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阿賴耶識無 著論師已在各種著作中廣釋為何其弟子世親在三十論中又說它是不可知的
大德問及 阿賴耶識無著論師已在各種著作中廣釋為何其弟子世親在三十論中又說它是不可知的
不可知本身有兩個意思,一是不可思維言說。意思指包括用任何方法,都無法找到答案。二是可思維言說,這時不可知,是指阿賴耶識是不可用意識心理解,意味要理解阿賴耶識要用其他方法。例如用觀,就不屬於意識心,而經過其他方式理解,還是可以用言說解釋,而對於這個解釋,就可以用意識心理解。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亦復如是。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
《大乘密嚴經》世間所有色。諸天宮殿等。皆是阿賴耶。變異而可見
佛經說,阿賴耶識 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你眼前所看見的一切色,就是阿賴耶識 的顯現譬如,山河大地, 高樓大廈, 汽車房子行人...
大德提及
佛經說,阿賴耶識 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 你眼前所看見的一切色,就是阿賴耶識 的顯現 譬如,山河大地, 高樓大廈, 汽車房子行人...
回答 由識現故,一般會理解所現諸法如夢幻,但佛法也告誡我們,不要著空,為何原來空的現象而不當作空,因為眾生非如實正觀諸法空性,而是偏於虛無主義消極的空,什麼是正觀諸法,就是不著有,但也不偏空,而起性用,隨緣而不執著,就是正觀的態度。
由識現故,一般會理解所現諸法如夢幻,但佛法也告誡我們,不要著空,為何原來空的現象而不當作空,因為眾生非如實正觀諸法空性,而是偏於虛無主義消極的空,什麼是正觀諸法,就是不著有,但也不偏空,而起性用,隨緣而不執著,就是正觀的態度。
什麼才是 正觀諸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觀一切法無不皆空。是為覺知諸法實相
《大寶積經》常觀諸法空。而能度一切
《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觀諸法時 不見一法。乃至一切微細諸相。
要能 觀見一切法皆 空 ,無相。無法可見這才叫做 正觀諸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觀一切法無不皆空。是為覺知諸法實相
《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 觀諸法時 不見一法。乃至一切微細諸相。
要能 觀見一切法皆空,無相。無法可見 這才叫做 正觀諸法
回答 常觀諸法空。而能度一切,佛經意思,末學理解不是指什麼都沒有,不然何來度眾生,所以下文說的無法可見,應是指不起法執,理解正確嗎?請指教。
常觀諸法空。而能度一切,佛經意思,末學理解不是指什麼都沒有,不然何來度眾生,所以下文說的無法可見,應是指不起法執,理解正確嗎?請指教。
《思益梵天所問經 》一切法無相。而衆生著於有相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了法無相。以是不見佛。
佛經說,一切法本無相,眾生卻見諸法有相正觀諸法 就是要你去仔細觀諸法,以期能發現諸法無相,
若能觀見 萬法無相。這才是 無法執若不能觀見 萬法無相,這表示 尚有法執。
執著於萬法有相,即是法執
《大方廣佛華嚴經》了法無相 是故名爲佛《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 》不見物故。名見如來。 -------------------------------------------------------------
《大方等大集經》從縁而生 從縁而滅。無相無物
無相=無物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亦復如是。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大乘密嚴經》世間所有色。諸天宮殿等。皆是阿賴耶變異而可見
眾生眼前所看見的一切色,皆是阿賴耶識的顯現譬如山河大地, 高樓大厦, 汽車行人...這就是佛經所說的「所見惟自心」「一切法惟識所現」
自心或識 就是指阿賴耶識
我們眼前所看見的一切色,一切相 一切萬法,皆是阿賴耶識所現佛陀要我們學習正觀諸法,以期能發現萬法本無相
若能觀見萬法無相萬法從有相 轉為無相這就是佛經所說的「轉阿賴耶識 得本覺智」
《大方廣佛華嚴經》諸佛菩薩自證悟時。轉阿賴耶 得本覺智。--------------------------------------------
《大乘密嚴經》一切眾生阿賴耶識 本來而有,圓滿清淨 出過於世,同於涅槃
《大乘密嚴經》如來清淨藏。世間阿頼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 。
佛經說,阿賴耶識與如來藏 本無差別是眾生自己在 妄分別你若見 萬法有相,你所看見的 即是阿賴耶識(妄)你若見 萬法無相,你所看見的 即是如來藏(真)萬法未曾變動.是你的「見」有轉變
無相與無物,例如 這裡沒有某物。第二,這裡有某物,觀此物無相。末學理解無物是後一個意思,若物無相同於無物,則有與無亦無分別。是這意思?請指教。
佛經說「萬法無相」,這是在陳述 萬法的真實面目
眾生 並沒有看見萬法的真實面目眾生現在 所看見的是 萬法有相.到處都是萬物
正觀諸法 就是要能從:看見到處是萬物,轉為 看見空無一物
《佛説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不見一切相者 名見如來。見無有物 名見如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以了法無相 是故名爲佛
若沒有深修禪定,是不可能 觀見諸法無相
「觀見諸法無相」並不是憑自我想像 所能辦到的不是你自以為「我不執著了」,你就真沒有法執了 ?
