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佛法是否是自洽的?

討論區:

請問佛法是否是自洽的?

由佛法與邏輯出發,可不可能發生推論出某一行為或某一觀念既合於佛法也不合於佛法的情況?

謝謝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 金剛經

所以根本沒有自不自洽的問題 .

感謝回答

我一直怕有人把這篇當作故意找碴的問題。我想講一下我會有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

前一陣子與幾位一貫道的信眾和一位應該是無特定信仰的人一起聊天。我不是信一貫道的,也不認同他們的信仰裡的一些觀念。他們認為老子提到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因此"殺"是道的一部分,而道與佛法其實是一樣的。岳飛雖殺,但是是盡忠而殺,因此也成神。我不能認同這一點,在座有兩位便告訴我佛陀前世也做過殺。這樣一講,讓我起了查本生故事的念頭。當晚查的結果,似乎本生故事裡提到佛陀的前世做過殺,並不是要說"殺"合於佛法,而是說連佛陀也不能免於因果律。看到這裡心裡稍安。

然而接下來又看到一個本生故事,生經的佛說拘薩羅國烏王經第四十七:

(前略)爾時世尊,明旦著衣持缽,入城分衛。國王波斯匿,有四大臣,拜為四將,合四部兵,欲伐他方小國。於時四臣,遙見世尊與眾僧俱,即詣佛所,稽首足下,退住一面。世尊問之:「諸仁者等,欲何所湊?」諸臣對曰:「王波斯匿,遣臣等行,舉四部兵,欲詣他國攻伐小國。唯然,世尊!我等之身,為此國王,多所興立,及餘眾勞,常畏危命,今當遠行,行當戰鬥,有所攻伐,如是發行。」世尊讚曰:「善哉!善哉!諸賢難及,所作難及,是為報恩,而有反復,設行少有所作不失。汝等之身,受王俸祿,所作當然,此事佳善,為慎儀像,則成正士,報大神恩,則有反復。諸賢聽之!不但今世,為此國王,有所興立,成就功效,所作難及。(後略)」(後略)

此與不殺生似乎是不相容的。征伐難無死傷,但此段經文上竟然有佛陀稱讚即將出征的兵將之語,給我滿大的震撼與疑問。

如果我們把殺代進這個公式:

說是殺,即不是殺,是名殺。

那麼殺生這件事到底合不合於佛法呢?我們要怎麼知道什麼時候的殺是殺,什麼時候的殺不是殺呢?會不會出現戰場上兩軍相殺,兩軍所行都合於佛法,都值得讚許?

另外,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的意思是指佛法的不可說,還是佛法的無常?我們要如何判斷做一件事情會讓我們接近涅盤或更遠離涅盤?

謝謝回答

 

參考《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八》的〈出蜜具經〉(又名〈俱薩國烏王經〉),個人解讀,世尊所讚的是該四臣的忠心,而不是兵伐。有關「殺」,謹引一段文供參考:

 

從大智的契合真理,大悲的隨順世間來說,戒律決非消極的「不」、「不」可以了事﹔必須慈悲方便的能殺,能盜,能淫,能妄,才能完滿的實現。如有人殘害人類──有情,有情因此遭受難堪的苦迫。如不殺這惡人,有情會遭受更大的慘運﹔惡人將造成更大的罪惡,未來會受更大的痛苦。那麼寧可殺這惡人,寧可自己墮地獄,不能讓他作惡而自害害他。這樣,應以慈悲心殺這惡人,這不是殺少數救多數,是普救一切,特別是對於作惡者的憐愍。因為憐愍他,所以要殺他。但願他不作惡業,不墮地獄,即使自己因此落地獄,也毫不猶豫。對於殺害這個人,是道德的,是更高的德行,是自願犧牲的無限慈悲。」(<<佛法概論>>p.254)

 

作了殺業,即使是出於慈心,還是得受報,只是受的可能是輕報,譬如墮地獄可能墮的是拍毬地獄,很快的受完報出來了。善惡還是要分別的。

多聞思版主

感謝回答

我必須誠實地說我不贊同以上佛法概論所說的內容

現在我了解印順所說之佛法並非我所要追求的

所以還是感謝回答

 

