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三項 論主婆須蜜考

第三項 論主婆須蜜考

經上面考論,知道本論就是『問論』,作者當然就是「尊者世友Vasumitra」。介紹這位婆須蜜菩薩的,有道安的傳說,這當然從僧伽跋澄(西元三八四年頃)得來的,如『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序』(大正二八‧七二一上)說:

「尊婆須蜜菩薩大士,次繼彌勒作佛,名師子如來也。從釋迦文降生鞞提國,為大婆羅門梵摩渝子。厥名鬱多羅。父名觀佛,尋侍四月,具睹相表,威變容止。還白所見,父得不還。已出家學(道),改字婆須蜜。佛般涅槃後,遊教周妒國,槃奈國。高才蓋世,奔逸絕塵!……集斯經已,入三昧定,如彈指頃,神升兜術。彌妒路,彌妒路刀(尸)利,及僧伽羅剎,適彼天宮。斯二三君子,皆次補處人也」。

當時傳於中國的婆須蜜菩薩,已充滿傳說的成分。但在這裏面,也可發見部分的事實。一、婆須蜜就是佛時的鬱多羅Uttara,雖是不能為人所信任的,但與有關學派的一項傳說,有極大關係。據『異部宗輪論』,從說一切有部分出的,有經量部,也名說轉部。關於部派問題,容別為論究。現在要說的,古譯『十八部論』說:「因大師鬱多羅,名僧伽蘭多,亦名修多羅論」(1)。這是以為:名為說轉部(經量部的前身)的,是由鬱多羅而成立的。依Tāranātha『印度佛教史』,鬱多羅是摩醯陀羅王Mahendra時代的東方聖者。這位說轉部(後又稱經量部)部主鬱多羅,豈非與古傳婆須蜜本名鬱多羅,有非常的關係嗎?婆須蜜不恰好是持經譬喻師嗎?道安弟子僧叡,在『出曜經序』(大正四‧六〇九中)說:

「出曜經者,婆須蜜舅,法救菩薩之所撰也」。

僧叡所傳說的婆須蜜,當然就是『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的作者。傳說與法救有甥舅的關係,與本論繼承法救的學說,完全相合。法救為睹貨羅Tukhāra人,那婆須蜜當然也是這一帶的西方大師了。傳說他遊行教化到槃奈國,周妒國,雖不能確指,但「才華蓋世,奔逸絕塵」,卓越的譬喻大師,充分的表現出來!

二、婆須蜜菩薩的傳說,如『惟曰雜難經』(大正一七‧六〇八下──六〇九上)說:

「有菩薩,字惒須蜜。難一阿羅漢經,阿羅漢不為解,便一心生意上問彌勒。已問,便報惒須蜜言:卿所問事,次第為解之。惒須蜜覺知,便詰阿羅漢:卿適一心上問彌勒耶?阿羅漢(言):實然」。「惒須蜜菩薩事師,三諷經四阿含。當持花散師上,語師言:我已諷四阿含竟。師忘不能復識。惒須蜜復自思惟:我欲合會是四阿含中要語,作一卷經,可於四輩弟子說之。諸道人聞經,皆歡喜,大來聽問,不而(再)得坐禪。諸道人言:我所聽經者,但用坐行故。今我悉以行道,不應復問經,但當舍去。惒須蜜知其心所念,因以手著火中,不燒。言:是不精進耶?便於大石上坐。有行道,當於軟坐。惒須蜜言:我取石跳,一石未墮地,便得阿羅漢。已跳石便不肯起。天因於上,牽其石,不得令墮。言:卿求菩薩道,我曹悉當從卿解脫。卻後二十劫,卿當得佛道,莫壞善意!中有未得道沙門言:是惡人,不當令在國中;轉書相告。惒須蜜遣人求書,書反言:此好人,而教化開人意。不欲自貢高,但畏惡人墮罪」。

