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small potatoes on Fri, 2022-12-30 18:38
Attachment | Size |
---|---|
![]() | 71.03 KB |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small potatoes
「我」僅僅只是一種幻覺 隆波帕默尊者
這個心,僅僅只是感覺,是「感知者」,
事實上,心就是「感知」,
它並沒有一個實體。
通過眼根去感知,稱為「眼識」;
通過耳根去感知,稱為「耳識」;
感知到心內所思所想,稱為「意識」,
因此,實際上,
真正的心是無形無相的。
心,僅僅只是感知本身,
它就像苦、樂,
沒有什麼實體,
僅僅只是感覺而已。
苦的感覺、樂的感覺,
都是沒有實體的,
或者好、壞、貪、瞋、痴,
也只是心裡的一種感覺。
心,則是感知本身,
不是人、不是我、不是他、不是眾生,
它僅僅只是(能)感知所緣而已。
對於眼根方面的所緣的感知,
稱為「眼識」;
對於耳、鼻、舌、身、心方面的所緣的感知,
則分別是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試著去觀察,
如果我們看到了「感知本身」,
就會發現「感知本身」也不是「我」。
~隆波帕默尊者(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最好的心,是平常心》——「我」僅僅只是一種幻覺
中文字幕視頻:https://youtu.be/5REYxOPWTb8
全文:https://www.shineling.org/lp-pramote_full-txt_8/
索書鏈接:https://www.shineling.org/book-shop/
您已被邀請加入「「法義法文-台灣四念處學會-佛陀四念處法義法文」!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kI8HkmaYCsMUjg-HA_r8zOpqEd3iT_P7xcUd7w?utm_source=...
【怎樣照見,才會明白心不是我】
【怎樣照見,才會明白心不是我】 隆波帕默尊者
要看到『心不是我』的方式,
必須看到『心生滅』。
心在眼根生了滅;
心在耳根生了滅;
心在鼻子生了滅;
心在眼耳鼻舌身意哪個地方生,哪個地方滅。
心並不只有一顆,
凡夫會感覺〜心只有一顆。
心啊!
有時候感覺苦;
有時候感覺樂;
有時候感覺善法;
有時候感覺不善法,
跑去看、跑去聽、
跑去聞、跑去嘗、跑去想、
跑去感覺身體的接觸……
誤以為"心只有一顆",
那是不可能看到『心不是我』,
因為那是很穩、牢固的誤以為"心是我"。
但事實上,心並不只有一顆,
心一直處在生滅之中,
一顆心生、
一顆心滅,
日夜都是這樣子的。
如果訓練『觀心』,
心有快樂生了就滅;
有痛苦的心生了就滅;
貪的心生了就滅;
生氣的心生了就滅;
迷失的心生了就滅;
看畫面的心、
聽聲音的心、
聞氣味的心、
嘗味道的心、
感知身體接觸的心、
想的心--全都是生了就滅。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重複這麼照見……
某一天就會頓悟:『心不是我』
隆波帕默尊者
聽錄、摘錄自2022年09月18日直播開示 33'20" ~ 34'33"
本文內容是根據尊者直播視頻聽錄、整理而成,文字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內容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直播同聲翻譯|坤能•禪窗
文字整理|台灣四念處學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3Lcw1FlV_o
您已被邀請加入「「法義法文-台灣四念處學會-佛陀四念處法義法文」!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kI8HkmaYCsMUjg-HA_r8zOpqEd3iT_P7xcUd7w?utm_source=...
