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與欲貪

情愛與欲貪

佛教是理性的宗教,佛法是理智的教導,尤其初期佛教更展示此一風貌。佛法解脫修行之理智、理性傾向,對於情愛始終保持貶抑或呵斥態度,而以「斷情滅愛」為修道理想,否則仍落入繫縳輪迴之中,如《雜阿含經》云:「彼愚癡無聞凡夫無明所覆,愛緣所繫,得此識身,彼無明不斷,愛緣不盡,身壞命終,還復受身;還受身故,不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可知「愛」是一種黏著、一種綑綁,也因此眾生常在生死流轉中不得解脫,《楞嚴經》也是這樣說的:「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然而「情愛」不見得都是壞的,而是凡夫俗子「情愛」的背後往往夾雜著「欲貪」,因此染欲貪愛才是問題所在,在「情愛」中充滿私欲的貪戀、執取、佔有、控制和支配等,如此而有「愛別離」、「求不得」等諸苦。 

「情愛」本身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尤其菩薩行者以「情愛」為「慈悲」的前身,「情愛」透過淨化、昇華、擴大和深化,可說是佛法所謂的「慈悲」;若「情愛」中沒有上述的染欲貪著,轉情化愛而為長情大愛,即意謂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佛弟子情感往往顯得保守含蓄,甚而給人「冰冷」感覺,但這不是菩薩行者之形象;菩薩當是「有情有義」,甚而熱情如火、熱血沸騰,對眾生及至世間的一切保持熱切關注卻心無所執。

這樣沒有私心的愛、清淨的愛就是「慈悲」,情愛去除欲貪的「慈悲」,而以如此之「慈悲」為佛法理想境界的情愛觀。

相關文章 愛與苦的辨證  愛與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