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集


大乘起信論講記目次

懸論
 一 作者與譯者…………………………………………………………………1─10
  一 一般公認的傳說……………………………………………………………1
  二 古今懷疑者的意見…………………………………………………………2
  三 維護起信論的近代大師……………………………………………………4
  四 從合理的觀點來重新審定…………………………………………………6
 二 大乘起信………………………………………………………………… 10─13
 三 本論在佛法中的地位…………………………………………………… 14─22
正釋
第一章 歸敬與造論之意趣…………………………………………………… 23─32
 第一節 歸敬三寶……………………………………………………………… 23
  第一項 歸敬………………………………………………………………… 23
  第二項 歸敬之意趣………………………………………………………… 29
 第二節 標舉五分……………………………………………………………… 30
第二章 造論因緣……………………………………………………………… 33─44
 第一節 明造論之因緣………………………………………………………… 33
 第二節 辨造論之必要………………………………………………………… 40
第三章 成立大乘法義………………………………………………………… 45─59
 第一節 總標…………………………………………………………………… 45
 第二節 法──眾生心………………………………………………………… 46
 第三節 義──大乘…………………………………………………………… 54
第四章 大乘法義之解釋……………………………………………………… 60─351
 第一節 總標三科……………………………………………………………… 60
 第二節 顯示大乘正義………………………………………………………… 61
  第一項 總說──一心二門………………………………………………… 61
  第二項 心真如門…………………………………………………………… 65
   第一目 出體──真心…………………………………………………… 65
   第二目 釋名義…………………………………………………………… 69
    壹 約心性離相釋……………………………………………………… 69
    貳 約法體離言釋……………………………………………………… 73
   第三目 釋疑……………………………………………………………… 77
   第四目 辨相……………………………………………………………… 79
    壹 立二義……………………………………………………………… 79
    貳 如實空……………………………………………………………… 81
    參 如實不空…………………………………………………………… 85
  第三項 心生滅門…………………………………………………………… 86
   第一目 心生滅…………………………………………………………… 86
    壹 出體………………………………………………………………… 86
    貳 覺相…………………………………………………………………108
     甲 示覺體……………………………………………………………108
     乙 明覺相……………………………………………………………112
      一 始覺漸悟相……………………………………………………112
       (一) 始覺的名義………………………………………………112
       (二) 悟入的漸次………………………………………………113
        (1) 別說…………………………………………………… 113
        (2) 引經證………………………………………………… 122
        (3) 抉擇…………………………………………………… 123
      二 本覺隨染相……………………………………………………128
       (一) 標列………………………………………………………128
       (二) 智淨相……………………………………………………129
        (1) 法釋…………………………………………………… 129
        (2) 喻說…………………………………………………… 131
       (三) 不思議業相………………………………………………137
      三 覺體廣大相……………………………………………………138
    參 不覺相………………………………………………………………147
     甲 總明體相…………………………………………………………147
     乙 別說枝末…………………………………………………………151
      一 三細相…………………………………………………………151
      二 六粗相…………………………………………………………157
     丙 結歸根本…………………………………………………………164
    肆 覺與不覺之同異……………………………………………………165
     甲 標列………………………………………………………………165
     乙 同相………………………………………………………………166
     丙 異相………………………………………………………………169
   第二目 生滅(心)因緣…………………………………………………170
    壹 藏心為依之諸識生起………………………………………………171
     甲 總標………………………………………………………………171
     乙 依心起意…………………………………………………………175
      一 別明五意………………………………………………………175
      二 結成唯心………………………………………………………183
     丙 依意意識轉………………………………………………………188
    貳 無明為依之染心還滅………………………………………………193
     甲 略明緣起甚深……………………………………………………193
     乙 廣顯緣起生滅……………………………………………………195
      一 無明由起………………………………………………………195
      二 染心(生起)還滅……………………………………………199
      三 無明還滅………………………………………………………204
      四 料簡……………………………………………………………205
       (一) 相應不相應………………………………………………205
       (二) 煩惱礙智礙………………………………………………208
   第三目 (心)生滅相……………………………………………………213
    壹 泛說生滅明不滅……………………………………………………213
     甲 二種生滅…………………………………………………………213
      一 分麤細…………………………………………………………213
      二 明生滅…………………………………………………………215
     乙 心體不滅…………………………………………………………217
    貳 廣論熏習顯無盡……………………………………………………220
     甲 標熏習體…………………………………………………………220
      一 熏習體…………………………………………………………220
      二 熏習義…………………………………………………………222
     乙 熏習起染法不斷…………………………………………………226
      一 熏習生起………………………………………………………226
      二 熏習差別………………………………………………………228
       (一) 妄境界熏習………………………………………………228
       (二) 妄心熏習…………………………………………………230
