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想錯,不可不想

寧可想錯,不可不想
「佛法珠璣集」的小短文已累積一些份量,當中佛法思想的闡述,我沒有說一定都對,相反的可能有不少錯謬,但「想錯了」有時比「不去想」更值得肯定。

 
「想錯了」可能「邪」,但「不去想」卻可能是「癡」;前者猶能「改邪歸正」,但後者除非因緣成熟否則只能茫盲度日。印順法師說「迷信不一定壞,比沒有信仰好得多」,意或近於此。
 
這些小短文若有些許貢獻,大致就是「如理思維」的刺激,拋磚引玉,提供一理性思考佛法的空間。縱使觀點不見一致,但總是思想的引發與啟動,如上述之「想錯了」比「不去想」還好。而我也持一種開放、開明的態度,願意承認或接受理解錯誤的可能,也以「知錯能改」自許,時時修正自己的佛法認知。
 
既是定調為哲學式的佛法反思,哲學進路的佛學詮釋,因此帶有一定詮解的主觀性。事實上,佛經本身即未必有單一標準、絕對正解,佛教不像其它宗教思想之「定於一尊」,如伊斯蘭教之《可蘭經》、基督宗教之《聖經》,而是存在多重與多元的理解,這也是佛法可貴之處。
 
佛教之經論多、宗派林立,固然是廣度有情普度眾生,但又何嘗不是開放思考、鼓勵思考的明證?當然「萬變不離其宗」,佛法之四聖諦、三法印、緣起法、空性與慈悲、中道等,佛弟子們都應謹記於心不曾或忘,在這樣的前提下力行《葛拉瑪經》的教示,畢竟佛陀不只允許獨立思考,而且也大力推揚之。

相關文章  「以管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