印順法師曾在《華雨香雲》p.253提到法師他:「學尚自由,不強人以從己,不飾異以動人。但求相從者,能安心於學,不急功利以漸進云爾。

各人因緣不同,敬讚hsavoir法友的誠實,希望將來有緣再互相切磋。

多聞思版主

希望將來各位還能不吝賜教

謝謝各位的大器大量

 

我想先聲明我希望討論能夠心平氣和及理性。

 

1. 首先,佛法可不可以用邏輯來檢驗?我沒有預設立場也沒有答案。如果可以,那麼訴諸推理的討論便是有意義的,如果不可以,那麼訴諸推理的討論便可以停止。並非吵架,而是訴諸個人感官經驗等等。

 

2. 我認為自洽或不自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雖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這是一個自洽的體系,那麼一個為真的敘述便不能為假,一個假的敘述便不能為真。如果這是一個不自洽的體系,那麼一個真的敘述可能也為假,一個假的敘述可能也為真。我對以上沒有預設立場,兩者皆可以接受,因為我個人愚鈍,沒有答案,所以來請教。(我如果有答案就是來吵架了,絕對不是這樣。)

假設對於佛法來說,敘述可以放進三個集合A,B,C裡。A代表合於佛法的敘述,B代表不合於佛法的敘述,C代表無法證明合或不合的敘述。佛法是不是自洽的?如果是,那麼合於佛法的敘述便不能同時不合於佛法,A,B,C任兩個集合的交集都是一個空集合。撇開C不談,那麼屬於A的便不能屬於B,屬於B的便不能屬於A。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邏輯推理去檢驗一個敘述是在A或B裡。如果不是自洽的,那麼A與B的交集便不是空集合,這個時候,用邏輯推理無法檢驗一個敘述是否合於佛法,因為一個合於佛法的敘述也可能不合於佛法,也就是,在A裡的也可能在B裡。

我對這個問題沒有預設立場,我也可以接受佛法是不自洽的。不過我們會面臨一個問題:假設P是一個依據佛經合於佛法的敘述。那麼,not P也合於佛法。這個時候任何可以判斷合或不合於佛法的敘述都可以合於佛法。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為什麼要修行呢?既然不修行與造諸惡業在這種情況下也合於佛法。

 

3. 名相的問題

非數學的語句用邏輯推理的確要更小心,因為在前提裡的同一個詞若有不同的定義,即使推論的過程無誤,結果也可能是雞同鴨講。因此當我們用邏輯推理的時候,便要相當小心於我們在前提裡所使用的詞是否有同一個定義。例如說,什麼殺才是殺?如果我們在推論的過程當中,一下子把所有的殺生都包括在殺裡,一下子把為解救某一有情置另一有情於死的狀況排除在殺之外,在推理過程中任意改變詞的定義,這樣推理出來的結果其實無效。我也可以接受不執著於弄清詞的定義,不過在這種情況下,訴諸推理的討論也可以停止,如同1.的狀況。

 

4. 雙重標準的問題

如果佛法不能用邏輯推理而得,為什麼要講經呢?"因為經上有云P,(經文合於佛法,)所以P合於佛法。"這本身也是一種邏輯推理。如果又說,此處的P與你說的P不一樣,這本身也是一種名相的討論。那麼什麼時候可以用邏輯,什麼時候不能用邏輯,什麼時候可以討論名相,什麼時候不能討論名相呢?如果是把標準定在"人"的身上,我說可以用邏輯的時候就可以用邏輯,我說不可以用邏輯的時候就不可以用邏輯,我說可以討論名相的時候就可以討論名相,我說不可以討論名相的時候就不可以討論名相,這是一種雙重標準。何況凡人不是佛,如何知道一介凡人所定的標準為真標準?

