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本中心即日起增闢二項平台:厚觀法師(一)法音宣流、(二)佛典故事,歡迎法友們點閱聆聽,增長見聞。

more

本中心網站現階段提供七項佛法討論平台新註冊者請閱討論規則):
(一)法音宣流(《大智度論》要義):《大智度論》相傳為龍樹菩薩所作,此論被譽為「佛教百科全書」,在文獻上、修行實踐上,皆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厚觀法師曾對一百卷的《大智度論》有完整的解說,由於數量龐大,故從中擷取部分重要的法義剪輯成「《大智度論》要義」,方便大家理解《大智度論》的大要,若欲知詳細內容,還請參閱:https://video.lwdh.org.tw/html/dzdl/dzdl00.html
(二)佛典故事:《大智度論》除了廣釋《般若波羅蜜經》之外,還藉助許多生動的故事、巧妙的譬喻解說深奧的教理。此「佛典故事」的內容,即是從厚觀法師講解《大智度論》的影片中擷取而成,與大家分享。
(三)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法友若提出導師著作相關疑難問題,版主將會盡速回應,但僅限來客一問,版主一答(欲續問者可另再立新問題)。
(四)法海涓滴:提供網友「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五)聞思隨筆:介紹印順導師著作的特色,分享版主的「投稿文章、聞思心得及演講講綱或講義」,歡迎網友回應討論。
(六)舉辦佛法網路讀書會
(七)佛法討論區,歡迎法友分享佛法的體會與討論。

大智度論要義 205:菩薩道中為何要說聲聞的三十七道品

大智度論要義 205:菩薩道中為何要說聲聞的三十七道品


MP3 語音檔

大智度論要義 204:不行、不得一切法,得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要義 204:不行、不得一切法,得般若波羅蜜


MP3 語音檔

大智度論要義 203:要行幾波羅蜜才能得般若波羅蜜(下)

大智度論要義 203:要行幾波羅蜜才能得般若波羅蜜(下)


MP3 語音檔

大智度論要義 202:要行幾波羅蜜才能得般若波羅蜜(上)

大智度論要義 202:要行幾波羅蜜才能得般若波羅蜜(上)


MP3 語音檔

「擁抱罪惡」

在民風保守、道德閉塞的古老社會,通姦是不可饒恕的罪。《聖經‧約翰福音》曾記載猶太婦女因通姦,必須在群眾中以石頭活活受死,耶穌卻對著憤怒的群眾說:「如果你們當中有人未曾犯錯,就可以先丟下第一個石頭」。耶穌冷靜而溫和的話語,讓激動的眾人不能話語、不敢行動。誠然,天覆地載之下,有誰未曾犯錯? 

淨肉不淨

「八敬法」即便是佛說,也是一種方便說,相似的「三淨肉」即便是佛所允許的,也可視為方便的通融。而八敬法之不合時宜,猶似三淨肉之說亦不合時宜,值得重新的審視與反思。 

三法印與三法印精神

一神教信仰相信靈魂本真與全能的神,在佛教亦有「佛性本具」與「彌陀本願」,靈魂與佛性、上帝與彌陀,這之間究竟有何異同?──「佛性本具」與「彌陀本願」背後可能的「常見」,雖未必直接符合「三法印」,卻得以從「三法印精神」來理解。 

背叛與批判

無論是國際「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思潮,或者台灣所興盛的「人間佛教」,皆象徵公民意識的崛起與覺醒,「入世佛教」、「人間佛教」所蘊含是「公民佛教」(Civic Buddhism)的形塑發展,其固然未必如一般政治性改革的激烈激進,然公民意識背後所含攝的公共參與,勇於投身人間煙火之中;尤其人間佛教之「即人成佛」,所關注的即是人間事、人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從中顯發佛法帶給人類進步的觀念。人間事的參與,不免涉及「除弊興利」的改造變革,所需的正是「大無畏」精神,以進行相關的批判反思;此佛教理性批判精神的背後,乃是人間苦難的悲切關注,使之與慈悲心懷相互平衡。

「佛門出善門」

「善門入佛門」是證嚴法師創辦慈濟志業的理想,以慈善作爲佛教的修行法門,藉由善行而修學佛法、進入佛門;菩薩道的「福慧雙修」,在「善門入佛門」的意義理解應為「修福後修慧」,而非「修福不修慧」。

吃苦與離苦

佛教說「人生是苦」,人生的目標在於苦的超越。雖然苦是負面概念,避之唯恐不及,但仍有其正向意義,例如透過體能操練(如馬拉松跑步),去鍛鍊身體、訓練意志,儘管路程中相當辛苦,這樣的代價卻是甘之如飴,透過「吃苦」來提升心性涵養。

Pages

Subscribe to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