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分慧解脫阿羅漢,是慧強定弱的修行者,幾乎是靠著智慧力前行?

姓名或匿稱: 
覺民
  1. 關於「俱解脫」之定義,如依據說一切有部之講法:「得滅盡定的阿羅漢」才是「俱解脫」;若得「未到定」的阿羅漢,是「全分慧解脫阿羅漢」,得「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定」的阿羅漢,則是「少分慧解脫阿羅漢」。參見釋厚觀法師編《成佛之道》講義第四章p.111-p.113。
  2. 《成佛之道》p.240:俱解脫阿羅漢,不消說是能得「六通及三明」功德的。其他的阿羅漢,凡能得四根本禪的,都能修發三明、六通。
    阿羅漢與六通:
    1. 全分慧解脫阿羅漢(未到定):具漏盡通但無前五通。(如《雜阿含經》卷14(347經)〈須深經〉所說,大正2,96b-98a)
    2. 少分慧解脫阿羅漢(四禪八定):具根本禪者,可修發三明、六通。
    3. 俱解脫阿羅漢(滅盡定):一定具備三明、六通。
    ※三明阿羅漢:
    1. 或是具根本禪的慧解脫(《雜阿含經》卷45(1212經),大正2,330a-c)
    2. 或是具滅盡定的俱解脫(《大毘婆沙論》卷143,大正27,734b-c)

     

    故,「全分慧解脫阿羅漢」,是慧強定弱的修行者,幾乎是靠著智慧力前行?不知其修行的方便為何?何以可以不靠根本定即降斷五下、五上分結?「見惑」或易了結,「思惑」全靠未到定及空慧即可定動慧拔?若如此,即所有阿羅漢(不論慧解脫或心解脫),一定均係因「智慧力」方可照破五上五下煩惱,而得解脫?

     

     

Comments

全分慧解脫阿羅漢雖然「慧強定弱」(慧為其首此五根,一切皆為慧根所攝受),但仍需具備「八正道」(戒、定、慧)及「五根、五力」(信、精進、念、定、慧)。成就道果的修習次第均是相同,至於各道支之強弱就看聖弟子們的夙世善根因緣。

 

《雜阿含979經》佛告須跋陀羅:「於正法律,不得八正道者,亦不得初沙門,亦不得第二、第三、第四沙門。須跋陀羅!於此法律得八正道者,得初沙門,得第二、第三、第四沙門。除此已,於外道無沙門,斯則異道之師,空沙門、婆羅門耳。是故我今於眾中作師子吼」。

 

《長阿含經》(遊行經)卷4:「須跋受教,佛告之曰:「若諸法中,無八聖道者,則無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須跋!以諸法中有八聖道故,便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須跋!今我法中有八聖道,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外道異眾無沙門果。」」(CBETA, T01, no. 1, p. 25, a25-b2)

 

《雜阿含653經》卷26:「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比丘於彼五根增上明利滿足者,得阿羅漢俱分解脫。若軟、若劣者,得身證。於彼若軟、若劣,得見到。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解脫。於彼若軟、若劣,得一種。於彼若軟、若劣,得斯陀含。於彼若軟、若劣,得家家。於彼若軟、若劣,得七有。於彼若軟、若劣,得法行。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行。是名比丘根波羅蜜因緣知果波羅蜜,果波羅蜜因緣知人波羅蜜。如是滿足者作滿足事,減少者作減少事,彼諸根則不空無果,若無此諸根者,我說彼為作凡夫數。」」(CBETA, T02, no. 99, p. 183, b5-16)

 

《雜阿含654經》卷26:「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根,一切皆為慧根所攝受。譬如堂閣眾材,棟為其首,皆依於棟,以攝持故。如是五根,慧為其首,以攝持故。」」(CBETA, T02, no. 99, p. 183, b19-23)

 

導師的解說:

「說到慧,就是般若(paññā)。般若是解脫道的先導,也是解脫道的主體;沒有般若,是不可能解脫生死的。如經說:「我說知見能得漏盡,非不知見」;「我不說一法不知不識,而得究竟苦邊」。如實知見(yathābhūta-ñāṇadassana)在解脫道中,是必要而又優先的,所以說:「此五根,一切皆為慧根所攝受。譬如堂閣眾材,棟為其首,皆依於棟,以攝持故」。」(《空之探究》,p.14)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