 

如果不能訴諸推理,那麼我也可以接受,但這一切就會變成推理無用的狀況。我不能接受主張方便的殺是可以的這種說法,但是向任何人解釋都是徒勞,如同任何人向我解釋方便的殺是可以的也是徒勞,因為都對也都不對。我說"印順說得對"也對,我說"印順說得不對"也對。因此,每個人都只要選擇他想相信的相信就可以了。

 

另外,我不相信所有佛經的經文都為真,在要配合國家機器運作宗教才不會被打壓的年代裡,難以保證不會有加油添醋的情況出現。

 

以上是個人愚見。

 

 

hsavoir法友:
 
隨喜你心平氣和及理性的態度,末學也分享一些個人淺見。
 
1. 我個人相信佛法是合於邏輯,也是自洽的。不過在佛法的不同部派或傳承中,的確有矛盾的觀點,這也是後世佛弟子要努力去找出答案的部份。
 
2. 如 KatieSea 法友所言,在生經的佛說拘薩羅國烏王經中,是稱讚他們對國王的心,並不是讚歎殺業與戰爭。

感謝各位賜教

受益良多

謝謝

 

 

若是用邏輯與自洽這樣的科學觀點來討論佛法。那麼,答案其實很簡單。佛法也屬於 哥德爾不完備性 的一部份 。嚴格來說。在這個宇宙裡,並不存在一個系統是完全合乎邏輯與完全自洽的。

再者,如同薛丁格的那隻貓。在你還沒有看那隻貓以前 ,那隻貓的態是活貓與死貓的重疊態。

所以想要討論佛法的邏輯或是自洽的問題。就如同要弄清楚量子力學一樣的不可能。因為我們的本身就是這個不完備系統的一部份 。

繼然是這樣,那我們要學佛法來做甚麼呢 ﹖佛法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不完備的物種,應該以拋開種種執著的心,來面對與生存在這不完備的宇宙裡。如此就可以從因為種種執著而產生的煩惱裡超然解脫。這是解脫道。自己解脫之餘,不要忘了還有許多的眾生不得解脫。我們應該幫助他們,也同樣能夠去認清這個事實而解脫。這是菩薩道。

 

Tom 法友你好, 在我粗淺的了解中, 科學尚不敢說明他們已完全了解宇宙的一切. 而以佛法的角度, 在佛的眼中, 宇宙萬法是圓融無礙. 所以不知你認為「佛法也屬於哥德爾不完備性的一部份」。或是「在這個宇宙裡,並不存在一個系統是完全合乎邏輯與完全自洽的。」是由何而來?

 

您可能沒聽懂我的意思,佛法的本質即是緣起性空。因此,沒有固定的邏輯可以去奉為永恆不變的法則。正因為沒有一個固定的邏輯與不完備性與不確定性,宇宙才能萬法無礙,否則就處處有礙了。不完備性即是緣起性空的另一種表達的方式。佛只是”發現”了這個宇宙的實相,以種種的言詞名相來教導我們這個實相,稱之為佛法。並不是佛”發明”了一個佛法來教導我們。Hsavoir法友以邏輯與自洽的角度來討論自洽的問題,因此我就用科學的論述來回應。

佛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佛法。因此量子力學、不確定性、不完備性等等研究深層物理的論述,也是佛法的一部份,佛法也是這些的一部份。因為沒有分別。唯一的分別只是名相的差異。

一切實,一切不實,一切實非實,一切不實非不實,是諸法之實相。與量子力學、不確定性、不完備性等等的論述,是殊途同歸的同一個實相。或許,我應該是用  哥德爾不完備性  也是包含在  佛法  的一部份。這樣可能就不會引起您的誤會了。

 

你好

 

我想再請教一個問題:如果佛法是用邏輯無法討論的,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學佛法呢?在這種情況下,學佛法與得解脫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假設若學佛法為P,可得解脫之道為Q,

前提一:若學佛法則可得解脫之道(P->Q)

前提二:學佛法(P)

結論:可得解脫之道(Q)

這也是一種邏輯推理。若是邏輯無法討論,那麼不學佛法也可得解脫之道,學佛法也無法得解脫之道,都有可能,這樣為何要學佛法?

