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並非在否定「我」的存在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涅檕之樂

《雜阿含經 76》彼一切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當作是觀。

【相應部 22相應 118經】(莊春江)
比丘們!色應該以正確之慧 被這樣如實看作『
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
你們認為受想行識『
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嗎? 不,大德!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的英文佛經翻譯:
This is not mine
this is not what I am
this is not my atta (here meaning: owned by me)

http://victorsway.eu/buddhism/budh-sutta/atta.htm
----------------------------------------------------------------

從【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的中文和英文語義 來看,
這句話 根本沒有在否定「」的存在
這句話 只是在說:五蘊 並不是我原本的我 This is not what I am

很多人將「無我」解讀為 是在否定「」的存在,這完全是錯解經義
五蘊 不是我原本的我。這樣的語義 透露:有一個「原本的我

原來佛經是在告訴我們:
1. 五蘊不是「真實的我This is not what I am
2. 經過修行 才能找回「真實的我

 

南傳《彌蘭王問經》第四 涅槃雜苦耶之問
「尊者那先!
涅槃一向是樂耶?或雜苦耶?」
「大王!涅槃
一向是樂 而不雜苦。」

《增一阿含經 18》
世尊告難陀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涅槃者最是快樂

 

佛經說「涅槃一向是樂」
是誰在涅槃中享樂?
當然是「真實我

 

「你好」,不,是「我好」,「無我中的『真我』」『真好』。

「彌蘭陀王」,喔不,是「真實涅槃之樂」。

「真我」「真涅槃」「真樂」。

佛都「........」。

林文亮

大德,您的推論過當了,佛陀用各種方式強調無我,怎麼可能會故意藏著有真實我而不說明呢?若真有真實我,佛陀早就明說了,何必藏在話語中,等待幾千年後的人去發掘?

佛陀強調無我,可不是只有您看到的句子,像增壹阿含經中的說明,也是常看到的,一切法無我,也是三法印之一。

《增壹阿含經》

一切行無常,是謂初法本,當念修行。
一切行苦,是謂第二法本,當共思惟。
一切法無我,此第三法本,當共思惟。
滅盡為涅槃,是謂第四法本,當共思惟。

佛陀用各種方式強調無我,怎麼可能會故意藏著有真實我而不說明呢?若真有真實我,佛陀早就明說了,何必藏在話語中,等待幾千年後的人去發掘?

南傳《長部 27.9》
如來之同義語,即
法身、梵身、法體、梵體。

南傳《小部 譬喻經 14.137》
如玉
礦山,喻法身光明,他物無能穢,誰見不起信。
------------------------------------------

法身 就是「真實我」
若能找回「真實我」,就像「
如玉礦山」,從礦山挖出寶玉

 

南傳有「如來之同義語,即法身」

但南傳並沒有「法身就是真實我」,南傳可沒有這種教導。

別忘了我有提出佛陀的教導是「一切法無我」,難道如來或法身是不屬於一切法嗎?

佛陀的教導是「一切法無我」,難道如來法身是不屬於一切法嗎?

《雜阿含經 76》無我者則無常。無常者則是苦。

佛經說,無我無常
如果如來法身無我,那麼,如來法身 豈不就是無常?

故,佛陀說「一切法無我」,這「一切法」不包含如來法身 在內
「一切法」是指:
有為法

《雜阿含經 卷第五十(1356)》
云何名為常。 常者唯涅槃
云何為
無常。 謂諸有為法

大德,您又再次自行猜想佛法,推論出不符合經典的論述了。

你有看到任何經典說「一切法」指「有為法.有漏法」嗎?若沒有經證,只是靠自行推論,那是很危險的,因為你的推論並不是百分之百完美,就可能用錯誤的結論取代佛法,進而推論出更多錯誤的結論,導至你建構的佛法都是在錯誤的基礎上。

一切法含攝有為法與無為法,這幾乎是諸宗共論了。

《雜阿含經》卷31:「若諸世間眾生所作,彼一切皆依於地而得建立;如是一切法,有為、無為,離貪欲法最為第一」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4〈句義品 12〉:「佛告須菩提:「一切法者,善法不善法、記法無記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共法不共法。須菩提!是名一切法。」
 
《入楞伽經》卷8〈剎那品 14〉:「一切法一切法者,所謂善法不善法,有為法無為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內法外法。」
 
