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講記-第七項 悟入所知相

第七項 悟入所知相

如是菩薩悟入意言似義相故悟入遍計所執性,悟入唯識故悟入依他起性,云何悟入圓成實性?若已滅除意言聞法熏習種類唯識之想,爾時菩薩已遣義想,一切似義無容得生,故似唯識亦不得生;由是因緣,住一切義無分別名,於法界中便得現見相應而住。爾時,菩薩平等平等所緣能緣無分別智已得生起,由此菩薩名已悟入圓成實性。

修法觀的「菩薩」,推求觀察「悟入意言似義相」現,沒有實在的義相,所以「悟入遍計所執性」;「悟入」這「唯」是意言分別心「識」為性,也就「悟入依他起性」。但不知怎樣「悟入圓成實性」?「若已滅除唯識之想」,就是悟入圓成實性。這意思說:對於「意言」為性的,從「聞法熏習種類」(生)的似文似義似境似心的觀想也滅除了。「菩薩」因推求悟入名義自性差別沒有實體,所以「已遣」除了遍計性的「義想。一切似義」既然「無」有「得生」的可能,那麼,「似唯識」的義想也「不得生」。義是所觀境,識是能觀心,所觀的義境既已遣除,能觀的心識當然也就不能現起了。但是,為什麼似義的所取相不生,唯識的能取相也就不生呢?如果從遍計無、依他有的思想去看,那麼,沒有遍計所執性,正不妨唯識得生,為什麼也就不能存在呢?如果說,這似唯識想,是遍計性的別體能取,這不但與境是遍計、分別是依他說矛盾,並且別體能所取的遍計性無實,也不妨依他的唯識所現,為什麼證入法界的根本智,還不能通達唯識所現呢?要知道:有漏位上的依他心,就是能遍計,它沒有不與顯現為義的所遍計構成密切的聯繫,有則俱有,無則俱無。起初觀有心無境,悟解心上現起的義相無義;但再加觀察,覺知這唯心所現之想,還是義相,無有實體的。於是乎漸觀漸微,達到一切相不顯現,能遍計的心也不生,進入了『一切法不生則般若生』的聖境。

在觀心上,達到義不可得,識也就不可得時,這就悟入圓成實性,悟入「一切義無分別名」的法界。「於法界中」,親證「現見」與法界「相應而住」。這時候的「菩薩」,那「平等平等」的「所緣能緣無分別智已得生起」。能緣智是無分別的,所緣的真如境也是無分別的,在這如智的無分別中,所取能取的行相,都不可得。能所雙亡,所以叫平等平等。「由此」平等平等的無分別智現前,「菩薩名已悟入圓成實性」了。這親證法界的聖境,我們是不能想像的。世人的認識,不能超出能取所取的範圍,而這所悟的是寂滅的法性,能知的是般若,都非世間所有。雖有時施設法性是所證,般若是能證,但只是隨世俗說,實際上能所並泯,難思難議。我們只能說這是離卻一切妄執戲論,直覺萬有的實相。

此中有頌:法,補特伽羅,法,義,略,廣,性,不淨,淨,究竟,名所行差別。

長行中說『住一切義無分別名』,這就是真如法界,是在一切相都不可得的見解上安立的。雖然真如無名,卻非用一無名之名來表示不可。順便就在這裡把十種名說明一下:一、「法」名,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諸法的名字。二、「補特伽羅」名,有情,命者,壽者,眾生,預流,一來,不還等名。三、「法」名,如一經,一偈,一句的能詮教法。四、「義」名,教法中所詮的義理。五、「略」名,就是總名,一名而能通於多法的,如眾生等通名。六、「廣」名,一一法各別的別名,人有人的別名,法有法的別名。七、「性」名,性是能生的根本,阿等字母,是文字的根本,稱為性名。八、「不淨」名,六凡的名字。九、「淨」名,已斷除雜染法的四聖名字。這是約補特伽羅說的。也可以約法上講,如煩惱等是不淨,善法是淨。十、「究竟」名,就是諸法實相,真如法界的無分別名。這十者,都是約「名」字「所行」境界的「差別」而建立的。

如是菩薩悟入唯識性故,悟入所知相;悟入此故,入極喜地,善達法界,生如來家,得一切有情平等心性,得一切菩薩平等心性,得一切佛平等心性,此即名為菩薩見道。

「如是菩薩」,先通達遍計無,依他有;更進而通達遍計義無而依他識也不可得;這樣的「悟入」了「唯識性」。也就是「悟入」了「所知」法的真「相」。由於「悟入」親證「此」真如法界,就進「入極喜地」。極喜地,又譯為歡喜地,即初地。《莊嚴論》用四義來解說:一、通達法平等。二、通達我平等,觀察一切法與一切有情都平等,無有彼此差別。三、所作平等,了知自己所作的一切,與其他菩薩所作的平等。四、佛體平等,知道自己所證悟的,與諸佛所悟的無二。他這樣的「善」巧深「達法界」的平等,是從來所未得到的境界,於是引生從來未有的大歡喜,所以名極喜地。登地的菩薩,深入諸佛自證的法界,具有佛慧的氣分,所以名「生如來家」,為真佛子。悟入佛的知見,大悲熏心,能繼承諸佛自覺覺他的家業,所以名生如來家,紹隆佛種。那時,能悟得三事平等,正所謂『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凡聖雖有染淨的不同,但心性(法界性)是平等的(講唯心的,即以此為出發點)。在生佛間不增不減,所謂『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由此,悟「得一切有情平等心性」(眾生界),「一切菩薩平等心性」(菩薩界),「一切佛平等心性」(如來界)。雖有三位差別,而心性是平等平等的。釋論解說為一、有情平等,指一切有情的如來藏性平等不二。二、菩薩平等,指諸大菩薩所起的意樂,所作的事業平等。三、諸佛平等,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法身而說。悟入三事平等,「即名為菩薩見道」。見道,約最初見到真理的階段;此後,就踏上修習的道路了。這名字大小乘共有,不過所見的真理有深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