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本中心即日起增闢二項平台:厚觀法師(一)法音宣流、(二)佛典故事,歡迎法友們點閱聆聽,增長見聞。

more

本中心網站現階段提供七項佛法討論平台新註冊者請閱討論規則):
(一)法音宣流(《大智度論》要義):《大智度論》相傳為龍樹菩薩所作,此論被譽為「佛教百科全書」,在文獻上、修行實踐上,皆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厚觀法師曾對一百卷的《大智度論》有完整的解說,由於數量龐大,故從中擷取部分重要的法義剪輯成「《大智度論》要義」,方便大家理解《大智度論》的大要,若欲知詳細內容,還請參閱:https://video.lwdh.org.tw/html/dzdl/dzdl00.html
(二)佛典故事:《大智度論》除了廣釋《般若波羅蜜經》之外,還藉助許多生動的故事、巧妙的譬喻解說深奧的教理。此「佛典故事」的內容,即是從厚觀法師講解《大智度論》的影片中擷取而成,與大家分享。
(三)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法友若提出導師著作相關疑難問題,版主將會盡速回應,但僅限來客一問,版主一答(欲續問者可另再立新問題)。
(四)法海涓滴:提供網友「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五)聞思隨筆:介紹印順導師著作的特色,分享版主的「投稿文章、聞思心得及演講講綱或講義」,歡迎網友回應討論。
(六)舉辦佛法網路讀書會
(七)佛法討論區,歡迎法友分享佛法的體會與討論。

大智度論要義 155:面對瞋惱眾生如何修忍辱(之五)

大智度論要義 155:面對瞋惱眾生如何修忍辱(之五)


累積在身體的業力

佛教講身口意三業,這三業當中「意業」為最重,相對的身、口二業是較輕的。

情欲、情義與慈悲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情」低下的品質表現是「欲」,情欲的染著與貪愛,包含心理與生理不同層面,心理是佔有欲,包括支配和控制的欲望,而表現在身體的,則是生物性本能的顯示。

葷食是障道法

先前數篇談佛教素食觀的文章,可知佛教的「三淨肉」關乎「乞食」的沙門傳統,因無分別、不執著而平等受食;然從護生的慈悲心以及少欲知足的清淨心來說,佛教是主張素食的,或至少是傾向素食的。

「但求來世再遇君」

來生觀之於今生的影響與效益

「為知識而知識」

余英時先生在訪談中說他的學術研究純然是「為知識而知識」。「為知識而知識」這樣的立場,或具有正反兩種解讀的可能,若就負面意涵來講似乎太自我中心,只求滿足一己所好,而不關心人類社會的貢獻與否。 

去貧與守貧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以淡泊生活為修行選擇,例如天主教神父以守貧」(poverty)為信仰實踐的信念,視錢財為身外之物、非個人所有,一切物質擁有都收歸於公,佛教的法師亦然,宗教師理應樂於當起「貧僧」。 

古今修證之根機差異

初期佛教漢譯《阿含經》及南傳《尼柯耶》典籍中,有不少聽聞佛陀說法「言下頓悟」的記載。然而此「聽聞即解脫」究竟是否可能?或者如何可能?聽聞佛法而即刻開悟,是否適用於現代人? 

人鬼殊途

佛教說「人身難得」,然而佛教又說身體是一具「臭皮囊」,既強調人身的重要性,同時也表示色身苦、空、無常、無我之虛妄不實。 

大智度論要義 154:面對瞋惱眾生如何修忍辱(之四)

大智度論要義 154:面對瞋惱眾生如何修忍辱(之四)


Pages

Subscribe to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