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廣五蘊論講記-(7)精進

(7)精進

云何精進?謂懈怠對治;善品現前,勤勇為性。謂若被甲、若加行、若無怯弱、若不退轉、若無喜足,是如此義。圓滿成就善法為業。

「懈怠」是一種煩惱心所,拖拖拉拉,打不起精神。嘴巴說要做要做,但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一天推一天,不能夠挺起力量努力前進,這就是懈怠相。所以, 能夠對治這個懈怠,發起一種向上、向善的努力,就叫做精進心所。

我們普通說消極、積極,精進也是積極,不過和世間上講的積極不同。世間上有的人在積極做惡,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拼命在那裡做,這是不對的。佛法講精進,是向上為善的一種努力,向惡走或不想為善的話,佛法叫放逸、懈怠。精進能夠對治懈怠,所以是「懈怠對治」。

「善品現前,勤勇為性。」比方說慚、愧、信、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捨等,這許多都是善品。凡是善心所「善品現前」的時候,一種會推動他努力的、勇猛的去做身善業、口善業的心理作用,叫做精進。所以,精進心有兩點:一點是善的,無論是內心的善心,或者是表現出來的善的行為,這就叫做善品。再者,善心所起來的時候,有一種強有力的力量推動它努力向善去做。

不過,精進也不是拼命的。佛法講的,決定了以後就努力前進,一點一點前進,不會停留下來,不會退下的。從前小的時候都聽過烏龜同兔子賽跑的故事,兔子跑得快,牠看看,烏龜趕不上,就在半路上睡覺了。烏龜爬得慢,牠盡力爬、盡力爬。結果等兔子睜開眼睛一看,糟糕了,烏龜已經到達目的地了。你看烏龜慢,牠是精進的,所以精進並不是跳起來拼命蠻幹,而是決定了以後,一直一直努力前進。我們佛教徒有很多不懂的,發道心,今天要拜多少拜,幾點鐘起來,晚上不睡覺,拼命到幾天再好好睡覺。這是精進嗎?精進是要天天如此,一直前進,貫徹始終。

下面拿打仗做譬喻,分成五個階段,有五句話來形容精進。「謂若被甲、若加行、若無怯弱、若不退轉、若無喜足」,這才叫精進。從前要去戰爭的時候,都要盔甲,頭上戴盔,身上穿甲,箭戟之類的可能射不進來,這叫被甲。這個「被」字,就是「披在身上」的「披」字一樣的。比方要出發去打仗,先準備好,甲披好,刀槍磨鋒利,弓箭預備好,這個階段叫「被甲」。緊接著叫「加行」,加行就前進了。或者是要行軍,或者是夜裡向敵人進攻,要前進。發現敵人的話,不要怕;如果發現敵人就怕,那這場仗就決定不要打了,一定失敗的。打仗是講士氣的,怕的話,那還能打仗嗎?不怕,叫「無怯弱」。真正打仗了,甚至於受了傷,受傷還是不退,非取得勝利不可,這叫「不退轉」。打仗沒有到達最後勝利是靠不住的,不要以為今天勝利就歡喜了,那糟糕了,將來非失敗不可。打仗是要到最後消滅敵人,敵人投降那才成功了,所以不能夠得少為足,「無喜足」。稍微打一點勝仗就歡喜了,這不算是精進的。

我們學佛法,應該要向佛法方面,向種種的善行,向戒、定、慧真正的精進。這裡拿打仗來譬喻精進,就表示學佛法並不容易,和打仗一樣的,不好好精進的話,那都會失敗的。既然要學佛法,就好好學佛法,目的是要來解脫生死的,以這為目的,現在就要進入準備。準備一點資糧,修一點普通的善行,這許多事情,等於出發之前的準備。學佛法講修行,先要對修行有一個瞭解,要持戒,戒是什麼樣子?是那些事情要做?修定,定是怎麼修法的?在沒有修之前要瞭解、準備,這如同「被甲」。被甲以後,那要進行了,無論持戒也好、修定也好、修觀也好,真的修了,這個就是「加行」了,真正的加行,都要精進。修行的時候,有障礙要來了,有些人持戒遇到很多的外緣要來破壞,要使其犯戒,這種外緣來了,就是敵人,看到敵人了。比方修定的人,有的見到很可怕的相,有的看到很好的相,那要「無怯弱」,不要怕。看到什麼可怕的,連魔王也不怕,禪宗講的「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就是無怯弱。相現起來就現起來,不怕。在修行過程當中,有時候稍稍遇到一點障礙、阻止、挫折的時候,就像打仗有時說不定被人砍一刀之類的一樣。一下子犯了小戒了,那就懺悔,不怕,還是要持戒。修定時,稍稍有點不對,有了挫折,還是「不退轉」。修持當中,有時候可能遇到一些境界發生的。接著,持戒持得很好;修定得到了未到定,得到了初禪、達到了初果目標了;修智慧,聞所成慧、思所成慧,到修所成慧,能夠觀察得很純熟了,「無喜足」,不要因此歡喜!以為修得很好了,了不得了,那不成。還沒有達到目的,一歡喜的話,說不定就退下來,又失敗了。

有的人稍微修修定,人家說:「某人修行好啊,見到了佛。」「某人見到了菩薩。」講學問的,講慧學的,其實也沒開悟,不過稍微懂得一點佛法的道理,講給人家聽。「講得好啊!深通佛法。」這麼一來,就有信徒來了。「這個人智慧高啊!」「這個人修行好啊!」「他會放光啊!」這個也磕頭,那個也拜,信徒一大堆。好了,名、利、錢,樣樣來了,很多很多人就在這個地方垮掉了。無論講修行的也好,講慧、講研究學問的也好,都有問題的,所以這沒用的。這個時候,遇到問題,見敵人來了,不要怕,要克服。真正受到了創傷,比方犯了小戒的話,馬上懺悔;定的話,那要調理;有的是真遇到環境不好,要離開。不要在名、利、供養之間,一天到晚搞不了,這還能進步嗎?

最後,得道了,勝利了,達到究竟了生死的目標,如禪宗講的「大休息地」,圓滿了,才可以休息。

所以,精進是從初出發一貫前進,像打仗一樣,不容易的事情。佛用打仗來做譬喻,形容精進在修行過程當中可能的事情,一步一步升一步,叫五種精進:被甲精進、加行精進、無怯弱精進、不退轉精進、無喜足精進。

那麼它有什麼作用呢?「圓滿成就善法為業。」有了精進,善法可以圓滿成就,比方戒、定、慧,究竟圓滿成就,就達到解脫生死的目標。這就是精進的作用,沒有精進,不成。所以佛說精進、不放逸這些,是修行當中非常重要的,沒有這些,隨便做幾天,做什麼東西,那都不會成的。

在我們學佛法的人來講,時間很寶貴。一年一年總是要來的,大家在忙碌當中,每一天還是應該不要忘記,或者對自己,或者對佛法、為佛教,總要有一點點利益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