       (三) 無明熏習…………………………………………………232
     丙 熏習起淨法不斷…………………………………………………233
      一 熏習生起………………………………………………………233
      二 熏習差別………………………………………………………236
       (一) 妄心熏習…………………………………………………236
       (二) 真如熏習…………………………………………………239
        (1) 體用熏習差別………………………………………… 239
         子 標列……………………………………………………239
         丑 體相熏習………………………………………………240
          Ⅰ 正說熏習……………………………………………240
          Ⅱ 問答抉擇……………………………………………241
         寅 用熏習…………………………………………………247
          Ⅰ 標列…………………………………………………247
          Ⅱ 差別緣………………………………………………248
          Ⅲ 平等緣………………………………………………252
        (2) 體用熏習分位………………………………………… 253
     丁 淨熏究竟無盡……………………………………………………256
      一 染盡而淨熏無盡………………………………………………256
      二 真如自體相無斷………………………………………………258
       (一) 顯相………………………………………………………258
       (二) 釋成………………………………………………………261
      三 真如用無斷……………………………………………………266
       (一) 總明………………………………………………………266
       (二) 別說………………………………………………………271
        (1) 約識粗細分別………………………………………… 271
        (2) 約機淺深分別………………………………………… 277
       (三) 釋疑………………………………………………………280
  第四項 從生滅門入真如門…………………………………………………283
 第三節 對治邪執………………………………………………………………286
  第一項 總標…………………………………………………………………286
  第二項 破人我執……………………………………………………………288
  第三項 破法我執……………………………………………………………298
  第四項 總遣…………………………………………………………………300
 第四節 分別發趣道相…………………………………………………………303
  第一項 總標…………………………………………………………………303
  第二項 信成就發心…………………………………………………………305
   第一目 發心者──信心成就……………………………………………305
    壹 明發心成就者………………………………………………………305
    貳 簡發心不定者………………………………………………………310
   第二目 發心相……………………………………………………………313
    壹 正明…………………………………………………………………313
    貳 釋疑…………………………………………………………………316
   第三目 四方便……………………………………………………………319
   第四目 發心勝德…………………………………………………………324
   第五目 退不退之抉擇……………………………………………………327
  第三項 解行發心……………………………………………………………330
  第四項 證發心………………………………………………………………333
   第一目 地位………………………………………………………………333
   第二目 證智──智體與智用……………………………………………334
   第三目 發心相……………………………………………………………342
   第四目 圓滿………………………………………………………………343
    壹 正說…………………………………………………………………343
    貳 釋疑…………………………………………………………………345
     甲 釋智見難遍疑……………………………………………………345
     乙 釋業用不普疑……………………………………………………348
第五章 修行信心分……………………………………………………………352─405
 第一節 標列……………………………………………………………………352
 第二節 所修信心………………………………………………………………353
 第三節 能成修行………………………………………………………………356
  第一項 正常方便行…………………………………………………………356
   第一目 總標五門…………………………………………………………356
   第二目 施門………………………………………………………………357
   第三目 戒門………………………………………………………………359
   第四目 忍門………………………………………………………………362
   第五目 進門………………………………………………………………364
    壹 勤修功德行…………………………………………………………364
    貳 勤治罪障行…………………………………………………………365
   第六目 止觀行……………………………………………………………367
    壹 略說…………………………………………………………………367
    貳 修止…………………………………………………………………371
     甲 修習真如三昧……………………………………………………371
      一 初修方便………………………………………………………371
      二 久習成熟………………………………………………………376
      三 漸得深廣………………………………………………………378
     乙 對治魔外惑亂……………………………………………………379
     丙 簡除凡外世定……………………………………………………385
     丁 結讚三昧利益……………………………………………………388
    參 觀修…………………………………………………………………391
     甲 助止起觀…………………………………………………………391
      一 觀意……………………………………………………………391
      二 觀相……………………………………………………………393
      三 觀用……………………………………………………………395
      四 觀時……………………………………………………………397
     乙 觀成雙運…………………………………………………………397
  第二項 特勝方便行…………………………………………………………401
第六章 勸修利益分………………………………………………………… 406─412
 第一節 勸修……………………………………………………………………406
  第一項 總勸…………………………………………………………………406
  第二項 別勸…………………………………………………………………407
   第一目 修學功德…………………………………………………………407
   第二目 毀謗過失…………………………………………………………409
  第三項 結勸…………………………………………………………………411
 第二節 回向……………………………………………………………………41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