 

 

hsavoir 你好,我認同你的看法,佛法應該要符合邏輯,否則人們根本無法進行下一步。 :-)
 
我整理一些心得分享給大家,也請不吝指教:
 
佛法的理論與學習的過程,是需要依靠邏輯,要有合理不矛盾的內容,人們才能理解,也才能更進一步學習。
 
而佛法的體證,或是佛法是不是究竟能達到其所描述的涅槃,那就不是由邏輯與分析可以得到,而是要親自依法去實證才能得知。
 
以上,不只是佛法,其實一般的世間法都是如此。
 
在禪宗有許多特殊的例子,則常可看到許多不合邏輯的故事,我想那可以說是利用不合邏輯的事件來啟發學習者,這中間依然有邏輯可循,與佛法本身是否合乎邏輯並不相妨。
 

 

 

"若是看到有佛法與解脫, 那就是遠離佛法與解脫。"

請問,大家覺得這樣的敍述,應該是用怎樣的邏輯來解? 

 

末學拋磚引玉,分享一下個人淺見。
 
基本上看到這句「若是看到有佛法與解脫,那就是遠離佛法與解脫」,我是會覺得有所問題的。
 
舉一個反證來說明此句的問題:
 
在佛陀初轉法輪時,提出了四聖諦的三轉十二行相。於四聖諦應知、應修、應證。已知四聖諦,也就是看到佛法,其中於滅諦已知者,也是看到了解脫。所以這是佛陀所教導的,又怎麼會是遠離佛法與解脫?因此這說法與佛法教導不同,並不是一個完全成立的說法。
 
然而,此句也是有可能成立的,因為有些人只是自以為看到有佛法與解脫,實際卻是誤解而不知,在這種情況就可能是遠離佛法與解脫,我也相信提出這句話的時機,就是在提醒不要誤解佛法而不知,那是有可能遠離佛法的。

 

 

 

般若法門所開示的重點就是 一切法即是佛法,佛法即是一切法。世間法即是佛法,佛法即是世間法。不是在世間法以外另外有一個獨立存在的佛法 。這樣的敘述方式,應該是表達 世間法 與 佛法 是同一個東西的兩個不同的面。

佛陀初轉法輪時,提出了四聖諦。 心經卻說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這樣的敘述方式,應該是表達 – 在悟解到 三法印 與 第一義 的真理以後,體悟到 “苦” 並沒有實體的存在.,而是自心執著於"樂"所產生相對的虛妄分別顯現。因此,無集可斷、無滅可證、無道可修。進而 認知到 世間法 與 佛法 只是同一個東西的兩個不同的面。如此,就能夠安住於一切世間的事件中,而不需要所謂的 ”解脫”。若是把 世間法與佛法 看成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或是把 苦與離苦解脫 看成是兩個不同的東西。那麼,即使可以從 ”世間法” 裡得到解脫,卻又被 ”佛法” 所縛。在生活中,不斷的去分別甚麼是合乎佛法,甚麼是不合乎佛法,或是如您所說的 有些人只是自以為看到有佛法與解脫,實際卻是誤解而不知。在這種情況就還是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所以說 "若是看到有佛法與解脫, 那就是遠離佛法與解脫。" 應該是成立在上述的情況中。

個人是以為,”佛法” 中不同的法門有不同的邏輯。並不存在一個單一固定的邏輯可以去奉為 “佛法” 的唯一學習與修行標準。可以隨個人的根器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法門來學習,大家都可以方便得 “解脫”。但這也造成了常期以來大乘與小乘、或是不同法門之間的爭辯。佛法不是沒有邏輯,而是有很多的邏輯。這是學習”佛法” 的過程裡最有利的方便,卻也同時造成了最大的盲點。  

 

