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search
Login links
Login
Register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toggle
Main menu
主編隨筆
網路讀書會
導師著作答客問
佛法討論區
法海涓滴
Secondary menu
佛學問答集
網路芳鄰
關於我們
檔案下載
公告事項
You are here
Home
»
「復興佛教」的種子
「復興佛教」的種子
Breath in Mind
- Sun, 2021-01-10 07:16
「復興佛教」的種子
當今「人間佛教」的領航者,首由太虛大師倡導「人生佛教」開始,太虛大師心念所繫即在於「復興佛教」,復興是因於佛教的衰敗腐化,其曾悲切痛陳:「今
佛法既衰,僧亦不振,外摧內腐,其何以自存哉!余雖力竭聲撕,其奈如聾若啞之僧徒何!
」是以太虛大師之佛教改革乃以「復興佛教」為一生懸念。
印順導師繼承太虛大師,心念所繫亦在於「復興佛教」。如
1942
年所寫的《印度之佛教》「自序」中所說:「
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機應慎),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庶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也歟!
」這「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為他畢生關切所在,晚年<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一文亦著眼於此。在其《平凡的一生》自述出家之毅然決然,也表示:「
我的心,已屬於甚深的佛法,時時想到復興佛法,利濟人群。
」類似此等「復興佛教」、「復興佛法」之語,在其著作中頻繁出現。
太虛大師、印順導師所面對的課題是「復興佛教」,「人間佛教」的響應者、追隨者卻有不同強調。相對於「復興佛教」,聖嚴長老所重的是「復興漢傳佛教」,這尤在晚年更為明顯。如
2004
年《承先啟後中華禪法鼓宗》一書,即表示身為臨濟、曹洞兩系的法裔,有責任和使命來「承先啟後」中國禪宗,因而以「中華禪法鼓宗」繼往開來;在
2006
年聖嚴長老更親筆寫下〈告誡眾弟子書〉,念茲在茲亦在於「漢傳禪佛教」的繼絕存亡。
相對於「復興佛教」以及「復興漢傳佛教」,星雲大師重於「弘揚佛法」,其佛光山在世界各處遍地開花
──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即是「弘揚佛法」的明證,或可說以「弘揚佛法」來於「復興佛教」與「復興漢傳佛教」。
又,自幼生於台灣、長於台灣的證嚴上人,拳拳服膺於「為佛教,為眾生」,未必說「復興佛教」,亦不談「復興漢傳佛教」,卻是「一念悲心不忍眾生苦難」,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皆是苦難蒼生、皆為苦難蒼生,透過「為眾生」來「為佛教」,亦也透過「為眾生」來「復興佛教」。
以上只是初步標示出近現代、當代五位佛門高僧各自所重,只代表「其一」而不是「唯一」特質;如前所言,弘揚佛法、悲濟苦難等,亦皆是「復興佛教」的不同形式。包括聖嚴長老雖以「復興漢傳佛教」為念,但亦同樣關注眾生苦痛,如法鼓山
2005
年
10
月
21
日落成開山,即以「大悲心起」為活動主題,以此顯發法鼓山的精神理念。
現今台灣「人間佛教」(乃至於海外「人間佛教」)之發展,可看出佛教興盛的趨勢,當中太虛大師居功厥偉,由他散播了「復興佛教」的種子、「人間佛教」的種子,時至今日開花結果。
如今,各個「人間佛教」團體雖關注不一,但卻異中有同、同中有異,也因此各有所重、各顯所長,如彩虹般多元綻放(「彩虹佛教」),呈現出大乘佛法「海納百川」的特色,也帶動台灣佛教的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Tweet Widget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Like
Log in
or
register
to post comments
335 reads
Navigation
HELP
Search
Contact
Create content
Recent posts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Accelon 2017 可全文檢索)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CBETA Online 版) [
全文檢索說明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光碟
[
來源網站
]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CBETA 光碟,包含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
Recent comments
回應:此「故」彼,即是因「緣」果?
6 days 18 hours ago
回應:「知法入法」是否與「悟真諦」相當?
1 week 6 days ago
[0529b08] 十二入幾共業。幾不共業。一共業
3 weeks 1 day ago
刑剋與共業不同意思??
3 weeks 1 day ago
回應:初果所斷的「身見」是指「分別我執」?
4 weeks 1 day ago
有關「不妄語戒」實例補充
4 weeks 1 day ago
匿、飾、增、減
4 weeks 1 day ago
刑法中關於妄語的相關處罰
4 weeks 1 day ago
回應:「不妄語戒」的幾個問題
1 month 18 hours ago
回應:「無而現,現而無」即是「有依空立」?
1 month 5 days ago
導師著作答客問
請問導師之涅槃觀
請問:此「故」彼,即是因「緣」果?
「知法入法」是否與「悟真諦」相當?
初果所斷的「身見」是指「分別我執」?
不知道的说知道,知道的说不知道
「無而現,現而無」即是「有依空立」?
「識蘊」可以認識「六識」?返聞「自性」?
「三修比丘」錯在何處?
大乘空宗發揚皇厲
掉舉,慢,無明,在二界各是指何而言?
關於中觀的佛陀觀
假有實有的雙關論法(版主按:此有關「憶念,作業受報」的重要問題)
「無礙性的幻相」是應該能緣起幻有的?不可說實無。
業的存在何處?
流轉與解脫,此圖如何正確解讀?
「撥無我法的緣起」者是指何種學者?
「戲論相」即是「虛誑妄取相」?
非「以行為宗」者指何?
觀慧是因,實相是非果之果?
賴耶清淨轉成無垢【阿賴耶識如何(轉依)轉染成淨、轉識成智?】
(導師於《成佛之道》所示)通於止觀之所緣?
此即是中觀者的所緣境乎?
請問印順說"觀音是水神,阿彌陀佛來自婆羅門教思想"有何事實依據?
「無此不生」之真義?
補特伽羅、阿特曼、薩迦耶見等均是我見?
1 of 10
下一頁 ›
more
New forum topics
查閱幾個業果的偈頌
2020/12/31 南無阿彌陀佛聖誕
錯誤的修行;錯誤的認知
十善業道心得分享
真誠善意的信心,是學佛基本。
More
法海涓滴
敬而探索之
佛教徒之佛教研究
信仰的獻身
心如冰山
從節約到節制
不信佛的代價
唯心思想與佛教興衰
明權實之別而堅定信仰
印順佛學的「中道」特色
緣起性空的慈悲
1 of 71
下一頁 ›
more
主編隨筆
研讀佛法最優先次第——「得要」(建構修學佛法經緯圖)
【主編隨筆】版面說明
‹ 上一頁
3 of 3
User login
Username
*
Password
*
Create new account
Request new password
CAPTCHA
This question is for testing whether you are a human visitor and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Main menu
主編隨筆
網路讀書會
導師著作答客問
佛法討論區
法海涓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