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性空學探源 " 23頁第一行;緣起以離常斷二邊見;九二六經與二六二經,說緣起以離有無二邊見; 】
其中『雜阿含』九二六經,似乎有經碼誤植情
【如『雜阿含』三00經與九六一經,說形,懇請慈悲開示!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 ) 是一套早期制作的線上電子書,長期以來給予學佛者許許多多的幫助,但當時是以 Big5 為字集,呈現時在缺字部份會有一些問題。
目前推廣中心正在重新整理「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比較母站,增加了讀者回應的功能,提供法友們彼此交流的空間。全文並以 Unicode 字集為主,除了減少缺字的問題,也努力改善版面的呈現,目前已完成《妙雲集》( 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books )。《華雨集》、《永光集》及其餘各專書也會陸續進行,以期提供更多的服務(未來將建置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的網絡搜尋系統)。
感謝版主解惑
承上題。得證果位是應該順著初、二、三、四果逐一得證?還是可以一下子就得二果、三果甚至四果?或者得初果後可以一夜得證至四果(如阿難)?而跳過二、三果?還是應該是得初果後,認真修行後很快、依序通過二、三果而得四果?
看導師的書就舍利弗與目鍵連聞緣起偈得法眼淨,顯然是證初果,斷見惑。但是有些說法彷彿就直接得四果阿羅漢。所以有以上疑惑,請師父慈悲開示。
請問『法住智』與『見道位』的關係如何?
是否得『見道位』者,必然已經得到『法住智』;而得『法住智』者,
未必能達到『初果---見道位』『法住智』; 『見道位』者,必然已經得到『法住智』; 『見道位』者,必然已經得到『法住智』; 。。就此問題,請問導師著作中是否有提及。。?
?又導師著作中,是否有提及?
大家好
請問般若經講記37頁提到三種悲心:
所謂眾生緣悲、法緣悲、及無緣大悲。
我想以日本最近海嘯的災難為例,請教各位,如何在日常中修習此三種悲心。
1. 見到眾生的痛苦,升起濟拔的惻隱心,以世間的財法去救濟他, 是眾生緣悲。
那麼,見到災民的痛苦,升起救濟的心,是屬於這類的悲心吧!
2. 而見眾生為相續、和合的假我,法生苦生,法滅苦滅,因而起悲濟心是法緣悲。
本人雖聽聞佛法,知眾生為相續和合的假我,但很難因而起悲濟心,問題出在哪裡?
3. 如能觀諸法從緣,,都無真實的自性,悟入法性空,緣即空而緣起的假我,
生大悲心,願度如幻眾生,是無緣大悲。
這又難上加難,非凡夫所能了。
般若經講記二八頁第四行說:
佛能護念菩薩,使他自身於佛法中得大利益;〈1〉
佛能付矚菩薩,使他能追蹤佛陀的高行,住持佛法而轉化他人。〈2〉
請問:1.句之菩薩指久學而已入正定聚的菩薩,
2.句之菩薩指初學而未入正定聚的菩薩,
為何導師反說佛付矚初學的菩薩,使其能住持佛法而轉化他人?
這樣重大的期許交由久學菩薩不是更合適嗎?
而1.句中對久學的菩薩,導師卻只說佛護念他,
為使他自身於佛法中得大利益而已?
您好
閱讀新版成佛之道時
發現五乘共法章後面
依人向佛道 戒行為宗要
再來即是 心性怯畏者‧‧‧
但舊版接的是
正信諸佛子 六時常勤行‧‧‧
請問新版為何刪去呢
藍老師在最近的《弘誓雙月刊》109期(2011年2月)上說:
印老難免有一點小錯誤,但是非常少。…在《成佛之道》裡面,印老說到無著和世親,及無著弟子師子覺相約,誰先死,誰就一定要到兜率天,去了以後馬上回來,然後跟活著的人說真的有「彌勒淨土」。結果師子覺去了很久都沒有回來。後來世親死,死後去了回來,無著問他:「師子覺怎沒回來?」世親說:「兜率天裡的天女太漂亮了,師子覺耽著欲樂了。」印老說這故事內容是無聊的人捏造出來的事,是無根之談。
我後來在《大唐西域記》裡查到,當然你也可以說《大唐西域記》裡的故事是捏造的,但是印老寫的時候可能不知道在《大唐西域記》有這個故事。他可能不知道出處是《大唐西域記》。他要知道他就會說:「《大唐西域記》講這不可靠。」他的話會讓人誤解根本沒有這回事,印度也沒有這個傳說。其實,印度有這傳說。
請問:如藍老師以上所說的,印老對於此項兜率天的敘述,真的有一些錯誤嗎?
在印顺导师《佛法概论》中第五章有“一切有情皆以食而住”之句,谓之属于“十句法”。请问何为“十句法”?该“十句法”是佛法独有,还是当时印度教育小朋友(小沙弥必背)的一种通用教材?
本網站「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平臺,專就導師著作提供切磋討論法義的園地(其他著作內容不在回應之列)。來訪法友若有相關疑難問題,只要引據導師著作之原文內容提問,常不輕、多聞思、廣參學及常精進等四位版主將會盡速回應,但僅限來客一問,版主一答,若要續問者,請另再開立新問題。惟若來問問題特殊,版主們一時無法作答,容許研討後再行回應。歡迎研讀印順導師著作的法友們共同聞法熏習,增長正見,梵行饒益,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