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旨:
《成佛之道》是印順導師所寫的一本學佛指南。內容涵蓋《大藏經》中有關法義、修持的精要,實為當代佛弟子必讀的普世精典之作。
為讓更多人能夠深入佛法、淨化身心,進而促進家庭和諧、職場愉悅、社會安樂,特舉辦此研習營。
二、活動時間:102年2月23~3月3日
(週四至週日,共四天,上午9:30至下午5:00)
三、活動地點:高雄市新興區民生一路247號3樓 (07)222-9665樓
(十方法界慈善事業基金會)0972-000-374
四、講師陣容:(依法名、姓名筆劃)
仁皓法師 (高雄法印講堂教師)
地寬法師 (佛教弘誓學院教師)
見岸法師 (高雄法印講堂住持、佛教弘誓學院教師)
持侑法師 (岡山淨覺寺教師)
淨照法師 (元亨佛學院教師)
清德法師 (紹印精舍住持、十普寺、佛陀教育基金會教師)
傳道法師 (台南妙心寺住持)
寬謙法師 (新竹永修精舍住持、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負責人)
五、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02年2月20日,120人額滿為止。
六、報名方式:
七、費用:免費(歡迎隨喜贊助)。
八、主辦單位:紹印精舍
協辦單位:十方法界基金會、台南妙心寺、法印講堂、岡山淨覺寺、
興隆淨寺、美濃靈雲寺
九、課程表
2/28
(週四)
3/1
(週五)
3/2
(週六)
3/3
(週日)
9:30~10:30
茶點
10:50~11:50
9:30-9:40
開訓
五乘共法
(持侑法師)
大乘通說
施戒度
(清德法師)
般若度
(仁皓法師)
9:40-11:50
導師學思、自序
(傳道法師)
12:00~
下午1:30
午齋、午休
1:30~2:30
2:50~3:50
歸敬三寶
聞法趣入
(淨照法師)
三乘共法
(寬謙法師)
忍進
禪定度
(見岸法師)
菩薩行果
(地寬法師)
4:00~5:00
小組討論
綜合討論
結訓
先生,我想请教的是,关于说转部,除了以下导师文字之外,我可以从哪里或者哪位学者得到更多关于[说转部]的讯息,其宗义与历史。『異部宗輪論』已经读过,资料太少。不知其他经典中是否有论及,或者现代的学者有专门的著作?
1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40/yinshun40-26.html
依阿育王As/oka於佛滅百十六年登位來推算,說轉部的成立,約為西元前一世紀。說轉部的宗義,如『異部宗輪論』(大正四九‧一七中)說:
「謂說諸蘊有從前世轉至後世,立說轉名。非離聖道,有蘊永滅。有根邊蘊,有一味蘊。異生位中亦有聖法。執有勝義補特伽羅」。
2印度之佛教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5/yinshun35-07.html
在导师的《成佛之道》的〈大乘不共法章〉里有一个偈颂是“或是无自性,或是自相有”。
导师在长行里说道∶
無著所傳的瑜伽法門,依《解深密經》的顯了說,站在五事不具的根性來說話。以為:一切無自性,一切假有,這是等於說什麼都沒有,是不能成立一切法的,所以應有假有無自性,實有自性的二類,『依實立假』才對。如說:『譬如要有色等諸蘊,方有假立補特伽羅;非無實事而有假立補特伽羅。如是,要有色等諸法實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諸法假說所表; 非無唯事而有色等假說所表。若唯有假,無有實事,既無依處,假亦無有,是則名為壞諸法者』。
请问:“实有唯事”在字义上应作何解?何谓“唯”?何谓“事”?何谓“实有唯事”?
导师接著说:「或是自相有」的『實有唯事』,叫做離言自性,依他起性。
请问:这“实有唯事”是指“离言自性”以及“依他起性”,或是”;”离言自性”就是“依他起性”呢?
请诸位大德帮忙解惑,谢谢。
請問「中論為阿含通論」中的「通」字是什麼意思?
《成佛之道》是印順導師所寫的一本學佛指南。內容涵蓋《大藏經》中有關法義、修持的精要,實為當代佛弟子必讀的普世精典之作。為讓更多人能夠深入佛法、淨化身心,進而促進家庭和諧、職場愉悅、社會安樂,特舉辦此研習營。
一、活動時間:102年1月5、6;12、13日
(週六、日,共四天,上午9:30至下午5:00)
二、活動地點: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242號7樓
(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捷運江子翠站3號出口)
三、講師陣容:(依法名、姓名筆劃)
仁宥法師、如碩法師、見岸法師、長恒法師、清德法師、
圓貌法師、寬謙法師、謝水庸老師
四、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01年12月20日,200人額滿為止。
五、報名方式:
六、費用:免費(歡迎隨喜贊助)。
七、主辦單位:紹印精舍、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
協辦單位:十普寺、台北佛青會、法印講堂、佛青文教基金會
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嚴寬祜文教基金會、靈山講堂
寶積經講記第60頁第2行提到:
菩薩能「安住涅盤而遊生死」,但在其他經論中,
也有提及菩薩是「不厭生死, 不住涅槃」的。
後學頗覺困惑,故想請教諸位師長大德,
菩薩究竟是住或不住涅槃呢?
導師著作【寶積經講記】第四八頁倒數第二行,經文提到:
若行施時,但與持戒,供養善者,不與惡人,是菩薩謬。
後學有兩個問題請教諸位師長大德,
其一 : 此處所謂行施與供養之對象--善人與惡人,
是指一般人或出家之比丘比丘尼?
其二 : 現今社會詐騙事件頻繁,若明知對象為惡人,
法行施時,菩薩猶可平等教化,但財施時,
如何能不顧慮供養惡人使其增長惡業的可能性?
[此問轉貼自 CF 大德之提問]
成佛之道第70頁第4行說到「果報」,意義是異熟---異類而熟;
這在因果系中,屬於因果不同類的因果。
請問各位大德,這「因果不同類的因果」,讀來頗為拗口,
究竟所指何意,可否請大德再為後學詳細解說?又因果系又分為哪些類別呢?
導師著作【寶積經講記】第三九頁第七行提到:
「佛法是無量的,是適應眾生的根性好樂不同,而做無量方便的演說。
橫說豎說,淺說深說,或似矛盾而並不相反,或聽來驚奇而合於常道。
無量方便的不同說法,唯有佛的智慧才能知道‧‧‧」
請問各位師長及大德,經中有否實例可說明所謂「或似矛盾而並不相反,
或聽來驚奇而合於常道。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收錄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可以分別點選閱讀,並附有全文檢索及剪貼、列印、存檔等功能,歡迎閱覽。
第一次安裝:
請先下載《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V4.0 光碟 ISO 檔 [Unicode XML版],燒錄成光碟或使用虛擬光碟程式,再進行安裝。
原始下載網址為:http://www.yinshun.org.tw/firstpage.htm
更新下載:
已安裝的法友,可下載 yinshun.adb.zip ,解壓縮後,將 yinshun.adb 覆蓋先前安裝的 yinshun.adb 即可,原來的 yinshun.adb 可以自行備份。
此版本新增了《大乘廣五蘊論講記》一書,並修訂舊版文字及標點的錯誤。
最後更新日期:20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