《大智度論》卷11〈序品 1〉:「二法攝一切法:色法、無色法,可見法、不可見法,有對法、無對法,有漏、無漏,有為、無為,心相應、心不相應」
 

一切法含攝有為法無為法,這幾乎是諸宗共論了。

《大智度論》卷11〈序品 1〉:
二法一切法:色法、無色法,可見法、不可見法,有對法、無對法,有漏、無漏,有為、無為,心相應、心不相應」

《雜阿含經 卷第十三(321)》
云何為 
一切法 
佛告婆羅門。
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名為一切法

《雜阿含經 273》
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縁 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倶生受想思。 諸法無我  無常
 

對於「一切法」的解釋 有很多方式。
你要取一個適合你的來用

於雜阿含經中,佛陀所指的「諸法無我」是在指:
眼耳鼻舌身意 生「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這件事
佛陀說 這樣的「諸法」都是無我 無常

這樣的「一切法」當然不可能包含無為法(如來法身)
因為如來法身 是「我」,是「」。而不是「無我.無常」

《佛說法集經》
 
一切法 者。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

 

 

對於「一切法」的解釋 有很多方式。
你要取一個適合你的來用

佛陀說的一切法只有一種,就是十二入處所攝諸法。先前所列的一切,皆在十二入處的範圍,若你認為還有不同的版本,就是佛陀所說的「此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癡惑。
 
十二入處,正是包含了有為法與無為法,先前所列諸經與論,都是一致的。你認為一切法只包含有為法,你能舉出經證嗎?我看都只是你的推論,但你的推論是有問題的,也不符合已知的經教。
 
《雜阿含經》卷13:佛告婆羅門:「一切者,謂十二入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一切。若復說言此非一切,沙門瞿曇所說一切,我今捨,別立餘一切者,彼但有言說,問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雜阿含經》卷13:佛告婆羅門:「眼及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名為一切法。若復有言此非一切法,沙門瞿曇所說一切法,我今捨,更立一切法者,此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癡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這樣的「一切法」當然不可能包含無為法(如來法身)
因為如來法身 是「我」,是「」。而不是「無我.無常」
一開始你是想證明如來法身是我,我才舉出經文中指一切法無我。
 
結果你現在想證明一切法不可能包含無為法,所用的理由竟是因為如來法身是我。
 
拿還沒有證明的結論當成你的證據,你看不出你陷入循環論證了嗎?

佛陀說的一切法只有一種,就是十二入處所攝諸法。

一切法」的意思 當然只有一種
我先前只說「一切法」的解釋方式有多種。我並沒有說「一切法」的意思有很多種

你其實並沒有看懂 你自己所引用的經文 在講什麼
我不想花時間解釋,所以我引用另一種「一切法」的解釋,來說明「一切法」並不包含無為法

 

十二入處,正是包含了有為法無為法

你說「12入處」包含有為法無為法。這種說法 錯得離譜
你應該先搞清楚有為法無為法的區別

「有為法」從因緣生。有生有滅。是無常
「無為法」不從因緣生。無生無滅。是

12入處」皆從因緣生 有生有滅。這說明「12入處」都是有為法

《大智度論》
有為法
因緣生不實。無為法不從因緣生故應

有為法 從因緣生,這點並沒有錯,但你提出這個觀點,與一切法含攝無為法並沒有衝突。

既然一切法只有一種,那我再貼一次

《雜阿含經》卷31:「若諸世間眾生所作,彼一切皆依於地而得建立;如是一切法,有為、無為,離貪欲法最為第一」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4〈句義品 12〉:「佛告須菩提:「一切法者,善法不善法、記法無記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共法不共法。須菩提!是名一切法。」
 
《入楞伽經》卷8〈剎那品 14〉:「一切法一切法者,所謂善法不善法,有為法無為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內法外法。」
 
《大智度論》卷11〈序品 1〉:「二法攝一切法:色法、無色法,可見法、不可見法,有對法、無對法,有漏、無漏,有為、無為,心相應、心不相應」

這些經論,都是用各種方式來解釋一切法,但不管哪一種,都指出一切法是含攝有為、無為有漏、無漏世間、出世間。這些都是白紙黑字再明白不過的教導,是你自己看不懂,也無法解釋。

