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導師推崇的「初期大乘」只是「對治悉檀」嗎?

姓名或匿稱: 
大乘法行人

有人批評印順導師「所信仰的是大乘,但大乘非第一義悉檀,不是佛教的根本,這構成其精神和思想中的一個內在的、不可消解的巨大矛盾。」真是如此嗎?

Comments

                                                                                                      釋厚觀(2017.06.01)

周貴華先生說:「釋印順所信仰的是大乘,但大乘非第一義悉檀,非是佛教的根本,這構成其精神和思想中的一個內在的、不可消解的巨大矛盾。」[註1]印順導師真有這樣的矛盾無法消解嗎?

一、關於四悉檀,如《大智度論》所說,有「世界悉檀、各各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佛欲說第一義悉檀故,說《般若波羅蜜經》」。印順導師推崇初期大乘的《大智度論》是注解《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理當也是屬於「第一義悉檀」。

參見《大智度論》卷1〈序品1〉(CBETA, T25, no. 1509, p. 59, b17-24):

佛欲說第一義悉檀相故,說是《般若波羅蜜經》。有四種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為人悉檀,三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皆是實,無相違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實,有以各各為人悉檀故實,有以對治悉檀故實,有以第一義悉檀故實。

 

二、周先生引印順導師的《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說印順法師認為「四部阿含與南傳《相應部》、《長部》、《中部》、《增支部》相當,其意趣恰與四悉檀相對應」。但在他的引文之後印順導師還有一段重要的話,周先生卻沒有引到。其實印順法師說得很清楚,「《雜阿含》以第一義悉檀為主,而實含有其他三悉檀,並不是全部的《雜阿含》都是屬於第一義悉檀。

 

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p.28-30:

南傳佛教的覺音三藏,我沒有能力讀他的著作,但從他四部(阿含)注釋書名中,得到了啟發。他的四部注釋,《長部》注名「吉祥悅意」,《中部》注名「破斥猶豫」,《相應(即「雜」)部》注名「顯揚真義」,《增支部》注名「滿足希求」。四部注的名稱,顯然與龍樹所說的四悉檀(四宗,四理趣)有關,如「顯揚真義」與第一義悉檀,「破斥猶豫」與對治悉檀,「滿足希求」與各各為人(生善)悉檀,「吉祥悅意」與世界悉檀。深信這是古代傳來的,對結集而分為四部阿含,表示各部所有的主要宗趣。

……

【以下周先生未引出】

在原始聖典的集成研究中,知道原始的結集,略同《雜阿含》,而《雜阿含》是修多羅,祇夜,記說等三分集成的。以四悉檀而論,「修多羅」是第一義悉檀;「祇夜」是世界悉檀;「記說」中,弟子記說是對治悉檀,如來記說是各各為人生善悉檀。佛法有四類理趣,真是由來久矣!這可見,《雜阿含》以第一義悉檀為主,而實含有其他三悉檀。進一步的辨析,那「修多羅」部分,也還是含有其他三悉檀的。所以這一判攝,是約聖典主要的理趣所在而說的。

 

三、周先生又引印順導師的《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原文,認為:「大乘佛法是屬於對治悉檀。」但他的引文之後其實印順導師還有一段重要的話,周先生卻沒有引到。導師說:「所以佛教聖典,不應該有真偽問題,而只是了義與不了義,方便與真實的問題。」

參見《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pp.878-879:

「佛法」——「根本佛教」、「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次第開展,又次第有「大乘佛法」、「秘密大乘佛法」的流行。從長期發展的觀點來看,每一階段聖典的特色是:

一、以《雜阿含經》(《相應部》)為本的「四部阿含」,是「佛法」的「第一義悉檀」,無邊的甚深法義,都從此根源而流衍出來。

二、「大乘佛法」初期的「大乘空相應教」,以遣除一切情執,契入無我空性為主,重在「對治悉檀」

三、「大乘佛法」後期,為真常不空的如來藏(佛性)教,點出眾生心自性清淨,而為生善解脫成佛的本因,重在為人生善悉檀(心性本淨,見於《增支部》)。

接著,「秘密大乘佛教」流行,「劣慧諸眾生,以癡愛自蔽,唯依於有著……為度彼等故,隨順說是法」。這是重在「世間悉檀」。

佛法一切聖典的集成,只是四大宗趣的重點開展。在不同適應的底裡,直接於佛陀自證的真實。佛教聖典的不斷傳出,一直就是這樣的。

【以下周先生未引出】

所以佛教聖典,不應該有真偽問題,而只是了義與不了義,方便與真實的問題。

 

四、周先生認為印順導師所信仰的初期大乘只是「對治悉檀」,並非根本了義的「第一義悉檀」,因此存在巨大的矛盾。

其實,印順導師四悉檀的判攝,是依聖典主要的理趣而說,並不是所有的《雜阿含》都是第一義悉檀。同樣地,導師判攝「佛法」為第一義悉檀,也是針對該時期佛教的主要思想而說,並不是所有的「佛法」(四阿含)都是「第一義悉檀」,也並非所有的「初期大乘佛法」都是「對治悉檀」。如印順導師在下文就明確地說到:「初期大乘是依涅槃而開展為一切法空的,涅槃是最甚深的,當然可說是第一義悉檀,但重點的開展,顯然存有對治的特性

《般若經》、《大智度論》強調「一切法空」,一方面是對治說一切有部執著實有,另方面是離四句、絕百非,掃蕩一切執著,含有「對治」的特性。《大智度論》也明白地說:「佛欲說第一義悉檀故,說《般若波羅蜜經》。」在導師看來,初期大乘哪裡只是「對治悉檀」而已!

周先生若不是無法掌握印順導師的深意,就是斷章取義曲解了。

 

(一)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32:

這一判攝,是佛法發展階段的重點不同,不是說「佛法」都是第一義悉檀,「秘密大乘佛法」都是世界悉檀,所以說:「一切聖典的集成,只是四大宗趣的重點開展,在不同適應的底裡,直接於佛陀自證的真實」。

佛法的世界悉檀,還是勝於世間的神教,因為這還有傾向於解脫的成分」。這一切都是佛法;「秘密大乘」是晚期佛教的主流,這是佛教史上的事實,所以我不能同意「入篡正統」的批評。都是流傳中的佛法,所以不會徹底否定某些佛法。」

 

(二)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37:

什麼是「宏傳中期佛教之行解」?中期是「大乘法」的興起,是菩薩行為本而通於根本佛法的。依涅槃而開展為「一切法不生」,「一切法空」說。涅槃是最甚深的,當然可說是第一義悉檀,但重點的開展,顯然存有「對治」的特性

 

五、關於初期大乘與第一義悉檀,詳見釋厚觀,《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pp.241—312。2006年6月,慧日講堂出版。

 

[註1] 周貴華,〈釋印順佛教研究和佛學思想略觀——從反思角度看〉,見《印順法師佛學思想:反思與探討——第二屆佛教義學研討會論文集(上冊)》(無錫,2016年10月),頁8。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