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般若經講記)文句之義為何

姓名或匿稱: 
phhtwz

在般若經講記的頁67最後一行至頁68第一行說到:  沒有眾會莊嚴的佛土, 不過是思辨的戲論!

請問這句話的意思為何?

謝謝

Comments

導師原文如下:

菩薩立大願,集合同行同願的道伴,實踐六度、四攝的善行去莊嚴他。有以為一人成佛,世界即成清淨,這多少有點誤解的。菩薩在因中教化眾生,以佛法攝集同行同願者,同行菩薩行。結果,佛與所化眾生──主伴的功德,相攝相資,完成國土的圓滿莊嚴。同行同願的菩薩,同住於莊嚴的國土中。同中有不同,唯佛能究竟清淨、圓滿、自在。沒有眾會莊嚴的佛土,不過是思辨的戲論!

(<<般若經講記>>p.67 ~ p.68)

這句話可以解讀為:

佛以多生多劫度化眾生的無量福德智慧資糧所成就的圓滿莊嚴國土,如果有人以為,該佛土中沒有跟随佛身邊同願同行的菩薩眾以及所當度化的五乘眾生,這種看法是違背「緣起法」(有違正理,與煩惱相應,障礙解脫)的憶想分別邪見(佛土,是佛與眾生,眾緣共同成就的)!

所謂的「戲論」(梵prapañca,巴papañca),依據各部論典的定義為:

《中論》卷4〈22 觀如來品〉:「戲論:名憶念取相,分別此彼

 (CBETA, T30, no. 1564, p. 31, a2)

 

《中論》卷1〈1 觀因緣品〉:「能說是因緣(緣起),善滅諸戲論

 (CBETA, T30, no. 1564, p. 1, b16-17)

 

《瑜伽師地論》卷91︰「當知此中能引無義思惟分別所發語言,名為戲論。何以故?於如是事,勤加行時,不能少分增益善法,損不善法,是故說彼名為戲論。」

 (CBETA, T30, no. 1579, p. 815, a27-b1)

 

《瑜伽師地論》卷13:「云何戲論:謂一切煩惱及雜煩惱諸蘊。」

 (CBETA, T30, no. 1579, p. 345, c20)

 

《佛性論》卷3〈5 總攝品〉:「戲論者,有三義︰一能違礙實理,二名虛誑世間,三障隔解脫。初違正境,次違正行,後違正得。合此三義,名為戲論。」

 (CBETA, T31, no. 1610, p. 803, b17-22)

據近代學者之研究,「戲論」的梵巴原文之語義較接近《佛性論》的「三義」。

(請參閱萬金川著《龍樹的語言概念》p.121~p.144之〈關於「戲論」的語義〉,正觀出版社,1995年2月初版

 

印順導師曾分析:『雜阿含經』的虛偽,是戲論(梵prapañca,巴papañca)的異譯(詳如以下引文)

 

如『雜阿含經』卷九(大正二‧六0上)說:

    「盡,離欲,滅,息,沒已,有亦不應說,無亦不應說,有無亦不應說,非有非無亦不應說。……離諸虛偽,得般涅槃」。

    末二句,與此相當的『增支部』,作「戲論滅,戲論寂」。『雜阿含經』的虛偽,是戲論(prapañca,papañca)的異譯。涅槃是不能是有、或是無的;這些相對的語句,都不過是戲論,戲論是不足以表示涅槃的。

(<<空之探究>>p.120 ~ p.121)

 

諸戲論是什麼?就是六十二見;這裡合成十四邪見。

(<<中觀論頌講記>>p.503)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