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諸法無自性的心得分享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路人

回答 諸法從緣生,緣生法當中無自性。這個無自性是指無恆常自性。而非無自性。即具自主性,但同時具有相續性,於相續中變動而無法保持同一,所以說諸法無恆常自性。

一、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佛為阿難說:緣起義甚深——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無常空無我,惟世俗假有。」(《成佛之道》,p.201)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緣起空寂性,義倍復甚深。」(《成佛之道》,p.207)

緣起

流轉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生滅

無常空無我

惟世俗假有

時間:無常

空間:無我

法住

緣起

還滅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不生滅

空寂性

當體:無生

涅槃

因為

緣起   生滅    無常(性)、無我(性)    空(性空或空性)

緣起   不生滅    無生 (性)                 空

故 

緣起   生滅    =  空

緣起   不生滅  =  空

所以

緣起 =  空

生滅 = 不生滅

二、依俗得真諦依真得解脫

(此部分後說,請先消化如上所說。又我不是這裡的老師,雖然我在大學兼課教授法律)

林文亮

大德提及

二、依俗得真諦依真得解脫

(此部分後說,請先消化如上所說。又我不是這裡的老師,雖然我在大學兼課教授法律)

回答 我理解文中提及空間是指諸法而不是空間。諸法包括一切現象,可能意含比空間更廣。空寂性有更明確解釋?不然與佛法裡寂滅是同義?無生或類似無生法義是同一意思?還是另有意含,可以補充一下無生定義?生滅等於不生滅,是講同一部份還是不同部份的比較,我理解是指性(不生滅) 相(生滅)。所以對等是指性上同一?謝謝指正。

回答 補充 消化了一下。理解四句,此生故彼生到此滅故彼滅,覺得都屬於流轉部份,是屬於生滅法。還滅是指離開了 相 上四句,而證到空寂和無生,請老師指正。

「世間正見」可分為四種:一、正見有善有惡,二、正見有業有報,三、正見有前生有後世,四、正見有凡夫有聖人。(整理自成佛之道)

請問導師整理的四項世間正見,不知您讀後有何感覺與心得?是否認同?可有疑義?

 

林文亮

大德提及

「世間正見」可分為四種:一、正見有善有惡,二、正見有業有報,三、正見有前生有後世,四、正見有凡夫有聖人。(整理自成佛之道)

請問導師整理的四項世間正見,不知您讀後有何感覺與心得?是否認同?可有疑義?

導師原文未有時間全閱,就末學體會,我覺這個正見是相對出世間而言。表述了某種過渡,由世間成就出世間,最終還是要消解這些相對性。但世間法是基礎,不由這裡開始,我們貪快也無法直入出世間的門路。請老師指正。

補充 正見有兩個意含,作為方向,用比喻講,我們要游到彼岸,我們只要清楚這個目的地,就可以一直游過去,而不用理會邊界。作為條件,用比喻講,我們要到的目的地不明確,正見讓我們對於每一刻的狀態保持正念,而對邊界有正確的觀念,每一步就會依於正見得到正思維,最後得到正確的每一步。前者是出世間正見。後者是世間正見。請指正。

 過去有人。癡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焰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頭河。既至河所對視不飲。傍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愚人答言。君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

有一個人,口很渴想要喝水,他看到前面有條河,趕緊跑過去,但是到了河邊,卻又不喝。別人問他:「你不是口渴嗎,這裡有水,怎麼不喝呢?」    他說:「河水那麼多,我怎麼喝得完呢?所以我就不喝了。」

難得能遇正法,怎能不捨一切拼命向學。

對出世正見、世間正見等,均能遲至不前無動於衷乎?可惜可惜。

林文亮

大德提及

有一個人,口很渴想要喝水,他看到前面有條河,趕緊跑過去,但是到了河邊,卻又不喝。別人問他:「你不是口渴嗎,這裡有水,怎麼不喝呢?」    他說:「河水那麼多,我怎麼喝得完呢?所以我就不喝了。」

難得能遇正法,怎能不捨一切拼命向學。

對出世正見、世間正見等,均能遲至不前無動於衷乎?可惜可惜。

回答 有的人會擔心其他人是否解渴了,有的人在乎自己是否解渴了,正見,是中道,沒有慈心,河水就一直是河水。慈心把河水成為雨露,落到有需要的人身上。同修共勉。

回答 諸法從緣生,緣生法當中無自性。這個無自性是指無恆常自性。而非無自性。即具自主性,但同時具有相續性,於相續中變動而無法保持同一,所以說諸法無恆常自性。

《大寶積經 》以見諸法無自性故。見法非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緣起之法都無自性。若法無自性無所有。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若無自性是名無法
-------------------------------------------------------------------

無自性」是在說明【諸法 不存在】這個事實

《大方等大集經》
一切凡夫無明覆。 常為四倒所圍繞
於無法中作法想。 於無物中作物想
 
《入楞伽經》眾生妄分別。 無物而見物

 

汝言:

『1.

