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雨集第一冊-(四)悟入差別

(四)悟入差別

悟入差別者:謂諸佛菩薩,嚴淨土差別,及得智法身,報身并化身,能普見、教授,自在成差別。

「悟入差別」,是轉依的差別。聲聞有轉依,獨覺也有轉依,佛菩薩也有轉依;菩薩是分證,佛是圓證,佛菩薩所證的轉依,比二乘有什麼差別?差別,是佛菩薩與二乘不同;差別可譯為殊勝,有特殊超勝的意思。悟入差別,是說佛菩薩的轉依,與二乘不同,比二乘的轉依殊勝得多。佛菩薩轉依,有那些不共二乘呢?一、「謂諸佛菩薩,嚴淨土差別」:佛菩薩淨土的莊嚴,勝過了小乘,這已在上面說過了。二、「及得智法身,報身并化身」:究竟轉依的佛果,有法身、報身、化身三身(菩薩分得),這是與二乘完全不同的。依此三身而起妙用:能普見,教授,自在,顯出大乘轉依勝過了二乘。

平常說佛具三身,法身、報身、化身。唯識宗更嚴密的分別,分報身為自受用身,他受用身,所以成四身,不過三身是一般大乘經的通義。本論稱法身為智法身,經說法身的意義不一,如但約法性為法身,那是一切眾生本來如此的,也可說人人成就法身的。法身是無彼無此,無差別性,不但佛與佛可共證,一切眾生都可說有這法身。佛(菩薩)圓證的法身,是以無分別智證悟顯現了法性。清淨法性圓滿顯現,是智慧圓證所能得的,就是無垢真如,所以稱為智法身。經說:『如如,如如智,名為法身』,就是這樣的法身。約法身無差別,與一切眾生不二,這是如如義;但佛法身是以智而圓滿體現的,非眾生所有,所以佛法身名為智法身。

報身,約佛來說:菩薩初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積集廣大資糧,六波羅蜜多,四攝,三昧門,陀羅尼門,修習到究竟圓滿,名為佛。佛是無邊清淨功德所莊嚴的,是菩薩發心修行所成就的。約這一意義說,名為報身,報是修所成的,是修得的果報。報身約功德圓滿成就說,所以名圓滿報身。佛的圓滿報身,約佛說,是修行圓滿,佛自受用甚深法樂,名自受用身。但在初地到十地菩薩所見到的佛身,教授甚深法,菩薩從佛而受用法樂,所以又名他受用身。

化身,是適應眾生而起的種種變化身。出現於娑婆穢土的釋迦牟尼佛,在大乘法中,屬於化身。不過化身不一定這樣,名為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化度,佛就化現什麼身。所以所化的身相,不一定是比丘相,不一定是佛相;救度你,化導你,現起各樣的身相出來,受化者也不一定知道是佛。如人在種種危險急難時,在黑暗中因遇到光明而脫險,這光明可能也是佛所化的。有佛化丈六身,如釋迦佛那樣,是凡夫,或小乘根性成熟所見的化身。如十住,十行,十迴向菩薩,雖還沒有證悟,不見佛報身,但功德廣大,所見的化身,現天人相,身體高大,或如須彌山。所以化身中,是種種不同的。

佛的三身,與心識的轉依有關。阿賴耶識轉依,就是法身。意識轉依,妙觀察智成身,是報身。化身起種種利他事業,是轉前五識,名成所作事智所現。古代唯識學,也多少有不同的分別。以內識界轉依成智,名智法身、報身、化身。三身的差別殊勝,是二乘所沒有的。

依三身而起妙用來說:一、「能普見」,是智法身的作用。普見的意義是:遍一切處,遍一切事,遍一切法,剎那剎那間,無所不知,無所不見。普見也可說普現,念念頓現一切,這是智法身的妙用。約轉識成智說,這就是大圓鏡智,如大圓鏡內,一切一切都影現出來。

二、「教授」,是報身的妙用。佛成報身,在清淨淨土中,教化十地菩薩,所以八識規矩頌說:『十地菩薩所被機』。十地菩薩能見報身佛,報身佛為十地菩薩說法,教授十地菩薩。佛教授菩薩甚深法,所以菩薩能領受甚深法樂。

三、「得自在」,化身妙用。現種種身,說種種法,應現什麼身就現什麼身,應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一切自在,作種種利濟事業,是化身的妙用。

這樣,得智法身,能普見一切;得報身,能教授十地大菩薩;得化身,能起種種自在事業。佛(菩薩得一分)與二乘的轉依,是完全不同,顯出佛菩薩轉依的殊勝。