Tom 您好,我試著由三個角度來回應您的看法。
 
首先,我們知道佛陀在初轉法輪時提出了四聖諦,而且由阿含經亦可得知,在其一生的教導中,四聖諦是極為重要的,聖諦即真實不虛之意。然而,當出現了般若法門,認為無四聖諦之時,我們是否應該檢驗,這種說法是否符合佛說?或者是先認為其符合佛說,然後才下一個結論,說佛法中不同的法門邏輯是不同的?這部份是值得再思考的。
 
在此末學亦要強調,我不是要挑戰般若法門,而是認為人總是要接受一個合理的邏輯,才能有所理解。否則任何一種說法都可自稱是佛說,都自成一種邏輯,那就無需檢驗佛法了。
 
其次,若假設這句是正確的「若是看到有佛法與解脫, 那就是遠離佛法與解脫」,用此來檢驗您提及的般若法門,就會發現般若法門提出了「一切法即是佛法」,這是由般若的角度來看佛法,再依此邏輯「若是看到有佛法與解脫, 那就是遠離佛法與解脫」,那豈不是在說般若法門認為一切法即是佛法,那就是遠離佛法了。
 
反之,若假設這句是正確的「一切法即是佛法,佛法即是一切法」。我們一般的理解,一切就是所有的,沒有例外的。所以若有人提出他看到有佛法與解脫,這也是屬於一切法,依然在佛法的範疇,又如何能遠離佛法?因為一切法皆為佛法,所以根本不可能有遠離佛法的情況發生。如此一來,這句話「若是看到有佛法與解脫, 那就是遠離佛法與解脫」反而是錯誤的了。
 
由上也可看出該句話與般若法門是互相矛盾的。不過這只是用邏輯的方式來討論,不是要針對般若法門質疑,而是想藉此強調在使用這些名相時,要小心他們的前提為何,才不會造成誤解。
 

 

般若法門不是說沒有四聖諦,而是開示在四聖諦以外的解脫方式。

大乘是不是佛說,是另一回事。況且,我們也沒有辦法在這裡去討論,類似這些基本上是不會有答案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已見諦者、或是菩薩們,當然不成問題。只是,對於初學者與初發心者,在佛法學習的過程裡,若是用單一的邏輯思考佛法 ,遇到類似這些不同邏輯之間的矛盾,在沒有適當導引的情況下,很容易的就會選擇退沒。

所以我的重點在於 佛法不是沒有邏輯,而是有很多的邏輯。這是學習”佛法” 的過程裡最有利的方便,卻也同時造成了最大的盲點。 而這個盲點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

您的推論可能要修改為如下的式子:

 

前提一:若學佛法則可得解脫之道(P->Q)

前提二:學佛法(P)

結論: 得解脫之道(Ψ),- 要看個人智慧根性的深淺與精進的程度來決定。

 

因此 ,不學佛法也可得解脫之道,學佛法也無法得解脫之道,都有可能。 這樣的敘述為真 。

I think this board is the proper place to ask you about the activation proccess. My link is not working properly, do you know why it is happening? http://ask.yinshun-edu.org.tw/?e94f1b02cfe638228b4b8097846,

The web page issue has been resolved. Thank you for letting us know.

多聞思版主

 

Tom 你好,你提到「佛法的本質即是緣起性空。」我想這意思就是表示沒有任何的有為法可以脫離這個原則,如果這一描述在佛法中為真,那就表示它就是佛法中不變的法則,這就符合自洽。而這些推論也就符合邏輯。
 
如果你是說「哥德爾不完備性  也是包含在  佛法  的一部份」,那這樣我就更能理解了,謝謝!

我想澄清一下幾點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的第一條定理主要是說,如果有一個自洽的體系,那麼在這個體系內就有為真的敘述是無法證明的,也就是它不是完備的。這並不是說,所有的體系都是不自洽的,也不是說沒有任何一個體系是完全合乎邏輯的。這也就是我當初設了三個集合,A,B,C的原因:A代表合於佛法的敘述,B代表不合於佛法的敘述,C代表無法證明合或不合的敘述。C可以是空集合,可以不是,這是預留給萬一佛法是不完備的體系的情況之下使用的。

 