或許你誤以為這些都是因緣生,所以都是有為法。那你就猜錯了,一切法並不是全部都因緣生,所以一切法才會含攝無為法、出世間法、無漏法,否則怎麼能稱為「一切」。

這些經論,都是用各種方式來解釋一切法,但不管哪一種,都指出一切法是含攝有為、無為。有漏、無漏。世間、出世間。這些都是白紙黑字再明白不過的教導,是你自己看不懂,也無法解釋。

你沒看懂那些經論。我暫不解釋原因

佛陀說「諸法皆」。「諸法」是指:有為 有漏

「諸法」並不是指:無為 無漏
因為佛經說 無為法不空。是真實有
所以你要搞清楚:「一切法」並不包含 無為法

《大方廣佛華嚴經》此解脫者體性不空。一切法身等無二故。

《央掘魔羅經》
如來真解脫。
不空亦如是
出離一切過。 故說解脫空

如來實不空。 離一切煩惱

《占察善惡業報經》
說彼
法體為畢竟空 無所有...盡畢竟無有一相而可空者。以唯有真實故即為不空

 

《方廣大莊嚴經》諸法體性皆空
《大方廣佛華嚴經》此解脫者體性不空

從上面兩句經文,你就要看懂了
「諸法」並不是指 無為法
因為 無為法體性不空.而不是體性空

註:解脫者 指 無為法

 

註:解脫者 指 無為法

大德又在自己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這都是過度推論了。誰又能證明解脫者是指無為法,我從來沒聽過有這種詮釋方式的。

有太多的經文,不管經或論、不管大小乘、也不管南北傳,都有太多經證了。經中都指出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

大德卻都故意假裝看不到,只是一味用自行註解、推論、斷章取義的方式想證明一切法只包含有為法,這實在很可笑。如果經中真有這種的教導,就直接拿出經文來證明,而不是用盡各種曲折的方式。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6〈菩薩品 12〉: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一切法?而勸諸菩薩摩訶薩於此一切法,皆無所有,無礙無著,應學應知?」
 
佛告善現:「一切法者,謂善法非善法、有記法無記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共法不共法。善現!是名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於此一切法,皆無所有,無礙無著,應學應知。」

有太多的經文,不管經或論、不管大小乘、也不管南北傳,都有太多經證了。經中都指出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一切法而起。虚假而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
一切法因緣

佛經很清楚說,「一切法」從因緣
無為法不從因緣生,所以「一切法」當然不是指無為法

而且無為法真實有。並不是虛假有

你應該從義理去理解佛法,而不是一再 望字生義。
 

你引用經文時,建議看一下前後文,例如你引此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0:「時,有情類或聞如來說一切法從因緣生,或聞說蘊,或聞說界,或聞說處,或聞說苦,或聞說集,或聞說滅,或聞說道,或有聞說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或有聞說寂止、妙觀,或有聞說諸聲聞法,或有聞說諸獨覺法,或有聞說諸菩薩法。」
 
這裡只是在舉例眾生聽聞佛陀所說的各種法,此處並沒有為一切法下任何定義啊。如果你用自己的推論,卻得到與經文相異的結果,也許是你對經文斷章取義,也許是你的推論不夠嚴謹,總之若得到與經文相異的結論,可千萬小心抉擇,不要以為你是對的,佛陀是錯的。
 
這裡我整理了近五十則經論,是關於一切法攝無為法的明確經證,您可以參考看看:
 

這裡我整理了近五十則經論,是關於一切法攝無為法的明確經證,您可以參考看看:

你實在有夠好笑
你自己引述經文 打你自己嘴巴。你完全不自覺

《大智度論》二法一切法

「二法」就是有為法
「無二法」則是 無為法

顯然你完全看不懂 你自己所引述的經文
 

如果你看不懂經文,我也懶得解說了,至少別人看的懂,不會被你誤導就好。

《肇論》卷1:「經曰:「二法,攝一切法。」」(CBETA, T45, no. 1858, p. 159, a15)
 
說明一下,這裡的「無二法」可不是你說的無為法,如果無二法是無為法,那就換你被打臉了,所以你不用擔心怎麼變成無為法攝一切法。
 
這裡的有、無二法正是指有為法和無為法等二法。若你的角度去解釋,根本解釋不通。
 
《大智度論》卷53〈無生品 26〉:「佛經說二法攝一切法若有為若無為。生者有為,無生者無為。今須菩提離此二法,云何當說得道事」
 
先前你說二法是對立二法,那還算對,現在說卻改口,不知二法是底下種種二法,我明明有貼文,你卻只斷章取義,自行曲解二法之義,真的不知是不懂還是故意的?
 
