。再進一步,論無明與覺的同異。總而言之,「無明」的妄「相」,是「不離覺性」的。眾生不離本覺性,卻生起了不覺的妄想,所以不覺相是不離覺相的。但據實說,唯有眾生是不相離的。不離而又不即,所以「非可壞,非不可壞」。壞,即是破壞;此約眾生心識說。眾生生滅的心識,依阿賴耶識而有;心識相即無明,無明是可壞相,所以諸心識非不可壞。而無明相不離覺性,覺性不可壞;沒有無明的實體可壞,故心識也是非可壞。若據下文的比喻說,生滅心中,無明與覺性不相離,無明不離覺性,所以無明非可壞;然覺性清淨,無明垢染,無明並非是不可壞的。

此下正說比喻。「如大海水,因風」而起「波動」,海水失卻靜相而成為動水。「水相」與「風相」,即「不相捨離」。既因風而水成波動,那麼水不離風,風不離水;水與風,約波動說,是統一了的,不相離的。此中有三事:一水,二風,三波動。波動從何而來?因水與風不相捨離而成。在這波動中,水相與風相,互不相離。風以動為相,此時的風相即從水動而顯出。水的本性非是動相,而以濕為性。因水風不相捨離,所以風動時,似乎水也在動。實則動相屬風,雖依水而現風的動相,「而水」實「非動」為自「性」的。【圖片

風(動性)─┐     ┌風滅動相滅
:     │     │
不離    ├─〉波動─┘
:     │   │
水(濕性)─┘   └-----水性不滅
   ├──────────┘
   └──────(靜)

賢首宗,依此義,說真妄不相離。雖水風不相捨離而現波動,然而,水不是動性,風與水還是可分的。所以,「若風止滅」了,「動相則滅」。動相從風而來,風滅即波動滅;而水的「濕性不壞」。

此下合法中,應該也有三事,今祇說二事。因前面已說過一切心識相,所以不再說。三事是:一、自性清淨心,二、無明,三、一切心識相。「眾生自性清淨心」,如水;「無明」如「風」,淨心與無明不相離,成為一切心識相的波「動」。這是說:無明如風,不離本覺而現為一切心識的動相。這不過是譬喻,切勿太拘泥!以為無明把本覺動亂了。水相風相的不相捨離,從波動中看出。而眾生的自性清淨「心與無明」,都是精神的活動,所以「俱無形相」可說;和水相風相的有相可取不同。《勝鬘經》說:『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可了知』:也是此意。心與無明,無形無相而「不相捨離」。此約眾生位說,不是永遠不相離的,「心」也「非」是「動」相的。【圖片

              無明滅相續識滅
無明(不覺性)┐      /
:      │      /
不離     ├───識相/
:      │     \
:      │      \
自性清淨心(覺性)─────智性不壞

動相,喻心識的不覺。眾生自性清淨心,不是無明不覺性。所以,「若無明滅」,只是「相續」識「滅」,而「智性不壞」。相續,即虛妄分別的相續心識,依無明與清淨心的不離而起。無明一滅,相續的心識當然即滅了。智性,即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即覺性。眾生轉染成淨時,無明雜染滅而自心淨智顯。淨智,是不因無明滅而滅的。自性清淨心、無明、相續心識三法,第三是前二的綜合體。

這裡所說的,似乎依於《楞伽經》,而實與《楞伽》不同。《楞伽經》中所說:轉識與阿賴耶識,非壞非不可壞。又說:阿賴耶有滅有不滅。《楞伽經》的如來藏,即自性清淨心。阿賴耶識為業相與真相的和合體。因此,阿賴耶與前七識的關係,是不異的,七識可說是從阿賴耶而生的。如截然不同,即不能說七識從阿賴耶生。然七識既從阿賴耶生,是相續的,虛妄的,可滅的,所以不能說七識與阿賴耶完全相同。因為,相續的前七轉識滅,阿賴耶中只是業相滅,而阿賴耶識的自真相是不滅的。這即是說,前七識是可滅的;而阿賴耶識祇滅卻不覺的一分,覺的一分是不可滅的。

圖片

   業相 ────生故與七識不異
藏識〈
   真相 ────不滅故與七識不一

《楞伽經》的壞不壞相,與本論的壞不壞不同。本論的壞不壞相,壞是滅,不壞是不可壞滅的;這是依中國文字去解義了!而《楞伽經》說的壞不壞相,壞指變異相或差別相;不壞即無變異無差別相。阿賴耶識與前七識,是非異非不異的,所以說非壞非不壞。本論也說壞不壞,但是約阿賴耶識的可滅不可滅說。《起信論》的長處,在泛論大乘要義;而探尋契經的法相,往往不合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