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無法說明量子力學到底是自洽或是不自洽,也就是對量子力學的"自洽的可能"其實無礙,因為哥德爾不完備定理並未要求一個體系一定要在完備與自洽裡選一個。

 

假設我們在一個不完備的體系裡,這並無礙於我們去檢查這個體系是否自洽,也無礙於這個體系的自洽的可能性,就好像雖然我不知道我測量某個質點之前它在空間何處,但波函數與它的共軛的乘積,不管在測量前與測量後,對所有空間的積分的值都是1一樣。

 

 

其實,一切的重點都在於,所謂的邏輯,就是 不是1就是0。可是,量子的疊加態(Superposition) 卻不是這麼回事。如果量子力學是正確的,那麼這個宇宙就不存在固定的一個邏輯。而是許多許多的邏輯。佛法的論述是 - 如果我們看待事件是以單一的邏輯思維的話,我們必然的會陷入煩惱。如果我們是用量子思維的話,我們即可以解脫。在佛法裡,尤其是在般若法門裡,輾轉反覆相似的論述不計其數。

我之所以舉出這些深層物理的論點,是因為佛法的本質即是教導我們去體悟諸法之實相。只是我在大部份的經書裡,發現到佛法的實相論述與目前先進物理學的實相論述非常的相似。因此我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並不是完全去代入。 況且,這裡是佛法研究網站,我們還是不要佔用太多的篇幅在物理上比較好。

我是缘起正见的拥护者,现在很想知道如何用缘起来解释量子理论上的一些现象,如唯识真常解释成一切乃唯心所现,当观察时是一种状态,再度观察时又是另外一种状态等等。好像量子的世界只与心有关了!我们应该如何来破它?非常感谢你们!

修習佛法並不是要我們去“破” 它,而是要我們去接受與安住它。

這個問題牽涉太多的論述。建議您詳讀 首愣嚴經 與 印順導師攝大乘論講記。裏面有非常詳細與量子論相同的論述。以下僅舉其中一,二例:

 

首愣嚴經–

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Quantum Theory-

Consciousness causes collapse, an observer observing a quantum superposition will turn into a superposition of different observers seeing different things.

 

 

 

 

印順導師攝大乘論講記–

由阿賴耶識為種子,生起雜染諸法的現行,這就是「阿賴耶識為雜染諸法因」;在同一時間,雜染諸法的現行,又熏成賴耶識中的種子,那又是「雜染諸法亦為阿賴耶識因」了。這本識與轉識更互為因的關係,不能說它是異時的。所以唯識家「唯」從這本識種子與轉識互相為因的關係上,「安立因緣」的道理。

Quantum Theory -

The consciousness causes collapse . consciousness and objects are "entangled" (本識與轉識更互為因) and cannot be considered separate.

 

 

「阿賴耶識」為諸法的因緣性,「依止」賴耶中各各不同的諸法因性的存在,所以有種種「諸法生起」。假若說宇宙間唯有一法為因,那就無法說明這現實種種法的差別現象。阿賴耶不這樣,它在無始以來,就受種種諸法的熏習,所以能為種種法自性現起的緣性。它能「為緣性」,所以「能分別」,就是能現起各各不同的「種種自性」。

Quantum Theory -

The memories (熏習) of the observer splits at every measurement, leading (為緣性) to the subjective appearance of collapse.

 

不知道您能不能帮我介绍哪些关于量子理论和缘起相关的文章,

首愣嚴經 與 印順導師攝大乘論 應該夠您思維很長一段時間的了 .

上篇回應漏了一段很重要的文句 , 在此補貼 .

 

 

印順導師 攝大乘論講記–

妄心所取的對象叫做義;在我們看,義是離心以外實有的,實際上它根本沒有獨立的自體,不過在分別心上現起這似境的影像罷了。所以外境不是客觀的存在,而是內心妄現的影像。像我們在五蘊和合上,妄執有我,這我就是毫無自體,唯是妄心倒計的義。這義,是無所有的,它是以虛妄分別心為依而顯現的,所以論說:「是無所有非真實義顯現所依」。這為非真實境相所依的,就是唯識為性的「依他起相」。因此,我們知道:依他起相是賴耶種子所生,是虛妄分別為自性,是非真實義的所依。

Quantum Theory -

Objective reality simply does not exist beyond the mind of the observer.