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 隆波帕默尊者
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 隆波帕默尊者
比如:我們修行時,
會感覺這裡面有個「我」存在,
事實上,「我」不存在,
那是心的一種錯解,
錯誤的見解,
錯誤的界定,
錯誤的思想。
錯誤的想法,
起始於錯誤的界定——
將「無常」界定為「常」,
將「苦」界定為「樂」,
將不是「我」的事物,
界定為「我」的事物。
起始於錯誤的界定,
「想」的時候,
就會錯誤地去想,
錯誤的界定,
稱之為「想顛倒」(sañña-vipallāsa)。
「想」錯,
稱之為「心顛倒」(citta-vipallāsa),
每一次想,每一次都是有「我」。
想來想去,生起了堅信——
「我」真的存在,
這稱之為「見顛倒」(diṭṭhi-vipallāsa),
這與事實已產生偏差,
起始於錯誤的界定。
如何才能生起正見?
必須先總歸正確地去界定,
若正確地去界定,
就會「想」得正確,
當「想」得正確,
正見就會生起。
佛陀的法,全是有因有果的,
播如此的因,就會有如此的結果,
如果我們不斷地訓練修行,
我們就會真正看到——
「我」並不存在,
那僅僅只是一種錯解,
僅僅只是錯誤的界定、
錯誤的思想、錯誤的想法、
錯誤的念頭、錯誤的見解,
不過如此而已,
誤以為「我」、「我」、「我的」。
如果我們訓練心,讓心安住,
那屬於提升心的品質,
以便能認識自我。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法談摘錄
2021年07月11日|泰國解脫園寺
00:00~13:22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我的禪修之旅」 隆波帕默尊者
《轉貼關於修行的好文》
隆波帕默尊者
作為一名在家人(隆波未出家時),我將我的禪修經歷報告給禪修老師聽時,經常有和尚也在場聽。我記得一次一名和尚問我是怎樣達到這個程度的。他坦承他出家20 年了沒有達到過,甚至沒有接近我僅在一年內達到的程度。我告訴他我只是沒有讓心整天處於靜止平和的狀態。
一旦我的心平和了,我不間斷地保持觀察身和心在做什麼。我觀察身體的行、住、坐、臥,不是我,是身體它行、住、坐、臥。身體坐著,不是我坐著;身體它躺著,不是我躺著。身體只是一個帶著意識的物體,一堆元素,流進流出,不斷生滅。我觀察心,它整天整夜地運行著,思考著,編故事,一會兒快樂,一會兒不快樂,一會兒友好溫和,一會兒粗暴刻薄。它四處跑,好象沒有間歇,到眼根去看,到耳根處聽,到鼻根處嗅,到舌根處嘗,到皮膚表層處經驗感受,到意根處想。它來來回回,自行運動,連續不斷。我們不能控制它,也不能選擇什麼時候會快樂、溫和或平靜。它在所有事物中循環:它總處於流動狀態,沒有停歇,也不受我們控制。
當我們看到一切總是變化著(無常),
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持續存在(苦),
一切不受我們控制(無我)時,
我們就已經看到了佛陀所教導的三法印。如果我們練習正確,物質和精神現象將會呈現出它們的真實特徵。這就是內觀的目的。內觀不是思考事情,告訴我們自己我們不是這具色身,那不是真正的智慧。
我們必須如實觀察,從經驗上體證三法印。請以這種方法觀察和了知,某一天因緣具足時,三法印就自動清晰地顯現,涅磐就會發生。我們看到身和心沒有一個「我」存在,身和心的實相只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當我們看到這點時,我們大多數人感到震驚,有些人感到悲哀,有些人感到厭離這世界。
最後,我們終於生起了平等捨智,快樂或悲傷,好或壞,我們都只將它們看成同等的境界,都不過是現象的生滅,都隸屬於三法印。到了這個點,我們大多數人會對這個世界感到厭離和無意義,但這不是不善的厭煩心,事實上,這個心所生起時心情平穩公正,不粘著現象。
