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書中常提及「認識論」,不知其所指真意為何?

姓名或匿稱: 
智仁

佛教大乘三系中,

1.真常唯心,是學空不得究竟,卻以有真心如來藏不空為究竟,而傾向本體論。

2.虛妄唯識者,以性空不能建立因果相續,詳究法相,從認識法相去解決問題,而傾向於「認識論」。

3.性空唯名論,是緣起論,不是認識論。是深化聲聞行的「緣起無我」至一切法「緣起性空」。 

導師說「另一些人,重視內心,以此為一切的根本;或重視認識,想從認識問題的解決中去把握真理。這種傾向,即會產生唯心論及認識論。」(《佛法概論》,p.47)即是指真常唯心與虛妄唯識學者?

導師所謂的「認識論」,即是一般人的、一般文化界、一般學者、一般學派(儒家、朱子百家)、一般科學家的、一般宗教師的知識觀。​即佛在人間一書中《十、佛教的知識觀》所述?都是屬於「受、想、行、識」所認識觸動的範疇?

Comments

由於筆者對於西方哲學所知有限,因此請教對於「印順導師思想及中西哲學」有深入研究的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林建德教授(林教授也是我們中心「法海涓滴」專欄特邀版主,常在學界及教界發表印順導師思想相關論文)。林教授的回應如下:

 

所引導師書中之「認識論」,主要重於「虛妄唯識」的意義,一切的認識不過是染著心識的投射建構。

相對於此,「真常唯心」之以心為本體(傾向於本體論),或視心為一切根本(唯心論),這也是不究竟的、有違緣起論的立場。

 

提問(一)導師說「另一些人,重視內心,以此為一切的根本;或重視認識,想從認識問題的解決中去把握真理。這種傾向,即會產生唯心論及認識論。」(《佛法概論》,p.47)即是指真常唯心與虛妄唯識學者?

──「是的」

 

提問導師所謂的「認識論」,即是一般人的、一般文化界、一般學者、一般學派(儒家、朱子百家)、一般科學家的、一般宗教師的知識觀。即佛在人間一書中《十、佛教的知識觀》所述?都是屬於「受、想、行、識」所認識觸動的範疇?

 

──我認為導師是以「認識論」來說明唯識學派的思想路數(筆者按:可參考導師的《唯識學探源》及《性空學探源》等著作),若進一步想,自可以和知識觀連結,畢竟唯識學特重「量論」,但佛教的知識觀和一般學科、一般宗教的知識觀不同,如佛教指出知識的相對、片面、錯亂等,這也是唯識學主張的,但一般人不這樣說。(筆者按,依《雜阿含319經》釋尊所教示:離了十二處,就沒有什麼可知可說,可修可證的。人類一切的思想自然都是屬於「受、想、行、識」所認識觸動的範疇,但是聖者與凡夫之間有大不同)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