《大智度論》卷11〈序品 1〉:「二法攝一切法色法、無色法可見法、不可見法有對法、無對法有漏、無漏有為、無為心相應、心不相應業相應、業不相應(丹注云:心法中除思,餘盡相應,業即是思,故除),近法、遠法等。如是種種二法,攝一切法」
 
不只有二法,論中還有三法攝一切法、四法、五法、六法.... 難道你也要硬拗說有無三法、無四法、無五法、無六法嗎?

並沒有為一切法下任何定義啊

《雜阿含經》 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我覺得你實在很離譜
佛法名言「一切法無我」,你應該聽過,
現在你卻說,這不算是「一切法」的定義

佛陀已經清楚告訴你「一切法無我」,
你還硬要強辯「一切法」包含無為法

《雜阿含經 76》無我者無常無常者則是

(無我=無常=苦)
若「一切法」包含
無為法,難道無為法無常,是嗎?

請你不要再硬坳了
佛陀已經告訴你「
無我.無常.苦空」才是他所指的「一切法」
 

一切法是否攝無為法,這裡已有證明,是誰硬拗,我想大家自有公評。

【一切法攝有為法、無為法之解說與經證】

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26158

樂於涅槃之仁兄

之前

1.查,路人說「無自性非無自性,而是無恆常自性。請指正」

您狠狠地指正歷歷地說「佛經明明說「無自性」.你卻一直說 不是無自性

難不成佛經寫無自性只是戲論」云云。

2.次查,現下,遇到「無我」一句,您卻又能睜眼說真話地說

明明「『無我』並非在否定「我」的存在」云云。

3.末查,如依您前述批評「路人」的話語

佛經明明說「無自性」.你卻一直說 不是無自性難不成佛經寫無自性只是戲論」等語。

現在套在「無我」一句上,是否也該說佛經明明說『無我』.你卻一直說 不是『無我』

難不成佛經寫無我只是戲論

最後,綜上所述,

這真可謂正是真正真實兩套標準的高手。

兩套標準的「真實無我又真我的涅槃之樂」

林文亮

現在套在「無我」一句上,是否也該說「佛經明明說『無我』.你卻一直說 不是『無我』 難不成佛經寫『無我』只是戲論?」

《雜阿含經 76》
無我。無我者則無常。無常者則是苦。
若苦者 彼一切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當作是觀。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佛經已經用「非我.不異我.不相在」解釋了「無我」的意思
所以你應該用「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去解讀「無我

 

像您這樣拐彎解讀「無我」多累啊?

佛為何不乾脆就說「有我」、有「真我」、「涅槃大我」?

「無我」其實是「有我」?與路人「無有不是,自性,還是有自性」何異?

佛對如此的解讀「.................

「涅槃之樂」真是超坲越俎......

林文亮

佛為何不乾脆就說「有我」、有「真我」、「涅槃大我」? 「
無我」其實是「有我」?與路人「無有不是,自性,還是有自性」何異? 佛對如此的解讀「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這句話 有提到「五蘊不是我的真我
由此可知,「五蘊無我」意思 是說「五蘊中沒有真實我

無我」就是指:沒有"真實我"
」這個字,是指「真實我


《大般涅槃經》若 有我 者 即常樂淨
《大般涅槃經》
無我者即生死我者如來

《雜阿含經 76》 無我者無常無常者則是 

」=「真實我」=「如來」
五蘊中沒有真實我,故是,是生死,無常

 

「我」=「真實我」=「如來」

這個教導也是違背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非我,意思是指五蘊不是我。

不異我,意思是五蘊並不是異於我的東西。

 

若大德說如來是真實我,豈不等於說「五蘊」就是「異我」,也就是異於如來這個真我。

所以如來是真我的解釋同樣違反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再參考底下經文,如來亦是無我、無我所,怎麼會變成如來就是我呢?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15〈如來不思議品 4〉:「如來諸所作事已作見作,悉無流散、不起愛著,亦復不與世間相違,以如來心無愛著故,修無諍行,如來無我無執無取,離諸結縛,是故如來無所愛著。」
 