試著以平等無分別的態度去觀察生起的現象。不要憎恨煩惱,當它們生起時知道它們已生起。佛陀從來沒有教我們不要有煩惱,他沒有教我們當煩惱生起時設法去除嗔心或其它煩惱,如貪心等。他教我們當煩惱生起時我們知道它們已生起。生氣時,了知心生氣了,不是我們生氣了。貪生起時,看到心有貪著,不是我們貪著。我們不是心,也沒有我們。以這種方法持續觀察。
當我們看到身和心都不是我們時,我們就可以說已獲得真正的智慧。當我們智慧圓滿時,心就完全平等公正地對待一切。這就是佛陀所教導的有名的「中道」。
它不受任何生起的現象的影響。當幸福來臨時,我們知道它只是暫時的不會沈溺其中。當痛苦來臨時,我們知道它只是暫時的也不會迷失其中。
我們看到所有一切無論好的壞的都是無常的,只是隨著它們的因緣生起滅去。當煩惱來臨時我們不憎恨它們,請記得它們是我們的老師,能夠向我們展示三法印,它們和善心所一樣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智慧。
我們每天持續以這種方式觀察,我們將看到所有精神和物質現象基於某些因而產生,當產生這個現象的因不再存在時,現象就滅去了。心開始自動地清楚地知道所生起的現象。當它能清晰而迅速地看見現象時,現象就立即滅去,它們不會上長佔據我們的心,不會編故事,製造痛苦。
心就自然地進入一種深定,稱之為「三昧,不管你有沒有經驗過這種定。在這個階段心看現象非常迅速地生滅,心甚至不知道生起的是什麼。每個現象只是簡單地生起滅去,來了去了。心知道它們來了去了,但不知道所知道的是什麼。
泰皇陛下曾召開一次高層次的僧人會議,會上陛下問如果知道但不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是什麼(知道生滅但不知道什麼在生滅),這是不是也稱為知道,當時隆波普肯定了這點。這顆能知的心在知道,但它不知道所知道的是什麼,它不會捲入到相對的二元世界中去了。它看萬物平等,它不是思考或概念上的理解,也不會迷失在故事里,那種故事充其量不過是在相對層面上真實。
當我們在究竟層面上看見真理時,我們看到萬物沒有名字,生起滅去。當我們清晰地看到這點時,我們接近了入流果,須陀恆果。然後我們看到生起滅去的每一事物都只不過是一團苦。心智慧、平和、對任何生滅無分別,然後心進入純淨意識。
當它達到這裡時煩惱開始根除,涅槃,苦的止息,就出現兩三個片刻。然後入流果聖者返回到相對的二元世界,仍然冥想真理。他或她也能看現在哪些煩惱已去除哪些煩惱還殘餘。他或她繼續和平時一樣禪修:觀察、知道身和心。在家人能夠修得非常好。畢竟出家在家,只是位置相對不同,在究竟層面上無差別,兩者都有身和心,同樣以相同方式知道身和心。
——— 隆波帕默《看見真相.我的禪修之旅》
言行舉止皆是「我執」
「我執」並不是一種幻覺。而是真實表現在言行舉止上
《深密解脫經》
計自體相。依因邪見而言有我。所謂我能見.能聞.能嗅.能味.能觸。我能知.我能食.我染.我淨。生如是等諸邪見行。
《佛本行集經 》
云此是我。稱彼非我。我如是說。我如是受。
我行我住。我相我身。如是名我。不自覺知。是名著我。
有我的人 都會有自體相。也就是會有一個身體, 用這個身體代表自己
而且經常會說「我看見」「我聽見」「我認為」「我肚子餓了」「我想睡覺」....
以上種種言行舉止,即為我執。都清楚表現在日常生活上。
眼根方面的所緣
『對於眼根方面的所緣的感知,稱為「眼識」;』
這句翻譯得有點問題吧 ?所緣?
眼識有多個所緣,眼根是其中的一個,色境又是另外的一個;
我們不可以說眼根所緣眼識,但可以籠統地說眼根能緣眼識。
因為萬法唯心,所以眼根的所緣是心。
隆波帕默尊者, 靜慮林
small potatoes,
謝謝,都是好的教導,好的連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