「觀見諸法無相」是必須親眼見到 空無一物這是無法 自欺欺人的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若見有相者。斯人眼非淨
「觀見諸法無相」並不是憑自我想像 所能辦到的 不是你自以為「我不執著了」,你就真沒有法執了 ?
「觀見諸法無相」是必須親眼見到 空無一物 這是無法 自欺欺人的
回答 同意您講的,修行人,雖然知諸法相空,而未能證空,這個不同於迷眾生,但理悟未算證悟,又不是悟眾生,即是明現象是假,但又無法放下,直至證到無相前都是如此。同修共勉。
開慧無須深定,淺定(甚至未至定)即可。老女人聞之大歡喜言。---------------------------------------------------「蒙佛恩得法眼。雖身羸老今得開解。」
開慧無須深定,淺定(甚至未至定)即可。老女人聞之大歡喜言。---------------------------------------------------
「蒙佛恩得法眼。雖身羸老今得開解。」
老女人聽聞佛法而得開解。經文並沒有說她已經慧解脫。開解 不等於 慧解脫
任何人都可以聽聞佛法後 而有所開解 (有所領悟)這種現象 本來就不需要深修禪定 就能發生
《中本起經》...及五百女人逮得法眼。皆受五戒已。佛與比丘僧。還詣奈氏園。一切歡喜。無不樂聞
佛經常用「得法眼」三字表示聽懂了佛法,而不是真的得法眼。這500女人還在受五戒,可見她們並沒有真的得法眼解脫了,真正的解脫,都免不了要深修禪定
《佛說老女人經》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559 No. 559 [Nos. 560, 561] 佛說老女人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墮舍羅。所止處名樂音。時有八百比丘菩薩萬人俱。
時有貧窮 老女人來到佛所。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白佛言。願欲有所問。
佛言。善哉當問。老 女人言。
1.生從何所來去至何所。2.老從何所來去至何所。3.病從何所來去至何所。4.死從何 所來去至何所。5.色痛痒思想生死識。從何所來去至何所。6.眼耳鼻口身心。從何所來去 至何所。7.地水火風空。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佛言善哉。問是大快。1.生無所從來去亦無 所。2.至老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3.病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4.死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5.色 痛痒思想生死識。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6.眼耳鼻口身心。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7.地水 火風空。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8.諸法皆如是
