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佛學「新典範」?
曾有人以印順佛學思想為「新典範」(如《復歸佛陀教導》),然而印順導師明白表示他既非創新、亦非復古;相對的,他自認為是在太虛大師思想影響下而作了不同的修正或補充。如他說:
中觀的所緣境?
在信解聞思時,就『以即色即空的空有無礙為正見』,所以「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論;方便將出畢竟空,嚴土熟生」。不厭生死,不樂涅槃,成就大乘菩薩的正道。」(《佛法是救世之光》,p.203)
這『以即色即空的空有無礙為正見』即是中觀者的所緣境?
中觀者在修行過程中,似乎除了「緣起性空」「畢竟空」之理念外,並無所謂之「所緣境」。即便悟證,也還只是「諸法從緣起,緣起無性空」。
一、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通啓
二、印順法師認為「天臺思想不可信、禪宗不可信」嗎?印順法師是如何評判中國佛教的天臺、華嚴、禪宗、淨土的?
三、印順法師又沒成過佛,那麼他的《成佛之道》純粹是假的嗎?
四、有人批評印順導師採用世俗本位的歷史考證方法(佛俗方法論),對佛教造成傷害:消解了佛教經典的神聖性,使大乘信仰被遮蔽。真是這樣嗎?
五、印順導師「完全否定天道的存在」,只是主張「唯人間的人間佛教」嗎?
六、印順導師主張人本理性主義,而否定超越常人的神秘經驗嗎?
七、印順導師採用歷史及考證的方法撰寫學術著作,是否預設了讀者?他撰寫的動機是什麼?
八、印順導師推崇的「初期大乘」只是「對治悉檀」嗎?
九、印順導師認為大乘是非佛說嗎?
十、佛弟子受持的三藏經典,如何分辨是「佛說」?
十一、印順導師反對大乘嗎?
十二、雖然菩薩是急於為眾,對定慧的修持也有所偏重,但若說他們「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又如何成就菩薩行呢?
十三、印順導師相信華嚴經、法華經、阿彌陀經是“聖言量”嗎?
導師在佛法概論提到「情本的有情,含有不可避免的痛苦,有不可調治的缺陷,故應透視他,超脫他。佛法的體察有情無我無我所,不但離有愛,也要離無有愛。所以佛法說無生,不是自殺,不是消滅人生,是徹底的洗革染愛為本的人生,改造為正智為本的無缺陷的人生。這樣,無生不但無此生,更要無此不生。」(《佛法概論》,p.88)
所謂「無此不生」,即是說「以有空(無生)義故,一切法得成」?
可以說是,一切法無生,則般若生?
「經上說:「一切法不信則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則般若生」。」(《般若經講記》,p.50)
補特伽羅、阿特曼、薩迦耶見等,均是真實我見?有區別?
1.真我梵語「pudgala(補特伽羅)。」(《華雨集》第三冊,p.185)
2.「《阿含經》說我空法有,此我,梵語為「阿特曼」,有自在義和真實義。」(《中觀今論》,p.244)
3.「人們直覺的,於自身中計執有我——薩迦耶見,於所對的一切事物,以己意而主宰他,即計為我所。這種我——有我必有我所的計執,在生死輪迴中,實為一切執著一切苦痛的根本。」(《般若經講記》,pp.163-164)
承上題,這樣理解可否?
補特伽羅是數取趣,是指所有一切有情眾生,流轉於五趣的眾生。認為是一個一個實在(流轉中)的(實在)個體。
薩迦耶見是眾生在自己的身心上所起的一個真實自我執見。
阿特曼就是神我、真常我、不變異我。
不正義也可能是一種正義
正義與公平是現代人普遍接受的價值,而這是否僅是一種西方價值而未必是普世價值?包括所謂的民主、自由、人權等西方盛行的概念,是否具有其普遍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