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道与菩萨道

姓名或匿稱: 
惟勤

在学佛的过程中,后学面对了一些困扰,在此希望师长能慈悲为后学解惑,后学感恩不尽。

印顺导师在《学佛三要》说“我們觸對境界而生起愛瞋、苦樂,不得不苦、不得不樂,這不是別的,只是內心為事物所染著,不由得隨外境的變動而變動。學佛的,要得解脫與自由,便是要不受環境所轉動,而轉得一切。這問題,就在消除內心的染愛、執著,體現得自在的境地。”

导师又在《佛法概论中》说:“依法持心,能於一切苦迫中得解脫,什麼都不能撓亂聖者的心情。

另一方面,导师在《学佛三要》说:“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佛菩薩的心髓。菩薩的一舉手,一動足,無非慈悲的流露。一切的作為,都以慈悲為動力。所以說:菩薩以大悲而不得自在。為什麼不得自由自在?因為菩薩不以自己的願欲為行動的方針,而只是受著內在的慈悲心的驅使,以眾生的需要為方針。”又说:“如轉染還淨,智慧的體證,也就是慈悲的體現;決非偏枯的理智,而實充滿著真摯的慈悲。如佛陀的大覺圓成,是大智慧的究竟,也是大慈悲的最高體現。如離開慈悲而說修說證,即使不落入外道,也一定是焦芽敗種的增上慢人!”“ 眾生的自相殘害,農工的艱苦,刻劃出世間的殘酷面目。釋尊內心的深切悲痛,引發了求道與解脫世間的思慮。”

菩萨的慈悲心,分别为慈、悲、喜、拾四心。菩萨的慈悲是以无量的众生为所缘的。

后学觉得困扰的是:我们的世间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世间无时不充满了苦难,慈悲为怀的菩萨道行者,如何在看到、知道众生经受这一切的苦难时,还能够“不为境界所转动扰乱,心能够不随外境的变动而变动,”而能够永远保持自在平静的心境呢?

 

Comments

《學佛三要》所說的「學佛的,要得解脫與自由,便是要不受環境所轉動,而轉得一切。這問題,就在消除內心的染愛、執著,體現得自在的境地。」這是導師依經論所描述的「解脫者境界」,而非凡夫或「十善菩薩」所能成就的。

 

(吾等)「初發心菩薩」面對世間大大小小的天災人禍,若能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順緣、盡分、盡力」予以救護,而在行此菩薩道之過程中能夠隨時檢視自己的內心是否有執於「我相、眾生相」(三輪不空)「隨外境的紛亂而擾動」,並「反省是否漸有進境」,如此觀照,也就可以了!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