譬如兩木相揩火出還燒木。木盡火便滅。佛問老女人。是火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老女人言。因緣合便得火。因緣離散火便滅。佛言。諸法亦如是。因緣合乃成。因緣 離散即滅。法亦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目見色即是意。意即是色。二者俱空。無所有 成。滅亦如是。譬如鼓不用一事成有皮有 有人持桴打鼓。鼓便有聲。是聲亦空。當 來聲亦空。過去聲亦空。是聲亦不從皮。亦不從 。亦不從桴從人手出。合會諸物乃 成鼓聲。聲從空盡空。萬物亦爾。本淨無所有因作法。法亦無所有。譬如雲起陰霧便 雨。不從龍身出。亦不從龍心出。皆龍因緣所作乃致此雨。諸法亦無所從來。去亦無 所至。譬如畫師先治壁板素。便和調諸彩自在所作。是畫不從壁板素出。亦不從人手 出。隨意所作各各悉成。生死亦如是。各自隨所作行。譬禍生泥犁。天上人間亦爾。 有餘是者不著著便有。老女人聞之大歡喜言。蒙佛恩得法眼。雖身羸老今得開解。
阿 難政衣服。長跪白佛言。是老女人何以智慧乃爾。聞佛言即開解。佛告阿難。是老女 人者。是我前世發意學道時母也。阿難問佛言。是母何以貧窮困苦乃爾。佛言。往昔 拘留秦佛時我欲作沙門。是母慈愛不肯聽我去。我憂愁不食一日。因是故五百世。來 生世間輒貧窮。今壽盡當生阿彌陀佛國供養諸佛。却後六十八億劫。當作佛號波犍。 其國名化華。作佛時人所有被服飲食。如忉利天上。其國中人民皆壽一劫。佛說經已 。老女人及阿難。諸菩薩比丘僧。諸鬼神龍天人阿須倫。皆大歡喜。前為佛作禮而去
林文亮
不知引發勝慧之方便。為了要遠離「虛妄分別」,當然趨於定門。不知修習觀慧引發證智的法門呢!」(《學佛三要》,p.206)
經文「得法眼」,不是很明白。
「如釋尊在王舍城(Rājagṛha),異學刪闍耶(Sañjayī-vairaṭīputra)的上首弟子舍利弗(Śāriputra),見五比丘之一的阿說示(Aśvajit),威儀具足,諸根澄淨,就問他老師是誰,學什麼法?阿說示簡要的說:「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舍利弗聽了,當下就悟入,得法眼淨。」(《華雨集》第二冊,p.14)不也是一樣?
不可知的意思
大德問及 阿賴耶識無著論師已在各種著作中廣釋為何其弟子世親在三十論中又說它是不可知的
不可知本身有兩個意思,一是不可思維言說。意思指包括用任何方法,都無法找到答案。二是可思維言說,這時不可知,是指阿賴耶識是不可用意識心理解,意味要理解阿賴耶識要用其他方法。例如用觀,就不屬於意識心,而經過其他方式理解,還是可以用言說解釋,而對於這個解釋,就可以用意識心理解。
非色, 而似色現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亦復如是。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
《大乘密嚴經》世間所有色。諸天宮殿等。皆是阿賴耶。變異而可見
佛經說,阿賴耶識 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
你眼前所看見的一切色,就是阿賴耶識 的顯現
譬如,山河大地, 高樓大廈, 汽車房子行人...
阿賴耶識心得分享
大德提及
佛經說,阿賴耶識 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
你眼前所看見的一切色,就是阿賴耶識 的顯現
譬如,山河大地, 高樓大廈, 汽車房子行人...
