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 - Fri, 2014-07-25 16:53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羽生
我本无意发文,但看着大家始终在纠结于一些无聊的与佛法无关的问题,又不得不说。
曾经说起过,佛说无记,有深刻意义,但人们热衷于无意义问题的思辨之中,热衷于走在错误的道路之上。在错误道路上走得愈远,我们就没有时间走向正确的道路。
作为佛陀的追随者,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解读佛陀身后大德的思想(理顺历史可以有专人作,但不是修行者的目的),我们应去理解佛说。我们为何不好好地用心去体验佛说,而费尽口舌在那些大德的争辩之中再次争辩呢?那些大德,他们是真的理解佛说吗?我们为何不用身心径直地去寻求那条道路呢?
四谛,苦(名色),集,灭,道是一个整体,遍知名色,知名色的集起(缘生),知名色的灭去(缘灭),从而知名色无常,证知无我,也因此能够知道修行的道路,因曾经走过。先知苦(名色),集,灭,后知[道],这在阿含经中也是确定的。对于能够完全理解佛说,通透阿含经的修行者而言,这个问题不值得浪费时间。
二智,法住智与涅磐智。毫无疑问的说,佛陀未曾教导涅磐智,只有涅磐;我不会去考虑某种想象中的针对涅磐的智。
慧解脱阿罗汉,既是阿罗汉,他定无烦恼/痴想。慧解脱,俱解脱,古人不能体验佛说而强解,落得个漏洞百出,离佛说愈远。
阿含经文已有说明,但凡人不识。慧解脱,我认定,即由观而止,修行者的主旨是如理作意,但那时他确能够感受身心安定。由观而止,这是修行者的「取向」而已,但其「止」与其他成就者无异。
增支部4集170經/雙連經(莊春江譯)
比丘觀為先導而修習止。當觀為先導而修習止時,他的道被生起了。他實行那個道,修習、多修習。當他實行那個道,修習、多修習時,結被捨斷了,煩惱潛在趨勢被消除了。
我也本無意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