2.「無自性」是在說明【諸法 不存在】這個事實』云云

均是大錯誤大邪見。

林文亮

大德提及

「無自性」是在說明【諸法 不存在】這個事實

《大方等大集經》
一切凡夫無明覆。 常為四倒所圍繞
於無法中作法想。 於無物中作物想

回答 同意。諸法不存在的觀念,而對於無自性的意含,不是根本無,而是假有。假有的必依於真實的。依於實有,構成前後相續的,同時是眾緣和合的。此和合及相續,即假有的,可以說是無自性(無恆常自性)。
中論卷四觀四諦品之說,一切事物無固定不變之本性(即實體、自性),為無生無滅之空;了知此等空無之理,是為第一義諦。所依據無固定不變本性之義含,即變動同時是相續的,非無自性,而是無恆常自性。請指正。

非無自性,而是無恆常自性。請指正

佛經明明說「無自性」.你卻一直說 不是無自性
難不成 佛經寫無自性只是戲論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一切法皆無自性無性

「無自性」就是「無性」
清清楚楚指
沒有自性

舉例來說,
世間萬物 就像
虛擬遊戲中的人事物
你如果把眼罩拿掉,那些人事物 瞬間消失
無自性」就是在指 這種虛假不實性質的人事物

一旦你證菩提,世間萬物都會消失,這就是「無自性」所要傳達的意思

《父子合集經》一切世間法 皆無自性 非真實

大德提及

舉例來說,
世間萬物 就像虛擬遊戲中的人事物
你如果把眼罩拿掉,那些人事物 瞬間消失
「無自性」就是在指 這種虛假不實性質的人事物

一旦你證菩提,世間萬物都會消失,這就是「無自性」所要傳達的意思

回答 無恆常自性,表述的是具有相續性,同時具變動性的意含。是依佛經解釋,相信之後才引述,無恆常自性,同樣可以表述諸法的虛假不實,非實存(非不存在) 的意含。
為何不接納無自性意含,諸法現象,皆有不同的相貌與作用,而它們都是生滅無常。這一點若果有共識,名相的爭辯反而不重要。請指正。

回答 無恆常自性,表述的是具有相續性,同時具變動性的意含。是依佛經解釋,相信之後才引述,無恆常自性,同樣可以表述諸法的虛假不實,非實存(非不存在) 的意含。 為何不接納無自性意含,諸法現象,皆有不同的相貌與作用,而它們都是生滅無常。這一點若果有共識,名相的爭辯反而不重要。請指正。

佛經根本沒有「無恆常自性」這種說法
佛經只有:無自性, 無性, 空性, 性空  四種不同說法.但意思相同
「無自性」意思等同「空性.性空」

依照佛經的經義來看,「非真實」3字含有「不存在」的意思,
佛經說「無諸法.無物」,這已清楚表達「不存在」的意思

非真實」與「不存在」應該是根據不同場合在使用
1. 當眾生把萬物視為真實存在時,佛陀這時不會直接說「萬物不存在」。
因為這與眾生眼前所見 不符。為了緩和衝擊,佛陀只會說「這一切都不是真實
2. 當用來陳述真相時,佛陀會說「無諸法.無萬法」。表示 萬物在實相界不存在的

不論是「非真實存在」或「不存在」,都離不開這個事實:
【實相界 是空無一物】

《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 》不見物故。名見如來。
《佛説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見無有物 名見如來。

 

大德提及

佛經根本沒有「無恆常自性」這種
「無自性」意思等同「空性.性空」

依照佛經的經義來看,「非真實」3字含有「不存在」的意思,
佛經說「無諸法.無物」,這已清楚表達「不存在」的意思

回答 若果認同諸法相續生滅和變動性,則名相並不重要,它是幫助我們,而不是增加障礙。

回答 不存在,由空性角度講,是正確。從諸法相講,它不是完全的不存在。而是表述假有的存在方式。

回答 不存在,由空性角度講,是正確。從諸法相講,它不是完全的不存在。而是表述假有的存在方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因縁所生 無有生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雖一切法
從因緣生。而無所生

諸法相 就是指,從因緣出生的一切萬法.森羅萬相
佛經說,這些從因緣出生的萬法.森羅萬相 事實上都無所出生

(無所出生=不存在)

所以,不論是從性空角度,或從緣起法角度看,萬法都是「不存在」
-------------------------------------------------------------

根本沒有「假有的存在」這種事
眾生認為萬法真實存在,這是來自眾生自己的妄見
而不是有一個「假有的存在」存在於世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如人目有瞖.妄見空中花

如汝所言:『

1.

2.無自性」是在說明【諸法 不存在】這個事實』云云

此是「斷見」,緣起正見不如是說。

林文亮

1.諸法無自性=無諸法
2.「無自性」是在說明【諸法 不存在】這個事實』云云 ---------------------------------------------

此是「斷見」,緣起正見不如是說。

《大乘入楞伽經》真實中無物
《入楞伽經》 第一義
無物
《大方等大集經》第一義者謂無諸法

無物.無諸法」都是佛經寫的
佛經不會教你「斷見」的東西

是你自己搞錯了「斷見」的意思
-----------------------------------

無物 無諸法 是斷見。為何「無我」不是斷見?
不能雙重標準
 

汝所「持」這一見真是高超,高入雲霄。甚至高過舍利阿兄,佩服佩服,驚嘆驚嘆。

林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