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關於“六識身”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tengel

在雜阿含經第四十一經中說:

云何識如實知?謂六識身——眼識身,耳、鼻、舌、身、意識身。是名為識身,如是識身如實知。

請教,這裡的“身”作何解?

可參考莊春江居士的阿含辭典

身:

4.種類;類集,如「六識身」。

http://agama.buddhason.org/ad/adSearch.php?keyword=%E8%BA%AB

 

1.體,如「著法服」、「壞命終」、「苦患」。2.體的,如「集」、「行」。3.親,如「現法作證」。4.種類;類集,如「六識」。5.聚集(同「蘊」),如「戒」、「五分法」。

云何如實知?謂六識身——眼識身,耳、鼻、舌、身、意識身。是名為識身,如是識身如實知。

《長阿含經 卷第十(13)》若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
《雜阿含經 卷第二十五 (640)》
中陰眾生。來入母胎
-----------------------------------------------------

12因緣第3支「,就是來入母胎的「識」(入胎識)
這個「識」亦名 六識身中陰身

 

把六識等同中陰身是太牽強了

經中並沒有這個解釋,是您自己把二者等同起來了吧。

六識等同中陰身是太牽強了
經中並沒有這個解釋,是您自己把二者等同起來了吧。

你大概是錯以為 12因緣第三支「」是指 六識(眼耳鼻舌身意
事實上,12因緣第三支「識」並不是指 六識

我並沒有把六識等同中陰身
我說的是,12因緣第三支「」就是「六識身」或「中陰身」

六識 六識身 不一樣

 

不知您由何得知「六識」和「六識身」不同?

您有個別的解釋嗎?有經文說明他們是不同的嗎?

南漂學子 - 四, 2020-09-17 03:16

不知您由何得知「六識」和「六識身」不同?

您有個別的解釋嗎?有經文說明他們是不同的嗎?

 

《瑜伽師地論》謂恒行意及六識身。無間滅意。
 

12因緣第三支「識」就是「六識身」或「中陰身」

。。。。。。。。。

以上說法是錯誤的。

中有 梵文:antarābhava,又稱作中陰中蘊中有身中陰身佛教術語,意指生命在死亡之後,到下一期生命開始之前的中間存在狀態。

中有 -- 屬於三有(欲有 色有 無色有)之一,是12因緣中的“有支”,不是“識支

《大毗婆沙論 卷60》 如說四有。謂本有 死有 中有 生有。

《瑜伽師地論》 欲有云何。謂欲界前時有。業有。死有。 中有。生有。及那落迦 傍生 餓鬼 人 天有。

 

sumedha

 

Sumedha - 周日, 2023-01-15 13:30

中有 梵文:antarābhava,又稱作中陰中蘊中有中陰身佛教術語,意指生命在死亡之後,到下一期生命開始之前的中間存在狀態。

中有 -- 屬於三有(欲有 色有 無色有)之一,是12因緣中的“有支”,不是“識支”。

中陰身解釋成12因緣的「有支」,這完全是你自己在編故事。根本無任何經文曾這樣講

《長阿含經》若入母胎者 有名色不。答曰無也。
《雜阿含經 640》
中陰眾生 來入母胎

從上面2句經文 可以得知,來入母胎的是,亦名中陰
中陰入母胎後,接著才有「名色」

可見,中陰存在於「名色」支之前。所以中陰根本不可能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