Reality in a dynamic universe is non-objective 。Consciousness is the only  reality.

谢谢您给我的提示,但我想了解的不是用自性缘起来解释,而是印顺导师的中观

正见缘起,比如说量子的疊加態和那只猫的“生和死”就是无常法则的一种展现

。也就是性空才能成立疊加態,正是万法无性所以才有不“生”不“死”的猫疊

加態存在。反过来证明了量子理论的正确性。而为什么在微观粒子的活动中这些

不符合宏观世界的现象。如不确定性的,观察前可是一种疊加状态,观察后是一

确定状态。其实还是不确定的。那么观察也是一种因缘,因缘发生了变化,结果

也会变。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很希望有这方面的文章做指导。

 

基本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說他完全瞭解了 量子力學。我們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或許, 我們只不過是處於宇宙裡的一個微塵裡的微塵。是沒有辦法去碰觸,或是理解這萬物最深層的道理的。般若法門所開示的就是,我們只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這樣的不可思議的存在,一切的一切都是緣起性空、如幻如化的存在。 如此,我們處於一切的事件中,就能自在的安住。 不會因為執著於本來就是無常幻化的諸法,而自尋煩惱與纏縛。一旦自己能夠解脫於因為不正確的認知 (無明) ,執著實有諸法,而產生的纏縛以後。不要忘了去幫助其他的人們,能以同樣的智慧去解脫 。這才是佛法的本意 。

 

市面上有關量子力學的書籍很多,但在這裡不方便介紹給您。 是因為每個人對於看到的論點,所產生的理解與認知會有所不同。若是無意中誤導您對於佛法產生了不正確的聯結。那就失去這個佛法討論平台的本意了。 所以可能要您自己去發掘了 。

非常感谢您的回答,我是一个佛法的初学者,在学佛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到印顺法师中观的正见,能够向您们这些缘起正见的善知识学习,我觉得非常的幸运!很希望未来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目前我在学习体方法师的教程,但感觉有问题的时候,很难找到缘起正见的善知识的指导!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困扰!和您们联系又不大方便。我留下我的email wangyishu888_@126.com.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指导我!谢谢!

初學佛者,最好從基礎的「內明」(佛法)下一番苦功夫,多多閱讀聞思,如印順導師所指引的,若能於「佛教的共法」及「佛法史觀」有基本的認識,則能「得佛法全貌之大要」。

 「得佛法大要」之後→深入(中觀等)→最後才旁通世學(量子物理等「外明」),如此對於行者菩提之路,將可減少迂迴之苦。

 若沒有「佛教的共法」及「佛法史觀」的基本認識,要深入中觀也是不容易的,導師曾在《性空學探源》表示:

「性空」,根原於阿含經,孕育於部派的(廣義的)阿毘曇論;大乘空相應經,開始發展出雄渾博大的深觀;聖龍樹承受了初期大乘,主要是《般若經》的「大分深義」,直探阿含經的本義,抉擇阿毘曇,樹立中道的性空(唯名)論。所以,不讀大乘空相應經與《中論》,難於如實悟解性空的真義;不上尋阿含與毘曇,也就不能知性空的源遠流長,不知性空的緣起中道,確為根本佛教的心髓(<<性空學探源>>p.1 ~ p.2)

  建議您或許可以參考導師指導的修學次第,筆者在本中心寫有一篇心得分享︰〈研讀佛法最優先次第──「得要」(建構修學佛法經緯圖)〉,請連結本中心以下網頁︰http://ask.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168

 

至於初學者研讀《妙雲集》的次第及書目建議,請參考本中心以下網頁︰

http://ask.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554

 筆者與體方法師有法誼互動,二年前去北京參加座談會時,也曾與您們的師兄弟有過佛法的切磋,未來您若有基礎佛法(暫時不談「外明」)的問題,歡迎以「實際個案」來討論。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

非常感谢您们的指导,我一定好好的按您们提供的次第去学习!

