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本中心即日起增闢二項平台:厚觀法師(一)法音宣流、(二)佛典故事,歡迎法友們點閱聆聽,增長見聞。

more

本中心網站現階段提供七項佛法討論平台新註冊者請閱討論規則):
(一)法音宣流(《大智度論》要義):《大智度論》相傳為龍樹菩薩所作,此論被譽為「佛教百科全書」,在文獻上、修行實踐上,皆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厚觀法師曾對一百卷的《大智度論》有完整的解說,由於數量龐大,故從中擷取部分重要的法義剪輯成「《大智度論》要義」,方便大家理解《大智度論》的大要,若欲知詳細內容,還請參閱:https://video.lwdh.org.tw/html/dzdl/dzdl00.html
(二)佛典故事:《大智度論》除了廣釋《般若波羅蜜經》之外,還藉助許多生動的故事、巧妙的譬喻解說深奧的教理。此「佛典故事」的內容,即是從厚觀法師講解《大智度論》的影片中擷取而成,與大家分享。
(三)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法友若提出導師著作相關疑難問題,版主將會盡速回應,但僅限來客一問,版主一答(欲續問者可另再立新問題)。
(四)法海涓滴:提供網友「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五)聞思隨筆:介紹印順導師著作的特色,分享版主的「投稿文章、聞思心得及演講講綱或講義」,歡迎網友回應討論。
(六)舉辦佛法網路讀書會
(七)佛法討論區,歡迎法友分享佛法的體會與討論。

闻慧也算“如实知见”吗(永恩)

姓名或匿稱: 
刘永恩

印顺导师《佛法概论》第十七章第二节说到八正道时说:“如『杂含』(卷二八·七五0经)说:「诸善法生,一切皆以(慧)明为根本。

結緣書pdf檔

姓名或匿稱: 
夏蓮生

您好,

請問印順導師之中觀今論, 性空學探源, 空之探究, 大智度論, 有無pdf 檔可供下載?

電腦上看很吃力, 若有pdf 檔可拿去列印, 比較方便細讀.

或者, 請問哪裏可以請到上述幾本書?

謝謝.

慧日佛學班第18期課程

慧日佛學班

第18期課程(民國104年3月9日~104年6月12日)

班別

   

初級班

《中阿含經

週二/ 晚上19:00 ~ 21:00

道一法師(福嚴講師)
視訊教學

初級班

妙法蓮華經

週三/ 晚上19:00 ~ 21:00

厚賢法師

中級班

修定──修心與唯心‧秘密乘

週四/ 晚上19:00 ~ 21:00

開仁法師(慧日副住持)

級班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週五/ 晚上19:00 ~ 21:00

長慈法師(福嚴講師)
視訊教學

高級班

《中論》

週六/ 下午14:00 ~ 17:00

厚觀法師(福嚴院長)
視訊教學

(課程如有變更,依「慧日講堂網站」公告為準。網址:http://www.lwdh.org.tw/

上課地點:慧日講堂:台北市中山區朱崙街36號(中興高中隔壁)

報名、聯絡方式

  上網報名(http://www.lwdh.org.tw/),或向慧日講堂報名。

  電話:02-2771-1417;傳真:02-2771-3475;E-Mail:light.wisdom@msa.hinet.net

歡迎隨喜贊助:郵政劃撥:慧日講堂/00143225

       印順佛教基金會/50024173(請註明“慧日佛學班”)

---------- ----------

(週二)《中阿含經》 5/5

(週四)修定──修心與唯心‧秘密乘不定

(週五)《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4/3

(週六)《中觀今論》4/4、5/30、6/6

八關齋戒︰

國曆每月第二個星期日


上午九時起至下午五時卅分

六月

五月

四月

二月

元月

元月



7

25

12

8

27

11


四月

四月

二月

十二月

十二月

十一月



21

8

24

20

8

21


星期




























 

推廣: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29期課程

福嚴推廣教育班

29期課程(民國104年3月9日~104年6月12日)

時  間

授課老師

初級班

念佛共修

週一/ 晚上 19:00~ 21:00

如諦法師

級班

《中阿含經》

週二/ 晚上 19:00~ 21:00

道一法師

中級班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週五/ 晚上 19:00~ 21:00

長慈法師

高級班

《中論》

週六/ 下午 14:00~ 17:00

厚觀法師

 

上課地點:福嚴推廣教育班:新竹市明湖路365巷1號(壹同寺旁)

報名、聯絡方式:

上網報名(http://www.fuyan.org.tw),或向福嚴推廣教育班報名。

電話:03-5201240 傳真:03-5205041  E-mail:fuyan.tw@msa.hinet.net

主辦單位:福嚴精舍 / 印順文教基金會

歡迎隨喜贊助:郵政劃撥:福嚴精舍/10948242

       印順文教基金會/19147201(請註明「福嚴推廣教育班」)

 

---------- ----------

(週一)念佛共修:4/6

(週二)《中阿含經》:5/5

(週五)《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4/3

(週六)中論》:4/4、5/30、6/6

推廣:

请问导师论著中关于“分别我执”与“俱生我执”的详细论述?

