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氣可以說是煩惱的一種嗎﹖

  1. 要討論「習氣」之前,先談煩惱與習氣的差別,如《大智度論》卷2(CBETA, T25, no. 1509, p. 70, c3-11)云:

    「問曰:如阿羅漢、辟支佛,亦破婬怒癡,與佛何異?
    答曰:阿羅漢、辟支佛雖破三毒,氣分不盡;譬如香在器中,香雖出,餘氣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燒煙出,炭灰不盡,火力薄故。佛三毒永盡無餘;譬如劫盡火燒須彌山,一切地都盡,無煙無炭。如舍利弗瞋恚氣殘,難陀婬欲氣殘,必陵伽婆磋慢氣殘;譬如人被鎖,初脫時行猶不便。 」

    請留意「譬如香在器中,香雖出,餘氣故在」這段話,所謂習氣,是香都沒有了,但氣味還在,那才叫習氣。所以這裡討論的習氣,是指「煩惱」都斷盡了,但習慣性的「不染污無知」才叫「習氣」,我們一般人習慣性的發脾氣等,都夾雜著染污,那是粗重煩惱,不是習氣。

  2. 習氣又被稱為不染污無知,參見:印順導師(《勝鬘經講記》p.155):

    《阿含》及毘尼說:阿羅漢斷煩惱,但有不斷的,名為習氣。……羅漢不斷習氣,辟支佛稍侵習氣,唯有佛,煩惱習氣一切斷盡。二乘不斷的習氣,在聲聞學派中,稱為不染污無知。無知即無明的別名;習氣,是極微細的無明,這與大乘的無明住地一致。龍樹說:『聲聞辟支佛習氣,於菩薩為煩惱』。聲聞學者,以為習氣是不染污的,無礙於生死的;而在大乘學者看來,習氣是微細的染污,還是要招感變易生死的。二乘不斷,而唯佛斷盡的無明,大乘學者說,菩薩在修行中,已分分漸除;佛究竟斷盡無明。

  3. 二乘聖者雖有習氣,但其解脫煩惱亦值得讚嘆印順導師《學佛三要》p.211 - p.212:

    「解脫與究竟解脫」

    二乘聖者及菩薩,從證悟而得的解脫,還有不圓滿處。如犯罪的,手足被杻械束縛久了,一旦解脫下來,手足的動作,總有點不自在。二乘聖者,雖斷盡煩惱而證解脫,但煩惱的習氣,還時時發現。這種習氣,雖不礙於生死解脫,不礙於心地自在,而到底還是一種缺點。因為無始來的煩惱,多而且重,深刻影響於身心。所以雖由智慧而破除了煩惱,身心仍不免遺剩有過去煩惱的慣習性。這種慣習性,就是習氣。聲聞聖者有這種習氣,事例很多,如畢陵伽婆蹉有慢習,大迦葉的聞歌起舞等。這些習氣,菩薩已能分分的銷除,但須證得佛果,才能純淨。煩惱與習氣銷盡,才能到達究竟圓滿的解脫境地──佛地。

    佛與大地菩薩,解脫的境地太高。二乘的解脫,與學菩薩行者的少分解脫,已使我們可望而不可及,足夠為佛弟子的讚仰處,而攝引、鼓舞著學佛法者的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