此法甚深難見難覺。不可尋思。過尋思境微妙沖寂。聰敏智者之所能知。非諸世間卒能信受。謂深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如來應正等覺所證無上正等菩提。諸天子。如是無上正等菩提。無能證非所證。無證處無證時。諸天子。此法深妙不二現行。非諸世間所能比度。

- 大般若經 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二 


 

導師於《佛法概論》p.255所說「為了慈悲的救護,菩薩可以不問所受的戒而殺、盜、淫、妄。這樣的犯戒,是合理的持戒,是究竟的持戒,所以說:「有犯戒成尸羅波羅蜜,謂菩薩教化眾生,不自觀戒」。導師乃是依據大乘經論,解說「菩薩戒」的內涵,請參考以下所引(或參考太虛大師的〈瑜伽菩薩戒本講義〉):

 

《清淨毘尼方廣經》(鳩摩羅什譯)卷1:「若菩薩多益一切眾生不自觀戒。如是毀戒,名尸波羅蜜」(CBETA, T24, no. 1489, p. 1079, c7-9)

 

《瑜伽師地論》(玄奘譯)之〈本地分中菩薩地

 《瑜伽師地論》卷41〈10戒品〉:「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善權方便為利他故。於諸性罪少分現行。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謂如菩薩見劫盜賊為貪財故欲殺多生。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見是事已發心思惟。我若斷彼惡眾生命墮那落迦。如其不斷。無間業成當受大苦。我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是菩薩意樂思惟。於彼眾生或以善心或無記心。知此事已為當來故深生慚愧。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又如菩薩見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惡於諸有情無有慈愍專行逼惱。菩薩見已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若廢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CBETA, T30, no. 1579, p. 517, b6-21)

 

《菩薩戒本》(玄奘譯)

《菩薩戒本》卷1:「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善權方便為利他故。於諸性罪少分現行。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謂如菩薩見惡劫賊。為貪財故欲殺多生。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見是事已發心思惟我若斷彼惡眾生命。墮那落迦。如其不斷。無間業成。當受大苦。我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是菩薩意樂思惟。於彼眾生或以善心或無記心。知此事已。為當來故深生慚愧。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惡。於諸有情無有慈愍專行逼惱。菩薩見已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若廢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CBETA, T24, no. 1501, p. 1112, a3-18)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

如果能說出不贊同的觀點

讓大家理解

甚至討論

那會更好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的解讀,個人認為應該與殺不殺無關,試想,從地球上的自然災難,到宇宙裡的星球,甚至整個星系的毀滅 ,假使是有一個 “天地” 在主宰生滅的話 ,祂們是可以說是不仁而沒有慈悲的殺了無數的生靈 。然而這些事件無關仁與不仁,或是慈悲或不慈悲 , 而是因為一連串的自然因果所引起的事件 。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卻與佛法的本質論點有關。因為一切都是無自性緣起的生滅。沒有一個絕對的生滅法則,所以是空性的。

緣起與無常,是宇宙的本質。緣起與無常就是佛法。 所以說一切法即是佛法,並非在世間的事件以外,另外存在一個佛的法則。

道德經的開場不就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其實這與   說是N,即不是N,是名N  是一樣的公式 。N 是名詞,代表的是世間一切的名相。而這個名相往往都是由人來定義的,因此並不具有其絕對必要存在性。這個公式是教人們不要執著在名相的分別裡,就可以解脫自在而得涅槃。而這個“涅槃”,也同樣是名詞。不是事件之外另有一個 “涅槃” 可以去接近或是遠離,若是脫離了虛妄的名相去看待一切的事件,一切的事件的本身即是涅槃。

不是有一個 “天地” 把我們當芻狗,是我們自己本來就是芻狗。 這即是涅槃 !

   

一点看法:

人的认识不完善 有先天的缺陷

从有到无 有分别到无分别

乃是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