回答 由識現故,一般會理解所現諸法如夢幻,但佛法也告誡我們,不要著空,為何原來空的現象而不當作空,因為眾生非如實正觀諸法空性,而是偏於虛無主義消極的空,什麼是正觀諸法,就是不著有,但也不偏空,而起性用,隨緣而不執著,就是正觀的態度。
正觀諸法
什麼才是 正觀諸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觀一切法無不皆空。是為覺知諸法實相
《大寶積經》常觀諸法空。而能度一切
《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
觀諸法時 不見一法。乃至一切微細諸相。
要能 觀見一切法皆 空 ,無相。無法可見
這才叫做 正觀諸法
阿賴耶識心得分享
大德提及
什麼才是 正觀諸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觀一切法無不皆空。是為覺知諸法實相
《大寶積經》常觀諸法空。而能度一切
《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
觀諸法時 不見一法。乃至一切微細諸相。
要能 觀見一切法皆空,無相。無法可見
這才叫做 正觀諸法
回答 常觀諸法空。而能度一切,佛經意思,末學理解不是指什麼都沒有,不然何來度眾生,所以下文說的無法可見,應是指不起法執,理解正確嗎?請指教。
執著於 萬法有相,即是 法執
《思益梵天所問經 》一切法無相。而衆生著於有相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了法無相。以是不見佛。
佛經說,一切法本無相,眾生卻見諸法有相
正觀諸法 就是要你去仔細觀諸法,以期能發現諸法無相,
若能觀見 萬法無相。這才是 無法執
若不能觀見 萬法無相,這表示 尚有法執。
執著於萬法有相,即是法執
《大方廣佛華嚴經》了法無相 是故名爲佛
《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 》不見物故。名見如來。
-------------------------------------------------------------
《大方等大集經》從縁而生 從縁而滅。無相無物
無相=無物
所見惟 自心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亦復如是。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
《大乘密嚴經》世間所有色。諸天宮殿等。皆是阿賴耶變異而可見
眾生眼前所看見的一切色,皆是阿賴耶識的顯現
譬如山河大地, 高樓大厦, 汽車行人...
這就是佛經所說的「所見惟自心」「一切法惟識所現」
自心或識 就是指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與如來藏 無差別
我們眼前所看見的一切色,一切相 一切萬法,皆是阿賴耶識所現
佛陀要我們學習正觀諸法,以期能發現萬法本無相
若能觀見萬法無相
萬法從有相 轉為無相
這就是佛經所說的「轉阿賴耶識 得本覺智」
《大方廣佛華嚴經》
諸佛菩薩自證悟時。轉阿賴耶 得本覺智。--------------------------------------------
《大乘密嚴經》
一切眾生阿賴耶識 本來而有,圓滿清淨 出過於世,同於涅槃
《大乘密嚴經》
如來清淨藏。世間阿頼耶。
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 。
佛經說,阿賴耶識與如來藏 本無差別
是眾生自己在 妄分別
你若見 萬法有相,你所看見的 即是阿賴耶識(妄)
你若見 萬法無相,你所看見的 即是如來藏(真)
萬法未曾變動.是你的「見」有轉變
阿賴耶識心得分享
大德提及
《大方等大集經》從縁而生 從縁而滅。無相無物
無相=無物
無相與無物,例如 這裡沒有某物。第二,這裡有某物,觀此物無相。末學理解無物是後一個意思,若物無相同於無物,則有與無亦無分別。是這意思?請指教。
見萬物 → 見空無一物
佛經說「萬法無相」,這是在陳述 萬法的真實面目
眾生 並沒有看見萬法的真實面目
眾生現在 所看見的是 萬法有相.到處都是萬物
正觀諸法 就是要能從:看見到處是萬物,轉為 看見空無一物
《佛説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不見一切相者 名見如來。
見無有物 名見如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以了法無相 是故名爲佛
深修禪定 才做得到
若沒有深修禪定,是不可能 觀見諸法無相
「觀見諸法無相」並不是憑自我想像 所能辦到的
不是你自以為「我不執著了」,你就真沒有法執了 ?
「觀見諸法無相」是必須親眼見到 空無一物
這是無法 自欺欺人的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若見有相者。斯人眼非淨
阿賴耶識心得分享
大德提及
《大方等大集經》從縁而生 從縁而滅。無相無物
無相=無物
無相與無物,例如 這裡沒有某物。第二,這裡有某物,觀此物無相。末學理解無物是後一個意思,若物無相同於無物,則有與無亦無分別。是這意思?請指教。
若沒有深修禪定,是不可能 觀見諸法無相
「觀見諸法無相」並不是憑自我想像 所能辦到的
不是你自以為「我不執著了」,你就真沒有法執了 ?
