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本中心即日起增闢二項平台:厚觀法師(一)法音宣流、(二)佛典故事,歡迎法友們點閱聆聽,增長見聞。

more

本中心網站現階段提供七項佛法討論平台新註冊者請閱討論規則):
(一)法音宣流(《大智度論》要義):《大智度論》相傳為龍樹菩薩所作,此論被譽為「佛教百科全書」,在文獻上、修行實踐上,皆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厚觀法師曾對一百卷的《大智度論》有完整的解說,由於數量龐大,故從中擷取部分重要的法義剪輯成「《大智度論》要義」,方便大家理解《大智度論》的大要,若欲知詳細內容,還請參閱:https://video.lwdh.org.tw/html/dzdl/dzdl00.html
(二)佛典故事:《大智度論》除了廣釋《般若波羅蜜經》之外,還藉助許多生動的故事、巧妙的譬喻解說深奧的教理。此「佛典故事」的內容,即是從厚觀法師講解《大智度論》的影片中擷取而成,與大家分享。
(三)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法友若提出導師著作相關疑難問題,版主將會盡速回應,但僅限來客一問,版主一答(欲續問者可另再立新問題)。
(四)法海涓滴:提供網友「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五)聞思隨筆:介紹印順導師著作的特色,分享版主的「投稿文章、聞思心得及演講講綱或講義」,歡迎網友回應討論。
(六)舉辦佛法網路讀書會
(七)佛法討論區,歡迎法友分享佛法的體會與討論。

不信佛的代價

不信佛的代價

一個人如果不信仰佛教,是否會得到什麼樣的「報應」?

唯心思想與佛教興衰

唯心思想與佛教興衰

關於如來藏思想實有諸多可探究的問題,不管是在宗教信仰中還是在哲學義理上,皆值得再作深究。[1]本文主要探究佛教衰敗是否是思想的問題,特別是佛教後期的唯心論思想,是否影響晚近中國佛教的衰敗──對此,本文認為既是、也不是;即一旦唯心思想有所誤用,則會使佛教往負面發展,反之則不然。緣起的世間,多重因緣錯綜複雜的交會著,一件事往往是利弊互見,而沒有絕對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為方便法的唯心論可增益對佛法的信仰,但同時易於導致弊端,其間重點在於權實間的善巧運用,而這也是印順法師所要揭示的道理。

明權實之別而堅定信仰

明權實之別而堅定信仰

  印順法師標示出純正的法義,正視究竟佛法的價值,藉以提昇佛教的信仰品質,以提振佛教之發展。而這過程中,雖對如來藏思想的負面發展有所評斷,但印順法師表示存有「揚清抑濁」、「淘沙取金」的意趣。[1]而且,印順法師認為,真常唯心之經教也保存不少佛法的精華,值得我們參究。[2]此處可見印順法師繼承並發揚龍樹的中觀精神,雖認同了義佛法,但又不否認方便法,認為這才是掌握佛法的全貌,而要「綜貫一切佛法而向於佛道」。[3]因此,印順法師之目的是要從方便走向究竟,從唯心走向正覺,最後歸宗於法空性的現證。[4]

「知法入法」是否與「悟真諦」相當?

姓名或匿稱: 
林文亮

導師在佛法概論有提到「不復見我,惟見正法」,此見與中觀今論所說的「悟真諦」是否相當?「悟真諦」與「悟圓中」,是否為修行悟入(證入)之次第?

1.《佛法概論》,如初見真諦,經上稱為「知法入法」;「不復見我,唯見正法」;「於法得無所畏」。能見真諦的智慧,稱為「得法眼淨」。釋尊的「初轉法輪」,就是開示四諦法。」(《佛法概論》,pp.9-10)

2.《中觀今論》,「就修行體悟說,這只有二類:(一)、悟真諦,(二)、悟中諦。

(1)悟真諦是:體悟第一義諦時,一切差別現象皆不顯現,唯有平等一味之理,是名但空、偏真。

(2)悟中諦是:悟得理性平等一如,而當下即是差別宛然的現象;現象差別宛然,而當下即是寂滅平等。(《中觀今論》,p.195)

印順佛學的「中道」特色

印順佛學的「中道」特色

*此為202011月份「第十八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終場圓桌論壇"海內外印順學之發展"的發言記錄,謝謝鄭靜明老師代為整理文字稿以及心皓法師編校。以下定稿已經我重新修潤。

緣起性空的慈悲

緣起性空的慈悲

大乘佛法氣度恢宏、境界偉大,如經典中說:「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如此寬廣開闊的心量格局,究竟多少人做得到呢?

病中修

病中修

「吾有大患唯吾有身」,身體之老病死不是個人意志所能掌控,「身不由己」,只能順著「自然法則」而行。既然疾病不是自由選擇而來,卻終必須去面對,如是就有面對的觀念和方法。

擺盪於精確與豐富之間

擺盪於精確與豐富之間

佛法義理之考證重其精確、求其真實,但佛法義理之詮釋則取其創新、重其豐富,佛法義理之詮釋與佛法義理之考證,兩個路徑明顯不同。

初果所斷的「身見」是指「分別我執」?

姓名或匿稱: 
林文亮

依導師的著作,我執可分為「俱生我執」與「分別我執」。

初果所斷者的身見(薩迦耶見)是否為「分別我執」?至四果阿羅漢方才斷盡「俱生我執」?此「俱生我執」即四果所斷的「無明」與「慢」?

「眾生的世俗心境,都是執我的(俱生我執)。但這是直覺來的,極樸素的實我,到底我是什麼,大都不曾考慮過。這到了宗教家,哲學家手裡,就推論出不同樣的自我來(分別我執)。」(《成佛之道》(增注本),p.356)

「我心貪著自身,梵名薩迦耶見,即是我我所執。有分別所生之粗執,及無始以來之細執。欲破此見,惟賴智慧,因此見以情執為本,與生俱來,故必依智慧門,乃能不求自樂。」(《華雨集》第一冊,p.398)

再談「慈濟宗」

再談「慈濟宗」

大愛台慈濟55年新聞專題,記者想採訪我對慈濟立宗的看法,使社會大眾更加了解證嚴上人創立「慈濟宗」的理念。

Pages

Subscribe to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