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雨集第二冊-上編 「佛法」

上編 「佛法」

第一章 中道正法

第一節 佛法甚深

釋尊修證而得究竟解脫的,名為法dharma。佛是正法的圓滿體證者,教法由佛而傳出,所以名為佛法。佛法出現於印度,與印度的(及一切)神教,有根本的不同處,是一般人所不容易信受契入的,所以說佛法甚深。說佛法甚深,並非說教典與著述繁多,「法海汪洋」,不容易充分了達;也不是說佛法是神祕莫測的,或法義圓融無礙而博大精深的,那為什麼說佛法甚深呢?如實的說:佛法本來如是,是無所謂深不深、難不難的;如果說是深是難,那是難在眾生自己,深在眾生自己。如過去善根到了成熟階段,佛法可說是並不太深太難的。如釋尊在王舍城Rājagṛha,異學刪闍耶Sañjaī-vairaṭīputra的上首弟子舍利弗Śāriputra,見五比丘之一的阿說示Aśvajit,威儀具足,諸根澄淨,就問他老師是誰,學什麼法?阿說示簡要的說:「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舍利弗聽了,當下就悟入,得法眼淨。舍利弗回去,他的好友大目犍連Mahāmaudgalyāyana,見舍利弗的神色澄淨,問他得到了甘露嗎?舍利弗將經過告訴他,也說了「諸法從緣起」偈,目犍連也悟入了正法。於是二人率領了二百五十弟子來見佛,成為佛的弟子(1)。這不是言下直入嗎?也許有人要說:舍利弗與大目犍連,一向是從刪闍耶修行,早已成就戒,成就定,所以能直下悟入。那不妨再舉幾則事實來說明:

一、波羅奈Vārāṇasī的長者子耶舍Yaśa,一向過著奢侈的欲樂生活。一晚,忽然感到了物欲的空虛,內心非常不安。一個人外出,走向山林,喃喃自語的說:「禍哉!禍哉」!那時釋尊在露地經行,見到了就對耶舍說:「這裏沒有災禍」。耶舍坐下來,佛為他說法,當下就悟入了正法(2)。這還可以說:耶舍雖長在欲樂生活中,內心已激發了厭患的情緒。但二、毘舍離Vaiśālī的郁伽Ugra長者可不同了。郁伽長者與婦女們,在大林中飲酒歡樂。在酩酊大醉中,見到釋尊,就忽地清醒了。佛為郁伽說法,也就當下悟入(3)。這二位,是從貪染欲樂中來的。三、鴦掘魔羅Aṅgulimāla是一位逢人就殺的惡賊,行旅非成群結隊,不敢通過。釋尊從那邊過,鴦掘魔羅執劍趕來,卻一直追不上,口呼「沙門住住」。佛答應說:「我住汝不住」。鴦掘魔羅覺得話說得離奇,問佛是什麼意思。佛為他說法,鴦掘魔羅也當下悟入;放下刀箭,從佛出家(4)。如果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聖)」,這是最真實的事例。這一位是從殘暴瞋害中來的。四、婆四吒Vaśiṣṭha婆羅門女,六個兒子一個個的死了。想兒子想得發了狂,裸體披髮,到處亂跑,跑到彌絺羅Mithilā庵羅園來。見佛在為四眾說法,清淨嚴肅的氣氛,使他忽而清醒。覺得自己裸體可恥,就蹲了下來。釋尊要阿難Ānanda拿衣給他披上,然後為他說法,也得到了信心清淨。不久,第七子又死了,他不再憂惱哭泣。勸他的丈夫出家;自己也出家,得阿羅漢果(5)。五、周利槃陀迦Cūḍapanthaka生性愚笨,四個月讀不熟一偈。釋尊教他拂除塵垢,漸漸的理解到拂除心垢,終於也證得阿羅漢(6)。這二位,是狂亂愚癡的一類。貪染欲樂的,殘暴瞋害的,狂亂愚癡的,周利槃陀迦以外,都是在家的,一向沒有持戒修定的,一旦聽到了開示,都能當下知法、入法,佛法似乎也不一定是甚深難入吧!

這幾位特出的事例,到底是希有的,如不是過去生中的善根,到了成熟階段,是不可能這樣頓入的。佛法到底不是容易契入的,釋尊為了眾生──人類的難以教化,起初曾有不想說法的傳說。眾生的難以教化,問題正在我們──人類自己,這是經、律一致說到的。如『相應部』(六)「梵天相應」(南傳一二‧二三四──二三五)說:

「我所證法甚深,難見難解,寂靜微妙,超尋思境,深妙智者之所能知。然此眾生,樂阿賴耶,欣阿賴耶,憙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憙阿賴耶故,眾生於此緣性、緣起難見。一切諸行寂止,一切依棄捨,愛盡、離、滅、涅槃,亦甚難見。若我為眾生說法,不能解了,徒自疲勞、困惑」。

緣起pratītya-samutpāda是為緣能起的依緣性,涅槃nirvāṇa是生死苦迫的徹底止息。緣起與涅槃,是一切眾生所難以通達的。眾生沒有不是愛樂、欣、憙阿賴耶ālaya的,是不能通達甚深法(也就不能解脫)的原因所在。佛說生死的原因──集諦samudaya-satya的內容是:「後有愛,貪喜俱行,彼彼樂著」,可見愛樂、欣、憙阿賴耶,正是生死的癥結所在了。阿賴耶譯為「藏」,或譯作「窟宅」,「巢穴」,如幽深的窟穴一樣。眾生的向外延申擴展,「我所」是無限的,但還可以收歛、放棄,放棄外在的一切(當然不會徹底的);內在的自我愛著,深閉固拒,如潛藏在幽深的洞窟一樣,是難以放棄的。眾生是太難以解脫了!傳說:梵天Brahmā知道佛不想說法,特地從天上下來,請佛說法。眾生的確不容易受化,但到底也有煩惱薄而根性利的。如蓮華那樣,也有長在水面上的,如經日光照射,就會開敷;眾生極難化度,但到底也有可以度脫的。這樣,佛才決定為眾生說法。這一傳說,表示了一切神教,神教中最高的創造神,所有的宗教行,都不能解決生死(世間)的苦迫,而惟有仰賴佛法。佛法是不共世間的,與印度婆羅門brāhmaṇa教,東方新起的沙門śramaṇa文化,有根本不同的特質。也表示了釋尊的悲心,明知眾生剛強難化,而終於展開了覺世度人的法門。

註解:

[註 2.001]本節所舉的事例,是佛教界所共傳的,以下都略舉一文。舍利弗出家事,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二(大正二三‧一〇二七中──一〇二八上)。

[註 2.002]『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一五(大正二二‧一〇五上──中)。

[註 2.003]『中阿含經』(三八)『郁伽長者經』(大正一‧四七九下──四八〇上)。

[註 2.004]『雜阿含經』卷三八(大正二‧二八〇下)。

[註 2.005]『雜阿含經』卷四四(大正二‧三一七中──三一八中)。

[註 2.006]『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一八。(大正二七‧九〇二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