「觀見諸法無相」是必須親眼見到 空無一物
這是無法 自欺欺人的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若見有相者。斯人眼非淨
回答 同意您講的,修行人,雖然知諸法相空,而未能證空,這個不同於迷眾生,但理悟未算證悟,又不是悟眾生,即是明現象是假,但又無法放下,直至證到無相前都是如此。同修共勉。
「得法眼」
老女人聽聞佛法而得開解。經文並沒有說她已經慧解脫。
開解 不等於 慧解脫
任何人都可以聽聞佛法後 而有所開解 (有所領悟)
這種現象 本來就不需要深修禪定 就能發生
《中本起經》
...及五百女人逮得法眼。皆受五戒已。
佛與比丘僧。還詣奈氏園。一切歡喜。無不樂聞
佛經常用「得法眼」三字表示聽懂了佛法,而不是真的得法眼。
這500女人還在受五戒,可見她們並沒有真的得法眼解脫了,
真正的解脫,都免不了要深修禪定
開慧無須深定,淺定(甚至未至定)即可。
《佛說老女人經》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559 No. 559 [Nos. 560, 561] 佛說老女人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墮舍羅。所止處名樂音。時有八百比丘菩薩萬人俱。
時有貧窮 老女人來到佛所。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白佛言。願欲有所問。
佛言。善哉當問。老 女人言。
1.生從何所來去至何所。2.老從何所來去至何所。3.病從何所來去至何所。4.死從何 所來去至何所。5.色痛痒思想生死識。從何所來去至何所。6.眼耳鼻口身心。從何所來去 至何所。7.地水火風空。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佛言善哉。問是大快。1.生無所從來去亦無 所。2.至老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3.病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4.死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5.色 痛痒思想生死識。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6.眼耳鼻口身心。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7.地水 火風空。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8.諸法皆如是
譬如兩木相揩火出還燒木。木盡火便滅。佛問老女人。是火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老女人言。因緣合便得火。因緣離散火便滅。佛言。諸法亦如是。因緣合乃成。因緣 離散即滅。法亦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目見色即是意。意即是色。二者俱空。無所有 成。滅亦如是。譬如鼓不用一事成有皮有 有人持桴打鼓。鼓便有聲。是聲亦空。當 來聲亦空。過去聲亦空。是聲亦不從皮。亦不從 。亦不從桴從人手出。合會諸物乃 成鼓聲。聲從空盡空。萬物亦爾。本淨無所有因作法。法亦無所有。譬如雲起陰霧便 雨。不從龍身出。亦不從龍心出。皆龍因緣所作乃致此雨。諸法亦無所從來。去亦無 所至。譬如畫師先治壁板素。便和調諸彩自在所作。是畫不從壁板素出。亦不從人手 出。隨意所作各各悉成。生死亦如是。各自隨所作行。譬禍生泥犁。天上人間亦爾。 有餘是者不著著便有。老女人聞之大歡喜言。蒙佛恩得法眼。雖身羸老今得開解。
阿 難政衣服。長跪白佛言。是老女人何以智慧乃爾。聞佛言即開解。佛告阿難。是老女 人者。是我前世發意學道時母也。阿難問佛言。是母何以貧窮困苦乃爾。佛言。往昔 拘留秦佛時我欲作沙門。是母慈愛不肯聽我去。我憂愁不食一日。因是故五百世。來 生世間輒貧窮。今壽盡當生阿彌陀佛國供養諸佛。却後六十八億劫。當作佛號波犍。 其國名化華。作佛時人所有被服飲食。如忉利天上。其國中人民皆壽一劫。佛說經已 。老女人及阿難。諸菩薩比丘僧。諸鬼神龍天人阿須倫。皆大歡喜。前為佛作禮而去
林文亮
為何堅持修深定?
不知引發勝慧之方便。為了要遠離「虛妄分別」,當然趨於定門。不知修習觀慧引發證智的法門呢!」(《學佛三要》,p.206)
經文「得法眼」,不是很明白。
「如釋尊在王舍城(Rājagṛha),異學刪闍耶(Sañjayī-vairaṭīputra)的上首弟子舍利弗(Śāriputra),見五比丘之一的阿說示(Aśvajit),威儀具足,諸根澄淨,就問他老師是誰,學什麼法?阿說示簡要的說:「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舍利弗聽了,當下就悟入,得法眼淨。」(《華雨集》第二冊,p.14)不也是一樣?
林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