《大方等大集經》卷3:「如來實無世間諍事,亦常修集無諍三昧,如來無我無有我所,為壞眾生是非諍訟,說如是業,是名如來第十六業。」
 
《大哀經》卷5〈十八不共法品 21〉:「如來無有音響,常順空行。如來無我亦無所受,復無貪業離一切趣。是故,如來無有諍訟。」
 
 

《大方等大集經》卷3:
如來無我.無有我所,為壞眾生是非諍訟,說如是業,

《雜阿含經 76》
無我無我者則無常無常者則是

《大般涅槃經》無我者即生死我者如來


《雜阿含經》和《涅槃經》說:無我無常生死.苦
《大方等大集經》說:如來無我, 無我所

如果依照《雜阿含經》和《大般涅槃經》的邏輯,
無我」就是「無常.生死
那麼,「如來無我」應該就等於「如來無常.生死.苦


你不覺得 奇怪嗎?
你能不能解釋 為何佛經有這個矛盾?

 

大德提及

你不覺得 奇怪嗎?
你能不能解釋 為何佛經有這個矛盾?

回答 若果在同一出處有相反說法,就是矛盾,但一般不同出處,就算是講相同內容,也可能有不同意含,其實是講不同的部份,所以要對應上下文,有了共識才開始討論,會比較客觀。請指正。

回答 若果在同一出處有相反說法,就是矛盾,但一般不同出處,就算是講相同內容,也可能有不同意含,其實是講不同的部份,所以要對應上下文,有了共識才開始討論,會比較客觀。請指正。

《大方等大集經》如來無我,無有我所
《大般涅槃經》一切諸法悉無有我。而此涅槃真實有我

上面經文,
一個說「如來無我.無我所
一個說「涅槃真實有我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佛經所講的「」有分兩種
1. 超然獨立的「我」。
2. 有對立性的「我」。

很多人因為不知道「」有兩種,因此未能看懂 佛經講什麼
1. 有對立性的「我」,必有個「我所」與其對應。 這種「我」亦名「五陰之我」
2. 超然獨立的「我」,沒有對立性。只有一個「我」,沒有「我所」

《大方等大集經》說「如來無我, 無我所
這裡所指的「我」,是指「五陰之我」「有對立性的我」

《大般涅槃經》說「涅槃真實有我
這裡所指的「我」,是指「超然獨立的我」無對立性的我

超然獨立的,即是如來法身

有對立性」才是佛陀所否定
佛陀並沒有否定「超然獨立的

 

《大般涅槃經》
一切諸法悉
無有我。而此涅槃真實有我


佛陀說「諸法無我」,意思就是:
諸法中 都找不到「真我」

唯有涅槃 才有「真我」

 

大德提及

《大般涅槃經》
一切諸法悉無有我。而此涅槃真實有我。

佛陀說「諸法無我」,意思就是:
諸法中 都找不到「真我」

唯有涅槃 才有「真我」

回答 同意,不過我理解的諸法無我,是指無對立的假我,與一切諸法悉無有我,指的是無有眞我,兩個無我的意含應該不同,但結論的真我應該是一樣,請指正。

回答 同意,不過我理解的諸法無我,是指無對立的假我
一切諸法悉無有我,指的是無有眞我
兩個無我的意含應該不同,但結論的真我應該是一樣,請指正。

《大乘入楞伽經》
諸凡愚
我.我所。執取二邊。求諸有身。貪色等境。

你所說的「無對立假我」,是不存在的東西
因為 所有眾生 皆 我. 我所

我. 我所】,就是 對立性
 

《解深密經》
我.我所。由此妄見 謂我見.我聞.我嗅.我甞.我觸.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淨。
-----------------------------------------

「一切諸法悉無有我」與「諸法無我」是一樣的意思

 