婆須蜜菩薩的傳說,極為古老。『惟曰雜難經』,傳為吳支謙(西元二四〇年頃)譯。這一傳說,變化極大,而古謙的古老傳說,最合於譬喻大師婆須蜜的身分。道安傳說:『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傍通大乘」,顯然與小乘思想有些出入。傳說婆須蜜難阿羅漢經,可解說為:譬喻師難詰阿毘達磨論者。但這一故事,後代是變化了(2)。惒須蜜合會經說,作一卷經,就是造一部論。這部論使當時的學者,都來學習,而引起專心坐禪者的不滿。甚至展轉相告,要把他擯出去。等到世友追究謗書,才和解了事。合會經說而造論,與『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非常適合。因為這部論,確乎多數是依經起論,廣釋佛偈的。婆須蜜自信是菩薩,諸天也說他卻後二十劫成佛。這與道安傳說:婆須蜜於彌勒後成佛,名師子佛相合。師子佛的傳說,又見於『法苑珠林』卷二六(大正五三‧四七七中──四七八中)說:

「有一菩薩比丘,名婆須蜜多。遊行竹園間,緣樹上下,聲如獼猴。或旋三鈴,作那羅戲。……於最後身,次彌勒後,當成阿耨菩提,佛號師子月如來」。

這與『尊婆須蜜所集論序』,可說異曲同工。『序』說是佛世的鬱多羅,『法苑珠林』說是佛世的婆須蜜多;將來次彌勒成佛,名師子(月)佛,其實都指這一位。上面說到,鳩摩羅什Kumārajīva所傳的禪,是譬喻者的禪觀。從這一意義去看,那末僧叡所序述的禪內容,有婆須蜜的禪(3)。『薩婆多部記』中,在迦旃延(尼子Kātyāyaniputra)羅漢以下,吉栗瑟那Krṣṇa羅漢以上,有婆須蜜菩薩(4)。『達摩多羅禪經』所傳的禪,優波崛Upagupta與僧伽羅叉Saṃgharakṣa間,也有婆須蜜。這位婆須蜜,據道安、僧叡等傳說,當然是『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的作者。

婆須蜜菩薩的傳說,古傳都合於譬喻大師的;但傳說中,與阿毘達磨大論師混合了。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就說「六分中初分(品類論)八品,四品是婆須蜜菩薩作」(5)。「菩薩」二字,是龍樹Nāgārjuna原作,還是鳩摩羅什加入的呢?為鳩摩羅什所加,這是極有可能的。因為從西元五世紀起,譬喻大師婆須蜜菩薩,已逐漸為人所淡忘;而傳說的婆須蜜菩薩,被誤作品類論的作者,婆沙四大師的世友了。元魏毘目智仙Vimokṣaprajñāṛṣi譯的『業成就論』(西元五四一年譯),對於『尊者世友所造問論』(奘譯),自以為然的,增譯為「毘婆沙五百羅漢和合眾中,婆修蜜多大德說」(6);這是誤作四大論師之一的世友了。真諦譯『部執異論』,玄奘譯『異部宗輪論』,都增譯「世友大菩薩」一句,但這是古譯『十八部論』所沒有的。婆須蜜菩薩,被傳說為阿毘達磨大論師世友,於是世友自信為菩薩,與「取石跳」,諸天勸勿退證小果的傳說,在『大唐西域記』卷三,就傳說為結集三藏──『大毘婆沙論』結集上座世友了。

婆須蜜菩薩的事跡,我們雖知道得太少,但恢復古代的傳說,確指為大德法救的後學者;『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問論』的作者;有菩薩的傳說,為一位卓越的譬喻大師。他的論典,曾與『發智論』並興於印度。在說一切有部發展與分化的過程中,這位婆須蜜菩薩,應占有重要的一席。

註解:

[註 73.001]『十八部論』(大正四九‧一八中)。

[註 73.002]婆須蜜問難羅漢的故事,『付法藏因緣傳』卷六(大正五〇‧三二〇上),作僧伽難提Saṃghanandin的事。『大唐西域記』卷一〇(大正五一‧九三一中),又作提婆Āryadeva菩薩的事。

[註 73.003]『出三藏記集』卷九「關中出禪經序」(大正五五‧六五上)。

[註 73.004]『出三藏記集』卷一二(大正五五‧八九上──下)。

[註 73.005]『大智度論』卷二(大正二五‧七〇上)。

[註 73.006]『業成就論』(大正三一‧七七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