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講記-(2) 體用熏習分位

(2) 體用熏習分位

此體用熏習,分別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未相應,謂凡夫、二乘、初發意菩薩等,以意意識熏習,依信力故而能修行。未得無分別心與體相應故;未得自在業修行,與用相應故。二者已相應,謂法身菩薩,得無分別心,與諸佛智用相應。唯依法力自然修行,熏習真如滅無明故。

上已別說真如熏習的自體相熏習與用熏習。如以「此」如來藏的「體用熏習」,從它的淺深位次來「分別」,又「有二種」:即雖熏習而未與真如相應的,與熏習而已與真如相應的。

「一者,未相應」:即是「凡夫、二乘、初發意菩薩等」。他們的真如熏習,還是「以意意識熏習,依信力」「而能修行」的。初發意菩薩,是初住,等於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賢位菩薩。此三類眾生,由於沒有現證如來藏性,所以所有的真如熏習,都但是意識及五意的熏習,即有漏淨善而熏習的。也可這樣說:凡夫、二乘位的體用熏習,但是意識熏習的;三十心賢位菩薩的體用熏習,是意熏習的。這雖有以意及以意識熏習的不同,由於沒有真智現證,所以都是依於仰信諸佛菩薩所說的而熏修。所以稱為未相應的,(一)、因為「未」能「得無分別心」而「與」真如自「體相應」。無分別心,是離意意識的妄心而得的如理智。以如如智契如如理,理智一如,一如無二如,名為智與真體相應。(二)、由於「未」能「得自在業修行」,而「與用相應」。自在業,是悟得如如理後所發的三業妙用。這樣,凡夫、二乘、初發意菩薩等,雖依於信力而不斷熏習,但不曾與體用相應,所以名未相應位。

「二者,已相應」:這是現證「法身」的大地「菩薩」,已經離妄心而「得無分別心」。無分別心,是「與諸佛智用相應」了的。諸佛智,是如來藏的妙覺性智。無分別心起無分別智,即與如來藏智體相應。諸佛用,是如來藏所起的能作眾生境界性的自然業用。無分別心起如量智,即與如來藏妙用相應。這與諸佛智用相應的法身菩薩,「唯依法」──真如如來藏的熏「力」,「自然」而然的任運「修行」。依法而修,即「熏習真如」,真如體用,次第顯發;到圓滿顯發時,即「滅無明」而究竟成佛。

依於真如體用熏習,雖有成佛的可能性,而從開始修習到滅除無明,是有相應不相應的階位。又必須記得:不論是真如自體相熏習,或真如用熏習,都在說明真如為本因,如何熏習而起淨法不斷。淨法本於如來藏,而熏習生起,也有著始微終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