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道、為學、為利

為道、為學、為利

聖嚴法師說:「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學問第三」,在我學術的路上一直有把這句話惦記在心。依此展演進一步的理解,第一流的學者是涵養人格,第二流是追求知識,第三流卻是逐名追利;三者大致是為道、為學與為利的區別。

 

學者雖然讀的書多,還是有一般凡夫的習氣,轉學者的習氣為學者的氣質──「讀聖賢書所為何事」,既然選擇知識的生活,理應就是精神性、價值性為主。

 

因此,學者有時也要適時拉開學術研究的距離,做一種「後設」的關照,以超出學術的心做學術的事,否則知識探求恐會是智慧啟悟的障礙。

 

學者書讀得多,是不是更值得一般人尊敬?這答案大概因人而異,關乎什麼樣的學者,以及是從事什麼樣的研究。就人文學研究而言,應該跟「生命的學問」比較接近,既然是「生命的學問」所重當是人格的涵養。

 

在制式化、科層式的學術研究中,如何保持自覺不被馴化異化,不免要時時自我提醒,否則買櫝還珠、得不償失。

 

相關文章  人格陶冶的哲學探索  「生命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