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集及華雨集選讀》編輯說明

《妙雲集及華雨集選讀》編輯說明

                                                                                       呂勝強

   《妙雲集》及《華雨集》等著作,為印順導師遊心法海六十餘年「從宗出教」之法寶鉅著,教界或以「小藏經」譽之,其著作均是透過經、律、論原典加以抉擇,其於法、義之饒益為:「於全體佛法作提綱挈領之介紹,出吾人於摸索附會之深坑,示吾人學佛之正途,免學者之枉勞,開吾人眼目(建立正見)」。

本篇選讀節錄《妙雲集》、《華雨集》及其它專著之重要文章,分九章介紹,嘗試解析導師著作之研讀方法,以提供法友平時自修之參考,並從「文字般若」中抉發「觀照般若」,以進修無我之消息。

    第一章「佛法總綱及修學方法」,開宗明義揭示完整(全體)佛法之學綱,並介紹印順導師提示之學法目標、次第及修學方法。

    第二章「佛教思想史概觀及判攝準則」,藉由「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分判」,來討論中國佛教之判教,最後,再將一切聖典作四大宗趣之抉擇判攝。

    第三章「佛陀最後之教誡」,印順導師根據南北傳聖典之對比研究,指出佛陀入滅前,以「依止經戒」為最後遺教,並澄清佛陀當時一些被誤傳之史實。

    第四章「法的研究」,乃隨順「依止經戒」之遺教,從「法」之通俗演化中,抉擇佛陀本教之「(經)法」與「律(戒、毘奈耶)」體現聖道的真正內涵。

    第五章「空義之探討及思惟方法」,除了闡明「空」在佛法中的地位及其轉迷啟悟的關鍵角色外,另略論:如何正確理解「空及有」、空義的演變及「阿含、般若及中觀」之空觀修習思惟方法。

    第六章「禪宗初祖達摩之藉教悟宗與四預流支」,經由介紹達摩之「二入四行論」與「四預流支」之關係,來探討唐末以來,影響中國佛教最重要的「禪宗」,為何從印度傳來「藉教悟宗」之「如來禪」(印度禪),演變為「不立文字」之「祖師禪(中華禪)」。此外,特別介紹完整的「慧的進修次第」。

    第七章「從如來藏談大乘三系」,特別以源自印度「真常唯心系」之中國佛教主流思想──如來藏為論題,來探討其與印度大乘「中觀、瑜伽」空有二大系間之不同意趣及修道論。

    第八章「從太虛大師的菩薩心行談人間佛教」,將漸漸被人淡忘了的大善知識──太虛大師,終其一生「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薩戒本」之菩薩心行,予以舉揚出來,使學人由知印順導師倡導之「人間佛教」,乃是其來有自的。

    第九章「妙雲華雨的禪思」,係從印順導師如實依法奉行之一生行誼中,抉發其無我之修養,並摘錄其始終如一實踐「利他中完成自利」之「菩薩正常道」道跡。我等學人若能依此,「由聞而知法,依教而奉行」,則夷途直進於成佛之道,將穩當而不虞失之歧途矣!

綜而言之,以上九章,先總論佛法學綱並抉擇中印佛教思想史,以舖陳「佛法經緯地圖」,使學人得以入佛門而「按圖索驥」,進而舉示「佛(陀)」之教誡,乃「法(與律)」之如法修學,並強調「學佛之道」必須經由「聞、思、修」四預流支之學程。篇末舉近代提倡「今菩薩行」之太虛大師,及「人菩薩行」之印順導師,以二位菩薩大德為「僧伽」典範,讚揚「暢佛本懷」之菩薩正常道。最後,虔以讚歎禮敬「佛、法、僧」三寶之誠,祝願「正覺之音」長傳人間!

(二OO一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