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不需增多

存在不需增多
大乘三系分為中觀、唯識、如來藏,中觀在印順長老思想裡以「性空唯名」稱之,其中「唯名」乃「唯假名」,大致表達龍樹《中論》名偈:「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的意涵,因緣、空、假名和中道的貫通和統一。

 
又,唯名論(nominalism)是西方哲學史重要的一個派別,主張「共相後於事物」,所謂「共相」(universal)用淺白的話來說是概念(concept),認為概念之產生乃後於事物而有;例如近百年來有「計算機」之發明,所以才有計算機的概念,在百年之前並沒有這個概念。這是相對於唯實論(realism)而言,唯實論認為「共相先於事物」,概念在事物存在之前早已存在,即便沒有「計算機」問世,計算機的概念早已存在,存在一未知世界中。
 
十四世紀奧坎(Ockham)極力主張唯名論,他著名的奧坎剃刀(Ockham's Razor)表示:「除非必要,存在不需增多。」(Entities must not be multiplied beyond necessity),否定在事物存在之前另有概念存在,以免增添我們思想、思維上的額外負擔。
 
唯名論的主張和佛教「性空唯名」的立場,雖不能說若合符節,但卻有一定的相似性,甚至「性空唯名」更為徹底、全面。所謂「一切皆空」否定任何實存的可能,無一法可得,根本上而言沒有任何存在(entities);在這樣的「空性」原則下,而有「唯破不立」之展現,掃蕩任何的成見、偏執。
 
奧坎主張思維的經濟原則(the principle of economy),不必要的概念不需增多;但龍樹更進一步認為一切都是假名安立,這些概念只是約定俗成的認識(世俗諦),不能執為實有,否則概念過度膨脹即成「戲論」,如此可看出性空唯名論的特色。
 
這樣的「只破不立」,成了空、有二宗路數之別;空宗別無所立,有宗之唯識、如來藏則另立「阿賴耶識」、「自性清淨心」等。如此對「存在不需增多」(甚至只能減少)的空宗而言,有宗的主張自是難以接受,「空有之爭」的論議焦點之一或也在此。(林建德寫於花蓮中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