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錦良 - Thu, 2011-05-19 13:10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黎錦良
最近讀到一些對於人間淨土的批評,引用了《淨土十疑論》裏的一段話:
「故智度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大正 47p77c)
請問這個說法是指《大智度論》裏的哪一段文字?
謝謝。
(註:希望各位不要借題發揮,我並非想在這裏討論那些批評的意見,只想求證以上引文的出處。版主如覺得這個提問不恰當的話,請刪除,敬請見諒。)
最近讀到一些對於人間淨土的批評,引用了《淨土十疑論》裏的一段話:
「故智度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大正 47p77c)
請問這個說法是指《大智度論》裏的哪一段文字?
謝謝。
(註:希望各位不要借題發揮,我並非想在這裏討論那些批評的意見,只想求證以上引文的出處。版主如覺得這個提問不恰當的話,請刪除,敬請見諒。)
回應「具縛凡夫」
有關《淨土十疑論》所說:「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大智度論》並無明文列載。
主編隨筆版主:常不輕
回應「具縛凡夫」
我之前嘗試用CBETA搜索《大智度論》全文,找不到對應的詞句。似乎也沒有文意相近的段落。謝謝版主的回覆。
回應「具縛凡夫」
我在網上找到另一些相關的資料。
王小明居士發表於《法音》月刊2001年第1期(總第197期)第19頁的《智顗《淨土十疑論》考釋》
http://magazine.fjnet.com/hykw/fayin/fy200101/g2k0101f04.htm
文中提出那是出自以下這兩段文字:
但是,我認爲“不避邊地、邪見”或“墮惡道”,可能不等同於“願生惡世”(人間)。
《大智度論》有隨業生(具縛)菩薩願生欲界人間度眾之記載
有關《淨土十疑論》所說:「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大智度論》並無明文列載。
而《大智度論》則有:隨業生(具縛)之菩薩,願生欲界人間度眾生之明文記載(如下)。
《大智度論》卷38〈4 往生品〉:
印順導師依據以上論意,有如下之解說:
主編隨筆版主:常不輕
感恩版主的開示,將來有機會我一定要認真的把《大智度論》從頭
感恩版主的開示,將來有機會我一定要認真的把《大智度論》從頭到尾完整的讀一讀。
自不解脱‧能解脱他‧無有是處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
自有漏三業身。能度無邊有情。無有是處。
《大方等無想經》
自不解脱 能解脱他。自不寂靜 能寂靜他。
自不涅槃 令他涅槃。無有是處。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譬如有人爲水漂溺。語岸上人 我能救汝。無有是處。
菩薩摩訶薩隨「願力」還生欲界
「菩薩摩訶薩隨業生」
這種說法並非佛說,亦無佛經根據
《大方廣佛華嚴經》眾報隨業生。如夢不眞實
《正法念處經》若天福徳盡。退已隨業生
三界眾生 才會隨業生,
菩薩摩訶薩已經解脫,因此不會有「隨業生」這種事發生
菩薩摩訶薩是隨願力 還生欲界。而不是隨業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菩薩摩訶薩常爲利樂諸有情故。雖能現起靜慮無色諸甚深定。而巧方便起欲界心。教諸有情十善業道。亦隨願力現生欲界有佛國土。
------------------------------------------------------------------
『以方便力故不隨禪生 還生欲界』 這句話 意思是指:
菩薩摩訶薩 有能力轉捨禪定,以便讓祂自己還生欲界
這並不是指 菩薩摩訶薩隨業力生到欲界
《思益梵天所問經》菩薩有四法。能轉捨禪定 還生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