姓名或匿稱: 
郭璐

版主向您请教

请问导师论著中关于“分别我执”与“俱生我执”的详细论述?区别是什么?

另,请问分别执与见惑俱生我执与思惑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感恩合十

「成佛之道獎學金」徵文活動

「成佛之道獎學金」徵文活動

  《成佛之道》是佛學泰斗印順導師所寫的一本學佛指南,內容涵蓋『大藏經』中有關法義、修持的精要,實為佛弟子必讀的經典之作。紹印精舍為鼓勵佛弟子研讀,特訂定「成佛之道獎學金」申請辦法。

  申請資格:1 學生組:包括專科、大學、研究所及就讀各佛學院的學生。2 社會組:包括各地愛好研讀《成佛之道》者及讀書會成員。

  歡迎有志之士提供與《成佛之道》有關之佛學論文或心得報告一篇,文長4000~7000字,104年2月10日截稿。經審查通過者,將各組擇優錄取數名,並頒發新台幣六千元至一萬元不等之獎學金以資鼓勵。詳細內容及報名表,請上「紹印精舍」網站或網址 http://saoyin.pctop.tw 查詢。

推廣:

自作自覺(受)

姓名或匿稱: 
Ann

《中觀今論》中提到《雜阿含》300經說:「自作自覺(受),則墮常見;他作他覺,則墮斷見。義說、法說,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 起故彼起。」「自作自覺(受)」雖然有「常見」的錯誤,但至少有業報觀念。我已經經驗到如果沒有「諸行無常」的觀念,常常會給自己帶來壓力和痛苦(因為可愛事不可能常保有,例如健康的身體;因為無常,才有斷惡修善的可能)。但是對於「自作自覺(受)」還無法體會它的副作用,請法師舉日常生活中例子開示。感謝法師回答!

關於聲香味觸是物質的疑問。

姓名或匿稱: 
夏湖蓝

首先感謝版主對我上一個問題的認真回覆,自己讀經論常常碰到很多問題找不到人解答,(慧}命不該絕啊,能找到這麼一個地方。 地、水、火、風四界,為物質的四種特性。『雜含』(卷三‧六壹經) 說:「所有色,彼壹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壹切物質,不外乎四大界及四大所造的五根,五塵。 地、水、火、風,為世間極普遍而作用又極大的,所以也稱為四大。人類重視此常識的四大,進而推究此四大的特殊性能,理會到是任何物質所不可缺的,所以稱為能造。 地即物質的堅性,作用是任持;水即物質的濕性,作用為攝聚;火即物質的暖性,作用為熟變;風為物質的動性,作用為輕動。隨拈壹物,莫不有此四大的性能,沒有即不成為物質。 ---------- <<佛法概論>> 我的問題很簡單,五塵中的聲香味觸從哪裏能看出來有地、水、火、風四界的特性,比如聲的堅性表現在哪裏?濕性暖性動性怎麼看得出來?香味觸的這些特性有如何觀察得到呢? 謝謝大家!

關於十二緣起中識緣名色的疑問?

姓名或匿稱: 
夏湖蓝

識緣名色,名色中包含了識蘊。請問前一個識和後面名色包含的識蘊是一樣的嗎?如何理解它們的關係呢? 雜阿含經說:【愚癡無聞凡夫,無明覆,愛緣系,得此識身。內有此識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當中的【內有此識身,外有名色】實在不明白其中含義,看當中的識身在內,而名色在外。從這裏看這個識身應該和名色中的識蘊不同才對,因爲一個在內,一個在外。所以請教【內有此識身,外有名色】的含義!懇請解惑!

我敬爱的印顺导师

姓名或匿稱: 
印宗
  1. 初识导师为一篇文章:赞佛门第一位博士比丘。寿长101岁。从古至今,亦属罕见。引发兴趣开启
《平凡的一生.印顺导师传》《印度之佛教》。每每独白触碰心弦,热泪盈眶,导师著作.文字简单扼要.却.条理分明,子行间蕴涵极深广。
把二千多年佛教各时期 ,各宗派.思想侧重。
辨别大乘三系:性空唯名   虚妄唯识       真常唯心 
以原始佛法为立足,究竟解脱为基础,宏扬初期佛教, 中观,(空宗:重于教育语言的论说引导,相应的就是说理,从灭的一边说起)唯识、之特色(偏重于行为的广大方便,从有一边说起) 
有深度的辨析 ,事理并重。
在家与出家,出世与入世,解脱道与菩萨道,也赞同适时机宣说正方便,不以异方便弘传佛法,同往佛道。 
也亦容许各宗派各有侧重、百花齐放,或外道神教思想的存在,只要不是以惟我独尊.代表着是佛法.或攻击毁谤与佛法究竟义不相应的创新言说这实乃世尊教法。导师皆以温润语言告之,时而批评指正,说个明白,论个清楚。
以维护世尊本教,保持佛法纯正.僧伽清净。导师皆以广阔胸襟,容许、接纳,实人间菩萨行。令人惊叹。

Pages

Subscribe to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