大德提及

《大乘入楞伽經》
諸凡愚著我.我所。執取二邊。求諸有身。貪色等境。

你所說的「無對立的假我」,是不存在的東西
因為 所有眾生 皆 有【我. 我所】

有【我. 我所】,就是 對立性的我

回答 同意。有我,我所,就有對立的我,所以諸法無我,就是指這個對立的我不實存。不實存意含有分歧,真我,是否指眾生同一體性而言,可否解釋一下。請指教。

回答 同意。有我,我所,就有對立的我,所以諸法無我,就是指這個對立的我不實存不實存意含有分歧,真我,是否指眾生同一體性而言,可否解釋一下。請指教。

你一直認為有一種「假我」「假存在存在於世間。
佛經所說的「假名」並不是這種意思

《入法界禮性經》世間者但有名字無實物可見。
《佛説法集經》一切法唯是
名字。以無實物故。

《大乘密嚴經》
...乃至分析至於微塵。但有
空名無實物

凡夫所見的 世間萬物,其實都是 空無實物
佛陀只是用「空名字」在與我們溝通,而不是真有其

世間萬物 都是不存在,而不是不實存

《佛説除蓋障菩薩所問經》
一切法皆
無實體。但以假名宣説。

無實體.無實物」指「空無一物」

 

大德提及

一切法皆無實體。但以假名宣説。

「無實體.無實物」指「空無一物」

回答 不依一切法,會有頓修頓悟的感覺,認同假名宣說。這一點上便有共識,另真我意含,是否指眾生同一體性而言,可否解釋一下。請指教。

真我意含,是否指眾生同一體性而言,

眾生都是「空性」,這叫做「眾生同一體性

真我 是指 如來法身

 

大德提及

眾生都是「空性」,這叫做「眾生同一體性」

真我 是指 如來法身

回答 如來法身比較易理解。眾生的空與諸法(現象) 的空性,是否一樣,廣義眾生都名為法,狹義則有有情與無情之分,正確嗎,請指正。

回答 如來法身比較易理解。
眾生的空與諸法(現象) 的空性,是否一樣,

眾生都是空性,故說「眾生同一體性
空性或性空,都是指「無有」「不存在
「空性.性空.空」都是一樣的意思

《大乘入楞伽經》
諸法如幻夢 無生
無自性    
以皆
性空故 無有不可得

[眾生]與[諸法]都一樣。都是空性。
所以兩者都【無有.不存在】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所謂畢竟空。
無法 無眾生
諸法尚不可得。何況有眾生
--------------------------------

以上講的是「實相」的情況
「實相」是諸佛所看見的情況

眾生看不見「實相」。所以眾生認為 萬法 眾生
 

廣義眾生都名為法,狹義則有有情與無情之分,正確嗎

「眾生」兩字是指「有情眾生」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說眾生者。謂攝四生。
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萬法」兩字,則是指:
你從
眼識 耳識 鼻識.....所認知的一切,名為「萬法」

《入楞伽經》依眼識等一切法
 

「一切法」皆依六識而生,所以「一切法」都是有生有滅有為法
某些人說「一切法」包含無為法,這都是對經書望字生義的結果

 

這沒什麼奇怪,古人早就為這問題提出判教之說。

這也是印順導師一生用功去釐清各經論教義之用意。

這也是這麼多在家居士、出家法師學習教法之原因。

 

林文亮

《大智度論》卷11〈序品 1〉:
二法攝一切法:色法、無色法,可見法、不可見法,有對法、無對法,有漏、無漏,有為、無為,心相應、心不相應」

很多人看見這類經文,很容易誤會「一切法皆」的「一切法」包含「無為法

其實這類經文是在講 世間一切法都是有對立性的(二法):
譬如, 黑白_善惡_真假_有無_有漏無漏_有為無為....

所以不要誤會「一切法」真的包含「無為法」
這類經文只是在表達「一切法」都是
兩相對立

 

都說是二法攝一切法了,又怎麼會有所謂的並沒有真的含攝在其中?你這說法未免太奇怪也太牽強了吧。

況且,經文有說明他只是在說有「對立性」之法嗎?那是你自己加進去的內容吧。

這裡我整理了近五十種經證解說

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26158

不同經論有不同說法,可不是只有列出對立之法這種,例如:

《大智度論》卷11:
「有五種法:色、心、心相應、心不相應、無為法。如是等種種五法,攝一切法。」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4:
「謂一切法略有五品:一色、二心、三心所、四心不相應行、五無為。」
 
這些可不是您所謂的對立性二法了。經證很多,您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